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7的内饰照片那天我手机刚开屏,眼前这空空荡荡的“极简风”,直接劈头盖脸砸下来。
外壳还在扮运动健将,一进车里,气氛像掉进了租房白墙。
那一刻我脑补出设计师的表情:是不是刚看完北欧风家居博主的视频,顺手把一切都扫地出门?
扶手箱上那个孤零零的小旋钮,像是小时候老式录音机留下来的零件,突然被移植到未来世界。
至于评论区,大家的想象力仿佛瞬间满级:有人说极简是省事,有人怀疑是不是压根没钱做内饰。
还有人直接开玩笑,“这是不是只给外观批了预算?”
还记得钛7刚亮相那场面吗?
颜值在线,气场全开,SUV圈突然多了个新晋“彭于晏”,我心里甚至闪过“这车得卷到合资厂商睡不安枕”的念头。
可一看到内饰,气氛急转直下。
那种落差感,比世界杯点球大战门将扑飞的瞬间还劲爆。
外表一副“准备起飞”,内饰却像飞机刚刚断电,啥都省了。
你说极简风,蔚来和理想怎么玩?
人家藏得住细节,摸得到科技感,氛围灯点起来,仪式感拉满。
钛7这波,像是把装修预算全投在了外墙,屋里晾着一床凉席,冷得人想加件外套。
其实极简这几年在汽车圈横着走,特斯拉那台Model 3,最早一批人还真吃这套。
但后来你发现,极简不能光靠“扔东西”,还得用点心思藏点温度进去。
你要是直接把一切都省掉,剩下的不是极简,是极冷。
豹5的内饰,简约但不简陋,灯光氛围、功能分区都挺讲究。
钛7倒好,连杯架都显得无精打采。
我试着想象,这要是我日常上下班,手机、钥匙、奶茶,哪一样不是找地方安家?
现在可好,啥都没地儿放,极简成了“极尴尬”。
说到方程豹,真不是第一次遇到“设计翻车”。
国产车这些年,谁没摔过跤?
从以前的“山寨脸”,到现在敢和合资叫板,都是摸爬滚打出来的。
可是成长的烦恼呢?
一边市场部喊着“要潮流”,一边工程师还在算成本,项目组里审美在线的人仿佛都去开会了,谁还管用户心情?
数据不会糊弄人,钛7内饰曝光当晚,社交平台正面反馈直接跌到六成不到。
豹5用户满意度那会儿还能撑住,现在看,钛7刚上路就掉链子。
有时候我就纳闷,咱们买车到底图个啥?
你说外观吸睛,确实。
可真到买单那一刻,十个人里有九个都在聊“坐着舒服不舒服”“车里有没有人情味”。
问界、理想这些车,内饰满意度都能上九成,靠的不是纯豪华,而是把极简和温度搅一锅。
钛7呢?
冷静到让人怀疑人生。
你说这车要真卖爆了,估计以后国产SUV全都得玩“极简空房间”,那画风估计比鬼片还刺激。
我琢磨设计师其实也不容易。
车企要省成本,市场部要新潮,工程师还想做靠谱,大家都在拉扯。
你说他们没坐过自己设计的车?
我更愿意相信,可能是被各种会议榨干了审美,最后出来的就是这么个四不像。
成年人的世界,哪儿有圣诞老人,只有KPI和Deadline。
极简风能不能让钛7销量逆袭?
我想得不敢太美。
数据说话,今年新能源SUV销量榜,问界M9和理想L7靠什么?
用户满意度和体验感。
方程豹钛7只靠外观硬刚,最后难免变成昙花一现。
突然想起去年NBA总决赛,某队一节突然“极简”,进攻套路全无,观众愣住了,场下教练急到拍桌子。
钛7的内饰让我想到那场比赛,明明有机会,偏要挑战极限,结果冷场了。
你说极简是潮流还是没招?
我自己都想笑。
网友像拿着放大镜,死盯别家车的缺点,自己家的问题全当看不见。
其实我嘴上吐槽,心里还是有点执念的。
钛7的外观确实帅,真要是我来设计,氛围灯多点,中控台撞色一些,旋钮弄得有点金属质感,哪怕直接用豹5的内饰模版都比现在强。
要真有个懂用户的负责人,这车早成了“科技战舰”,不是现在这副“极简空壳”。
有时候想想,国产车就是死磕自己,外观和内饰总是拆着来。
极简事故背后,不就是国产品牌成长时的尴尬和焦虑。
谁都想省成本,想爆款,想话题,最后全砸在用户体验上。
你说这波钛7到底是设计翻车还是必经之路?
我也没答案。
国产车还在路上,别光吐槽,也别撒手。
哪天极简真成潮流了,咱们再来喝杯奶茶聊聊。
最后问一句,钛7内饰你怎么看?
你要有更野的想法,评论区放开说,说不定下次改款就用上你点的子弹。
谁说外观和内饰,不能一起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