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电油耗2L/100km,续航超2100km,电池寿命还能多撑15%?
这不是科幻片,是吉利雷神AI电混2.0的“成绩单”。就在6月13日,吉利一口气亮出三大技术底牌:EM-i、EM-P、醇氢混动全线升级。更让人心跳加速的是——银河A7和M9,今年下半年就要来了。一个主打极致省油与长续航,一个剑指豪华六座新能源MPV市场。它们不是概念车,已经完成工信部申报,官图也放出来了。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纸面数据到底靠不靠谱?AI真的能让混动系统更聪明?今天我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两款新车背后的门道。
先说最抓眼球的银河A7 EM-i。中型轿车,轴距2845mm,车长接近4米92,宽度超过1米9——这尺寸放在B级车里都算“大块头”。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那句“亏电油耗2L级别”。你没听错,2L/100km,比很多纯电车折算的等效油耗还低。这是怎么做到的?
关键就在这次发布的雷神AI电混2.0。核心之一是热效率提升到**47.26%**的发动机。啥概念?目前行业顶尖水平也就46%左右,像丰田Dynamic Force引擎热效率约41%,比亚迪骁云插混发动机号称43%。47.26%意味着每一滴油燃烧得更充分,能量浪费更少。但这还不是全部。
吉利这次玩了个新花样:用AI算法控制小电流充放电。简单说,传统混动系统在低负载时容易频繁启停或微充微放,对电池其实是一种隐形损耗。而AI能预判驾驶行为,比如你在城市缓行、等红灯时,自动调整充电策略,避免无效循环。官方说这样能让电池寿命延长15%。虽然我还没实测过,但从电池管理逻辑上看,这思路是对的——就像手机不用快充一直满电,反而更耐用。
再看综合续航超2100km。这个数字听起来有点“虚”,但结合它的油箱容积(暂无具体数据)和电池容量(同样未公布),如果纯电续航能做到150km以上,加上高效发动机支持,跑出2000+是有可能的。毕竟,比亚迪秦PLUS DM-i 120km版本也能跑到1300km左右。2100km更像是极限工况下的理论值,日常通勤打个八折,1700km也是相当惊人了。
至于设计上,从官图看,银河A7延续了银河家族的“光之涟漪”前脸,但线条更扁平、更具轿跑感。风阻系数虽然没提,但溜背造型+封闭式前格栅,估计能在0.23Cd以下。这种设计不只是为了好看,更是为高速巡航时降低能耗服务的。我猜它的目标用户,是那些既要家用空间、又不想牺牲驾驶质感的务实派。
如果说A7是“节能标兵”,那银河M9就是“全能战士”。
这台车定位高端新能源MPV,采用2+2+2六座布局,第二排是双独立座椅。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后排不再是“凑合坐”,而是能提供航空级舒适体验。尤其适合多口之家或者商务接待。而且它基于GEA新能源专属架构打造,不像某些“油改电”MPV那样地板凸起、空间局促。
动力方面,零百加速4.5秒,亏电油耗4.8L/100km,综合续航超1500km。注意,这是辆整备质量可能接近2.5吨的大MPV,能做到4.5秒破百,说明电动机响应极强。而4.8L的亏电油耗,在同级别里堪称“逆天”——别克GL8混动版亏电油耗普遍在6-7L,腾势D9也在6L左右。M9凭什么更低?
答案还是那个:EM-P AI电混系统首次搭载于M9。EM-P是吉利高性能插混平台,强调动力输出和全地形适应能力。现在加入AI算法后,不仅能智能分配前后轴扭矩(比如湿滑路面自动加强后轮驱动力),还能根据路况预测能量回收强度。举个例子,下高架前,系统会提前判断坡度和车流,自动调高动能回收力度,既省电又减少刹车磨损。
更有意思的是它的底盘配置:双腔闭式空气悬架。这玩意儿以前只在百万级豪华车上见着,比如奔驰S级、路虎揽胜。好处是既能软又能硬——走烂路自动升高底盘,过弯时又能降低车身增强支撑。最关键的是“双腔”,意味着每个减震器有两个气室,调节精度更高,响应更快。坐在后排不会像坐船一样晃,也不会颠得脑仁疼。
智能化方面,M9将搭载千里浩瀚H5辅助驾驶系统,口号是“全国都能开”。听着耳熟?是不是有点像华为ADS、小鹏XNGP那种城市NOA的意思?虽然细节没公布,但既然敢这么说,大概率支持高阶智驾功能,比如自动变道、匝道通行、红绿灯识别等。不过我得提醒一句: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手必须随时准备接管。再聪明的系统,也防不住突然窜出的孩子或逆行电动车。
说到这儿,咱们不妨横向对比一下:
车型 银河A7 EM-i 比亚迪秦PLUS DM-i 海豹DM-i
级别 中型轿车 紧凑型轿车 中型轿车
亏电油耗 ≤2L/100km(宣称) ≈3.8L/100km ≈4.2L/100km
综合续航 >2100km ~1200km ~1300km
是否有AI能量管理 是 否 否
再看MPV这边:
车型 银河M9 腾势D9 别克GL8陆尊PHEV
零百加速 4.5s 7.5s 8.1s
亏电油耗 4.8L ~6.5L ~6.8L
悬架类型 双腔空悬 单腔空悬 扭力梁+普通减震
智驾系统 千里浩瀚H5(待验证) DiPilot eCruise Pro
看得出来,吉利这次是冲着“技术标杆”去的。尤其是AI介入混动控制这一招,算是走在了前面。但新技术总有不确定性,比如AI算法是否足够稳定?极端天气下会不会误判?这些都需要真实用户反馈来验证。
最后聊聊那个神秘的雷神醇氢技术。热效率高达48.15%,比电混还高!而且支持灵活燃料:甲醇、电、油、油电混都能用。这其实是吉利深耕多年的路线——利用绿色甲醇实现碳中和。想象一下,加一次甲醇能跑上千公里,还不依赖充电桩。第四季度会推出轿车+SUV组合,值得期待。不过目前加注站稀少,属于“未来可期,当下难用”的状态。
回到开头的问题:这些数据可信吗?
我的看法是:核心参数有据可查,来自IT之家援引发布会及工信部申报信息,具备基础可信度。但“2L级油耗”这类表述需理性看待——很可能是特定工况下的最优值。就像手机续航测试,没人真能用到关机。
作为消费者,我们该关注什么?
一是真实用户口碑,等第一批车主提车后看看实际油耗;二是质保政策,电池终身质保有没有附加条件;三是终端价格,再牛的技术,贵过竞品太多也没人买单。
我也很好奇:各位车友,你们更看重“极致省油”还是“强劲动力”?家里有充电桩的话,纯电优先还是混动更香?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顺便透露个小花絮:我在一次内部技术交流会上听说,吉利工程师为了优化那0.1%的热效率,做了上百次燃烧室仿真模拟。这种死磕细节的精神,或许才是中国品牌真正崛起的原因。
好了,关于银河A7和M9,目前就这么多信息。我会持续跟进试驾动态,争取第一时间带大家亲身感受。如果你有关于这两款车的问题,尽管留言,老司机我一定尽力回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