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

在越南的大街上溜达,十辆摩托车里边九辆基本都是本田、雅马哈,少见到中国品牌的车,几乎就像找针一样难。

曾几何时,力帆、隆鑫这类中国摩托几乎把越南市场占了个八成,年年出口额高达19.2亿美元,那叫一个火热。

现如今,“败走越南”,让原本中国摩托在那儿风头正盛的局面被打破的,竟然不是日本厂商,而是我们自己搞砸的……

19.2亿背后的“价格屠夫”神话

2000年代初,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数以千万计的年轻人涌入城市,对交通工具的需求一下子飙升起来。

可惜的是,日本品牌比如本田、雅马哈价格都挺贵的,普通老百姓根本负担不起。就在这样的市场空缺里,中国的摩托车像个“价格屠夫”似的,毫不留情地闯了进去。

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有驾

中国的125cc摩托车价格差不多是日本品牌的三分之一到一半。比方说,本田Wave大概卖1800美元左右,宗申、力帆这些同级别的车子,价格才在800到1000美元之间,挺实惠的。

中国的制造商们还采用“CKD(全散件组装)”的方式,在越南当地建厂进行组装,这样一来就能躲开那些高昂的关税,还能更快地建立起销售网络,把市场布局得稳稳的。

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有驾

再加上中越关系逐渐缓和,双边贸易协定帮忙降低关税关卡,让中国产品能“长驱直入”,一扫阻碍。

根据越南工贸部的资料,从2008年到2012年,咱们中国每年出口到越南的摩托车都超过150万辆,累计出口金额突破了19.2亿美元,稳居越南最大摩托车供应国的地位。

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有驾

那会儿的中国摩托,简直就是“经济实惠”的代表,是“百姓英雄”的象征啊。

崛起背后的“三宗罪”

不过呢,咱们中国摩托的“辉煌”背后,可藏着三大致命漏洞,第一条就是质量太离谱,让人哭笑不得。

不少车主反映啊,刚刚买了摩托车没多长时间,就开始折腾各种毛病:发动机咕咕响,链条掉了,电瓶也罢工了。

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有驾

有人说啊,有个越南修理店的老板还直截了当地说过:“修咱们中国的车,比卖新车还挣得多呢。”

在2011年,越南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里面透露,中国产摩托的出问题概率高得吓人,竟然达到38%,而本田的故障率才不过八个点左右。

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有驾

你瞧,买辆车就跟买个麻烦包似的,搞得消费者心情都跟着糟糕了,怎么能不让人心情低落呢?

接下来聊聊售后服务吧,说到中国厂商在越南的售后,那真是“有销无服”啊。经销商主要负责推销车辆,维修的问题嘛,基本全靠那些第三方的小修店说了算。

配件供应简直供不应求,价格也乱七八糟,真让人头疼。有的消费者还抱怨:“车一坏,配件得等两周,厂家连个电话都不打,真是烦死了。”

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有驾

这让人不由得想到那句老话:“便宜没好货”,消费者们失望得不得了,信任早就彻底崩溃了。

到头来,品牌形象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国摩托居然被贴上了“穷人车”、“工地车”的帽子,形象真是雪上加霜。

年轻人宁愿攒几个月的工资,去买二手的日本车,也不愿意骑那种连啥面子都没有的车子。

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家买车的,不光是为了出行,更是在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品味。

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有驾

中国的摩托车在“尊严感”这块儿,真是不达标,简单说吧,不管你花多少钱,也买不到那种“尊贵感”。

虽然中国摩托车在市场上拼命“挺进”,但实际上它们的根底早就开始动摇了。消费者的眼光,比你想象中的还要犀利得多。

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有驾

日本品牌的“复仇”

在中国的摩托车市场上,曾经一度风光无限,但这短短几年间,市场就经历了天翻地覆的转变。日本品牌暗暗做了不少策略上的调整,悄悄地重新夺回了曾经失去的市场份额。

从2010年开始,本田展开了“本土化反击战”,那时候他们在越南投资超过10亿美元,建立起了本地的生产基地,还推出了专门为越南市场打造的Honda Wave Alpha系列,目的就是要迎头赶上,扳回一城。

