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卖电池”比卖车更猛,外供暴涨背后藏着大棋局,新能源霸主布局全球供应链谋取更大市场份额

比亚迪卖电池比卖车更猛,外供暴涨背后藏着大棋局,新能源霸主布局全球供应链谋取更大市场份额

你知道吗?比亚迪这几年的变化真是大翻盘。前三季度,卖了大概326万辆车,看起来还算稳,毕竟去年同期也差不多。但是细看数据就发现,第三季度车销量其实还比去年同期低了大概1.82%。我一开始还纳闷,这怎么回事?去年车市整体都不好,增加点难度还在情理之中。去年年底的限购限行政策还盘旋在脑海里,结果这次的下降,反倒让目标直接砍掉了90万辆——这是真的。

比亚迪“卖电池”比卖车更猛,外供暴涨背后藏着大棋局,新能源霸主布局全球供应链谋取更大市场份额-有驾

你要说奇怪在哪?比亚迪自己也有点迷,一边车卖得没以前那么疯狂,另一方面,它的电池业务却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狂飙。第三季度,电池用量直接飙到了55.1GWh,全球第二。你能想象吗?这比前年同期增长了28.4%。说白了,就是这家公司自己用掉的电池比以前多了不少,但是更酷的是,一大半都不是用在自己车上。

说这点之前,要解释一下比亚迪过去的套路。你去问身边那些懂车的人,都知道比亚迪一向是自己产电池自己用,靠谱得很。从95年做干电池起家,到2003年一头扎进汽车世界,电池一直都封闭式的——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自己用。那会儿,宁德还没出来,比亚迪优哉游哉,靠着整车+电池的闭环,搞得挺风生水起。

到了2017年,情况就变了。宁德时代快速崛起,开始占领市场,把比亚迪的一部分份额给蚕食了。你靠自己封闭,撑死也就那样。市场的蛋糕太大,自己吃完了,怎么放别的?这问题挺扎心。于是,从2018年开始,比亚迪开始转变策略。第一步,是光明正大地对外卖电池。起初找东风,中联重科这些做专用车的,门槛低,试错快。反响还算不错,电池稳定,成本可控。

比亚迪“卖电池”比卖车更猛,外供暴涨背后藏着大棋局,新能源霸主布局全球供应链谋取更大市场份额-有驾

其实一开始,这还挺像打游击战。我记得2018年夏天,比亚迪和长安合作,推出了E-rock,续航搞到605公里。那就是用的自家三元锂电池,冲击极大,又给外供电池做了个样板。这件事一出来,市场都震了。你想,越是自己家的方案,要绑得紧,才能保证品质和供应链的稳定。

我之前翻了下公司内部的一份年报,弗迪电池单独挂牌成立的消息让我印象深刻。那年,外供比例还极低,大概不到10%。小鹏、丰田这些新入场者买走了点,但总量还不算惊人。可你知道吗?2025年一开年,变化就来了。

前三季度,国内电池装机70余GWh,外供就占到接近20%。这样一转,才几年啊?那意味着什么?每五块电池里,就有一块在帮别人造车。这对比特斯拉、宝马、奥迪这些大佬们的用我必需局面,是不是有点打破常规的味道?

比亚迪“卖电池”比卖车更猛,外供暴涨背后藏着大棋局,新能源霸主布局全球供应链谋取更大市场份额-有驾

这个背后,藏着比亚迪的战略大棋。合作名单开始疯狂扩张——除了国内的传统车企,还有特斯拉(上海工厂用),欧洲的Model Y用刀片电池,像小米、蔚来、奔驰,甚至奥迪,都开始用比亚迪的方案。你想想,这是一盘什么样的棋?要做全球供应链的核心玩家。

这个套路不难理解。一方面,比亚迪在国内积累了很好的技术和产能,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的订单太多太大,现在不打国际战,未来想抢份额都难。欧洲市场尤其关键,匈牙利的电池工厂快完工了,据说未来能避开关税,把电池带入欧洲本地。这样一来,价格和供应都更稳定。

我和一个朋友聊过,他是做修车的,开玩笑说:比亚迪的电池都出去,自己车就越玩越冷淡。我说:也未必,这样卖电池才能赚大钱,车子只是载体。但他反问:那咱们修的那些车,好像也几乎都用比亚迪电池了,这以后,修起来是不是也方便点?说起这个,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国内比亚迪的电池出口中,真正用在自己车上的比例还不算特别高,估算大概不到一成。这意味着,公司是以卖电池谋取与纯粹的自己造车策略逐渐拉开距离。

比亚迪“卖电池”比卖车更猛,外供暴涨背后藏着大棋局,新能源霸主布局全球供应链谋取更大市场份额-有驾

你会不会觉得,这样的布局看起来,还挺激进的?我是真的没想过,他们能把供应链扩展得如此迅速,甚至有点出乎意料。就算是我身边的一些业内人士都说:比亚迪把自己从一个车企变成了电池+平台+能量公司,这个转变太快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汽车产业的赢家不光靠卖车,还得会卖能量和配套?

这样布局,也有明显的风险。比如原材料涨价?动力电池的锂、钴、镍价格都不是特别稳定。去年年底,锂价涨了大概40%,一波下行后,又重回高点。容量越大,风险越高。也有人说:比亚迪是不是太冒险了?但我又觉得,市场需求太大了,预测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会冲到4500万辆,电池需求要达到3500GWh,谁手里有产能和技术,就能抢到这个超级蛋糕。

作为从业者,看这些大盘棋,我也朝思夜想:未来车厂都变成平台+零部件商,是不是?我们平时见到的那些独角兽可能也会变成零件供应商。这,是否会变成行业的新常态?

比亚迪“卖电池”比卖车更猛,外供暴涨背后藏着大棋局,新能源霸主布局全球供应链谋取更大市场份额-有驾

反正,现在比亚迪正用卖电池杀出一片天,涨得比车还快。未来带给我们的,会不会是一个全新、由电池+平台+能源管理组成的行业格局?我也没底。你觉得,这场供应链大棋盘的下一步,谁会成为最大赢家?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