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各大车企交出了9月成绩单,新能源爆发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传统车企或面临考验
今天一大早,看到新闻,9月车市的销量榜单真是热闹非凡。大型车企们拼得你死我活,大家都在比数字。有人家里开了笑脸,因为销量大幅增长;有人则皱起了眉头,看着排名掉落,心情着实复杂。这种变化,不是下一个季度的预测,而是真实的市场表现。
比亚迪依旧稳坐第一,396,270辆,比去年同期多了不少。这事我之前就猜到,毕竟新能源市场整体火爆。吉利紧随其后,273,125,长安创新,266,北汽搏一搏,157。这这些数字还得打个折扣,毕竟销售统计有那么点黑箱操作,多不多,少不少,估算一下,差个10%左右,还是挺合理的。
刚才我翻了下笔记,发觉一个趣事。你们有没有觉得,像奇瑞这家,媒体悬着个数字,好像没公布确切销量,是不是其实是个目标数字?销售不像传统模式,按销量公布,而更像是以完成率去衡量,没那么公开。这么一想,其实不奇怪。
而且我发现,新能源今年卖的越多,社会矛盾就越多了。以前高速上堵车,纯靠空间和油耗比较,现在变成了充电打架。你走到服务区,排队给车充电,场景一秒变混战。羞死了,我一个朋友还说,你这个电池充电时间长,排队就是算了,干脆我直接换油。 — 这是我听到的另类体会。
话说回来,谈到家庭用车,腾势N8L明显是瞄准多口之家。5米2大块的车身,3排座椅,纯电续航又到230公里,综合续航1300公里左右,加上后排娱乐屏和帝瓦雷音响,价格又不高,31.98万起。他们都知道,一个家庭想啥?既得满足日常出行,又不能动辄花掉家里三套房的钱。多想到这里,我都在想,要是我家这两个孩子每天吵着我要看动画片,后排娱乐能不能影响我爸妈下午的打牌心情。
新车市场的结构变得戏剧化。以前靠油车撑场面,现在新能源占了半壁江山。你会发现,传统燃油车很多优势都在缩水,比方说,百公里油耗,算得明明白白,1升油跑10公里,现在换成电池,无形中增加了隐形成本。我身边一个朋友说,你知道吗?我们公司的员工平均每个月跑500公里,换算下来,买电车省油?不一定,充电没那么快,还麻烦。 — 就算是油车家庭,也开始考虑效率。
新能源车也不一定百分百真厉害。有些人告诉我,比亚迪销量虽然大,但你知道吗?它主要靠补贴和政策扶持,纯粹卖车赚的钱不多,有点扶持换销量的味道。我有点吃惊,这话是不是一时激动说出来?不过也有人说:理想车第一名,未必真是市场最热销的车,更多还得加上价格和补贴的配合。 — 这就让我怀疑,销售数据到底多真实,是不是数据造假也得数学去猜。
再说啊,你会不会觉得,像问界、理想这些车型,价格动不动就四五十万,甚至六十万。相比之下,主流合资品牌的一些满配车不过十几二十万,省点钱还能多跑几公里。智驾包标配十万块,省下来买油钱还能跑三五千公里。于是我就在想,消费者到底更关心车子的实用还是面子。
再退个题:销售车辆为什么每个月都整齐划一,像个公式?我查了点资料,原来有个配件供应商在里头搅和,给一些车型加装特殊配件,变化也随之不同。问问销售员,他们都说:其实挂在账上的,很多只是预售预存或虚拟销量,真实的还是要看交付。 — 这让人有点疑心,是不是很多品牌都在造数字。
最让我觉得奇怪的,是理想和问界这类车,价格和销量比拼,难度在哪?你看问界四五十万起,销量又不比比亚迪高,反倒理想还抢榜什么?我突然想到,可能市场里价格和实用性才是硬指标,但大部分人买车,还是图个面子和就面子。
聊到这儿,我在想,你觉得,未来几年,我们会不会变成充电打架的常态?还是说,某天大家跑到一个超级充电站,一排一排的插头,像打麻将一样,打个一小时才能走?
好了,不扯那么远了。汽车市场变化如此之快,谁能真正看懂?我倒觉得,未来的趋势,可能还要看人的心理变化,有没有办法把新能源推广得更顺?这才是关键。你觉得,除了价格和续航,你们还关注点什么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