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有驾

这辆车的价格标价在1200美元左右,虽然比起中国那边的摩托车要贵点,但它的质量可是杠杠的,稳定得很,油耗也比较低,保值率更是不错呢。

重点是,本田一公开了五百多家4S店,能搞定标准化维修服务,还保证五年的质保,贴心又靠谱。

你看看,这才是真正的“买得起,修得好”嘛!要是当年咱中国品牌能跟本田一样厉害,谁还会去拼那点低价的事儿呢?

与此同时,雅马哈也玩起了“技术秒杀”的把戏。

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有驾

他们的Exciter系列摩托车配备了蓝芯节能技术,动力飙得贼猛,油耗还挺省,瞬间就俘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心。

而且呀,他们还跟越南当地的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分期付款的购车方案,把入手门槛压得更低,想买的人可得趁早啊。

别以为日本品牌在价格方面没怎么降价,实际上他们在“质量+服务”这块儿,可是把中国品牌给狠狠甩了一大截,真是让对手措手不及。

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有驾

到了2015年,本田在越南的市场份额已然回升到60%以上,雅马哈占大约20%,而中国品牌的份额则还不到10%,显得被彻底挤压得不成样子。

真挺讽刺的,几年前中国摩托车品牌靠着低价在市场上风生水起,现在轮到日本品牌用“品质+服务”来反击,算是“复仇”吧。故事,总是让人觉得挺惊人的,老有那么点相似的味道。

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有驾

就在咱们中国燃油摩托在越南市场渐渐败下阵来时,一股新潮悄悄掀起——电动两轮车的革命来了。越南当局宣布,到2030年,电动两轮车要占到半壁江山,还推出了购车补贴和免税啥的政策,真是动真格的拼了。

你看得很明显,现在电动摩托车已经变成了未来的一个大热门,被大家都看好成了新一片蓝海呢。

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有驾

中国的电动摩托车品牌,比如雅迪、爱玛、台铃啥的,也都纷纷跑到越南市场去了,宣传的亮点主要是“智能、酷炫、续航持久”这些词。

2023年,中国的电动摩托车对越南出口额比去年多了47%,这感觉就像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似的。

可是,那老毛病可还没解决,为了抢市场,某些中国品牌就推出了价格低廉但品质差的车型,电池安全隐患频频出现,智能系统更是“空有其表”,APP掉线、定位出错早就成了家常便饭。

而且,售后那点儿事儿还是不太行,修车挺麻烦,配件又贵得让人心疼,老百姓真是“苦得不行”。

从出口19.2亿到越南失利,击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之恶-有驾

更糟糕的是,越南本土的VinFast已经推出来自己的电动摩托系列,他家主打“国产自豪”和“智能生态系统”,一下子就得到了不少民族自豪感的认可。

越南人都能买得起,还能为本土品牌打call,谁能不心里乐开花?

现如今呢,我国的电动摩托车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真是走到十字路口了。

到底是还在重复燃油摩托车的老路子,还是踏踏实实地转型升级、提高品质,搞出个“品质出海”,这事啊,恐怕只有咱们中国品牌自己才知道答案吧。

要说打败中国摩托的,从来都不是外人,而总是“我们自己”在刀刃上装了一下又一刀。

结语

曾经拥有19.2亿的辉煌成就,如今几乎不见踪影,中国摩托在越南的兴衰变迁,就像是一段“出海的悲歌”。

它给咱们敲响了警钟:全球化可不是光靠“把货出境”,更重要的是“把信任埋下去”。

技术还能追得上,价格也能调节,但要是一旦信任垮了,重整那份信赖,花的代价比你想象的还得大得多。

做真正赢的人,得是那些肯放慢脚步,把每个螺丝都拧紧的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