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燃油车新规来了,车主必看,3招应对大变局

最近,很多正在考虑买车或者刚刚提了新车的朋友们,可能都隐约感觉到汽车市场有些不一样了。

似乎一夜之间,关于燃油车未来的讨论变得异常激烈。

这背后的核心,其实源于一项已经落地并且正在逐步收紧的国家政策,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汽车行业,也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普通消费者的钱包和选择。

2026燃油车新规来了,车主必看,3招应对大变局-有驾

这件事的核心,就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推出的,针对汽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新规定,特别是对2025年及以后提出的严格目标。

这不单单是让汽车更省油那么简单,它正在引发一场从汽车制造到二手车交易,再到我们日常用车习惯的连锁反应。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个新规到底是怎么回事。

简单来说,国家给所有在中国卖车的汽车厂家下达了一个“硬指标”:到2025年,车企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所有新乘用车,平均油耗必须降低到百公里4.0升。

这里最关键的词是“平均”。

它不是指您买的某一辆车必须达到这个油耗,而是指一个汽车品牌,比如大众或者丰田,它在中国卖的所有燃油车的油耗加权平均起来,必须低于这个数值。

这就好比一个班级的期末考试,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考到90分,而是要求全班的平均分必须达到90分。

这个要求有多严苛呢?

我们来看看现实。

很多我们熟悉的家庭用车,比如一些主流的SUV或者B级轿车,它们的实际油耗普遍在百公里7升到9升,甚至更高。

2026燃油车新规来了,车主必看,3招应对大变局-有驾

这些车是很多合资品牌的销售主力,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现在,要把整个品牌的平均油耗拉到4.0升的水平,对于那些旗下产品线中大排量、高油耗车型占比较高的企业来说,压力是巨大的。

比如一个品牌,如果它卖了很多像汉兰达、途昂这样的大尺寸SUV,那么它就必须同时卖出数量庞大、油耗极低的小型车,甚至是零油耗的新能源汽车,才能把平均分“拉”回来。

如果做不到怎么办?

政策设计了另一套机制,叫做“积分交易”。

平均油耗不达标的企业,会产生“负积分”,而那些大力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比如比亚迪、特斯拉等,则会获得大量的“正积分”。

负积分的企业必须向正积分的企业购买积分来填平自己的窟窿,否则就会面临限制申报新车型等处罚。

这积分的价格可不便宜,随着政策收紧,已经从早期的几百元一分,上涨到了如今的三千元左右。

这笔巨大的成本,车企是不会自己默默承受的,最终它会以各种形式,体现在新车的价格或者配置上,由消费者来承担。

面对这样的压力,汽车制造商们开始各显神通。

最直接也最容易被消费者感知到的,就是新车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开始做“减法”。

2026燃油车新规来了,车主必看,3招应对大变局-有驾

一些车主提了新车后发现,后备箱里原本应该放置备胎的凹槽被一块平整的盖板封死了,厂家称之为“轻量化设计”,为了降低车重以节省燃油。

还有细心的车主在做车辆隔音升级时发现,车门内部的隔音棉材料比老款车型薄了不少,导致高速行驶时的风噪和胎噪更加明显。

更有甚者,为了让车辆在工信部申报油耗测试时能有一个更亮眼的数据,有些企业会在送检的测试车上做文章,比如使用更窄、滚动阻力更低的轮胎,或者在申报的车辆整备质量上做一些“优化”,使其比实际销售的量产车更轻。

这些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企业应对油耗法规,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却可能意味着车辆实用性和舒适性的下降。

对于已经拥有燃油车的老车主来说,虽然不用担心新车的这些变化,但另一项挑战也悄然而至,那就是日益严格的车辆年检。

特别是国六b排放标准全面实施后引入的RDE测试,也就是“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测试”,给很多老旧车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以前的年检,车辆大多是在检测站的固定设备上,按照设定的程序跑一下,相对容易过关。

而RDE测试则要求车辆在真实的道路上行驶,包括市区、郊区和高速路段,通过车载诊断系统(OBD)实时监测尾气排放。

这种“随堂考”式的检测,让任何排放超标的问题都无所遁形。

这对老车主意味着什么?

2026燃油车新规来了,车主必看,3招应对大变局-有驾

一位经验丰富的汽车维修师傅坦言,很多车龄超过五六年的汽车,其尾气净化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如氧传感器和三元催化器,性能都会自然衰退。

在以往的检测标准下或许还能勉强过关,但在新的RDE测试面前,很可能就会直接亮起“红灯”。

而更换这些部件的费用相当不菲,一个普通的氧传感器市场价可能就要上千元,而核心的三元催化器,根据品牌和车型的不同,更换费用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

这笔意料之外的维修开支,让很多老车主感到“肉疼”。

这股压力波也迅速传导到了二手车市场。

最明显的变化是,大排量、高油耗的车型正在快速贬值。

根据一些二手车平台的数据,排量在3.0升以上的豪华轿车和SUV,近期的挂牌出售量显著增加,但车商的收购价格却一降再降,普遍比以往低了百分之十五以上。

很多二手车商甚至明确表示,对于车龄较长、油耗偏高的“油老虎”,除非价格特别有吸引力,否则都不敢轻易接手,因为担心将来卖不出去,砸在自己手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混合动力车型在二手车市场的走俏。

例如,一辆插电混动版的雅阁,其二手车价格甚至可能比同年份的纯燃油版还要高。

像比亚迪的DM-i系列车型,因其极低的亏电油耗,在二手车市场极为保值,开上一两年再出售,亏损额度也相对较小。

2026燃油车新规来了,车主必看,3招应对大变局-有驾

市场的这种冷热分化,清晰地反映了消费者对未来用车成本和政策走向的预期。

当然,传统内燃机技术本身也在不断进步,比如米勒循环发动机、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耗。

但这些技术也并非完美无缺。

一些为了追求极致热效率的高压缩比发动机,对油品质量要求更高,且长期使用后更容易产生积碳,清理积碳的费用也不低。

而48V轻混系统,虽然能提供一些辅助动力,但节油效果对很多车主来说感知不强,可一旦系统中的电机或电池出现故障,维修费用却可能相当于半年的油钱。

很多车主都感叹,费尽心思省下来的油钱,到头来可能都花在了额外的维修保养上。

放眼整个社会,这场变革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一些加油站已经开始改造,将部分加油枪替换为充电桩。

大型能源企业如中石化,也在其年度报告中明确提出,将逐步减少在传统加油业务上的投资,转而大力布局充换电网络。

这并非说燃油车会立刻消失,但可以预见,未来加油的便利性可能会有所降低,而充电设施则会越来越普及。

当看到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推出的第五代DM混动技术已经能做到百公里2.9升的亏电油耗时,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汽车动力技术的风向已经彻底变了。

这背后,是国家出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宏观战略考量。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看懂这个大趋势,在未来购车和用车时做出更明智的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