特斯拉又放出大招了,说要出个砍掉20项配置的低配Model Y,据说能把成本砍下来个20%。这算不算捡便宜?这事儿让我最近一直琢磨:便宜真能等于实惠吗?便宜的Model Y,造出来到底给谁看?会不会最后反倒成了“智商税”?
先跟大家把这事理理。特斯拉一直被说降价太狠,不给国产电车留活路。这回索性来个更狠的,各种配置一砍再砍,把一辆本来想象中20多万的车,噱头直接吹到17万。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手机圈几年前的事,一顿减配减完卖得特便宜,大家冲着便宜一通抢,结果用着用着,啥都得后期自己补,最后花的钱没少,人还憋屈。
这新车可真是能精简的都精简了。后排屏幕没了,我忍。主副驾调节手动,也不是新鲜事,国产同价位也常见,大家都还愿意弯腰。胎压监测没了,你敢信?说摩托没胎压监测都理解,汽车都这个价了还“自助报平安”,图啥?还有什么后视镜防冻功能、摄像头加热这些冬天要命的东西,统统砍掉。特斯拉是铁了心让你买便宜也体验粗糙。
再说这车的电池很可能缩水,有小道消息说续航要降不少。Model Y卖点本来就那个续航和智能化,你要真把续航往下砍,智能配置又是“阉割版”,那这台车到底卖给谁?肯定有网友说,只要特斯拉三电系统还在,只要能上绿牌,你让我17万买台特斯拉,我也知道少这些配置。可问题来了,你17万买个壳子,剩下用车的痛苦全在自己身上。
想想啊,没有胎压监测、没有后视镜加热,冬天冰天雪地,大早上起来又要查胎压,又要刮霜。为了省下一点钱,特斯拉是把日常体验真给省没了。你可能会说,能不能买回来自己加装?国产厂商能做的,特斯拉做不到?真不是,政策往往卡死,电气系统乱接再出安全事故,那就不止低配那么简单了。更关键的是,车厂减配省下的钱,到底是不是都会让利消费者?这车真能卖到17万吗?还是说宣传一套,上市一套,最后变成“从18万起,选装包一加到头又22万了”,不还是“割韭菜”套路吗?
特斯拉自己都没底,厂商说最早2026年上市。海外市场先卖,咱国内还是孙子,先得等法规通过备个案,产能没准备好也不敢多吹。还有贴心的法规,像胎压监测、最低安全配置,国内政策不批,它还真卖不出去。所以,不光是特斯拉敢砍,国产车敢砍吗?不敢。政策就拦住了厂商的手。
其实我特好奇,17万这价格,真能让你体会到Model Y的快乐吗?或者说,带着一堆减配和“无感配置”,你开着这车,会不会变成买个壳子秀优越的伪需求?就像我有一回,抢了个超便宜的电子产品,结果后面发现功能全砍,买回来就是个摆设。用车不是炫耀,比的是体验。体验差了,再低价也白搭。
当然,价格放在这,谁都心动。17万买辆特斯拉,哪怕是低配版,也是身份感的象征。我能理解,很多人会被“首台17万的特斯拉”洗脑,愿意为了情怀舍弃实用性。但等真下场买了,天天体验到没胎压监测、空调出风口缩水、音响基础版、甚至连轮毂都缩水,这心里的落差谁补?最后体验没得提升,可能还得后悔。
这里还有个问题,为什么特斯拉要拼命降价?国内新势力电车已经把价格打成啥样了,比亚迪、吉利、问界卷得飞起,各种“堆料”。特斯拉要不降价,根本没出路。可是你要是减配降价,国产厂商早就把性价比、配置全写在脸上,特斯拉靠什么?仅靠LOGO靠不住。真到那会儿,国产20万的SUV,配置一大堆带无感式豪华,一对比,特斯拉低配只剩“信仰交税”了。
你说信仰值多少钱?有人觉得,这个EMOJI车标就值一两万;也有人觉得,干嘛为了logo被厂商当“韭菜”?消费是很现实的,低价买到不等于便宜,低价也可以很亏。当你为了“信仰”而买单,其实你已经不是理性消费者了。厂商感性收割,消费者感性上头,买到的都是情绪价值。
很多人讲,车嘛,不就代步?配置咋样,无所谓,能开就得了。可你想想,现在2024年了,国产哪家新车不是配置拉满?你甚至买辆10万级的电车都是激光雷达、座椅加热、电尾门一堆,出门自动泊车都有。特斯拉再怎么省,也省不过国产车的性价比。这时低配Model Y来了,说17万能买,砍了那么多功能,你真愿意为了这点“身份炫耀”去受罪吗?要是国产车厂也学特斯拉这套,一顿砍,没人买账,很快就倒闭了。所以说,消费者其实不是傻子,内心算得很清楚,拿踏实的功能,还是虚头巴脑的名气,自己能掂量。
市场和厂商较劲,其实就是一场耐力赛。低价不是目的,满足需求才是根本。国产厂商的优势就是把需求抓得死死的,啥火就给啥、什么香就卷什么。特斯拉想抄这作业?那你得比别人还卷,但你拿掉的不是华而不实的功能,而是实打实的体验,消费者只会越来越不买账。
我也理解车厂压力,降价是迫不得已,不降没人买。但市场最终要的是啥?是体验——省下来的五万块,买一堆糟心事,你说值不值?有些钱能省,有些钱,真不能省。买车不是买手机,买回来不是光为一时便宜高兴,而是得用很多年。
等到2026年,这车能不能真卖17万、值不值得买,到时市场说了算。到那天,国产厂商也不会躺平等死,特斯拉估计还得想花样,一波又一波降价、减配,最后“信仰税”被耗干,真成了白菜价也未必有号召力。消费者选车的本质还是那句话——便宜不是最重要,体验永远是核心。挺有意思,等到时候咱们再算这笔账,看看谁赚了谁亏了,谁笑到最后。
这一切,都留给市场和时间吧。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