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是款冷门车,长安启源Q07,结果搞得我一愣。谁能想到这款车突然就成了市场的黑马?之前怎么想的都没料到,毕竟长安启源在我心里就是个新品牌,市场上也就靠个剑走偏锋的价格策略吸引眼球,结果他居然用销量狠狠扇了我一记耳光。9月销量突破了一万,两万还能远不远?你信吗?我自己都在懊恼,早知道就多关注点这个牌子。
说到这个车,尺寸倒还舒服。大概4837的车长,轴距2905,坐在车里确实挺宽松的。跟我之前试过的零跑C11、奕派008比,挺介于中间的,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反正就是那种家用够用,乘坐空间不槽的感觉。它搭的这个1.5升插电混动,价格在12.98万到14.58万区间。低配的电池包是21.5度电,续航调整了145公里;高配到31.7度电,纯电续航居然有个215公里。这数据一看,还真不赖。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觉得,续航216公里,跟个小车差不多了,跑跑城里或者短途出行还可以接受。你说,它的价格在同级别?比比亚迪宋L、比海狮06都便宜?一看价格优势,无疑。市场上,估计差不多有个一万块的优惠,价格几乎等于是白菜价了。
有个细节我觉得值得一提:这个车没啥特别亮眼的设计,毕竟长安启源系列的车型都这么走中庸,但其实销量爆发的原因,真正的秘密藏在它的价格战中。你说,面对零跑、蔚来这些品牌,想靠硬实力拼差异?太难了。反正我觉得启源Q07的战术是稳扎稳打,让那些差不多的车都望尘莫及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说实话,这种车出现在市场上的确挺让人琢磨的。要说,这个价格和配置,能吸引到的目标用户是谁?是不是主要是那些希望入门的家庭或者手头紧、只想快点搞定日常的用户?我猜测,像我前面说的,价格太便宜,利润空间也有限,长安这个操作绝对不可能纯粹为了销量牺牲利润。
突然想到,长安如果未来出个纯电版就更有看头了。你看,卖个80度电池包的纯电版,价格保持在最高15万左右,续航能到350公里左右,客户一看就愿意上钩。你要知道中型SUV的客户大多是家庭用车,续航够用,每天上下班,周末带娃都没压力。而且,市场上同价位的纯电SUV,要么续航偏短,要么价格走高,偏偏这时候启源Q07就能用价格碾压。
我想起一件事:我朋友的修车厂,他说,现在很多客户都盯着那些品牌,差不多价格,偏偏你没办法说出差别。差异就藏在细节里。零跑C11虽然科技感不输,但悬挂调校差些,小瑕疵挺多;而启源Q07的悬挂调教平顺,车内部做工还算可以,这样的细节用户可能就没那么挑剔。
长安启源的营销实在太烂,马上要说反话了,他们明明有几款不错的车,却一直搞不出亮点。这次爆发也挺奇妙,或许是个偶然的事件(市场就是这样,造化弄人),可如果他们能出个纯电版,市场潜力其实巨大。你觉得呢?是不是轻松能带动销量到月两万?只要定价够合理、推广不出错,真没问题。
其实我还琢磨,人们对中型SUV的认知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说SUV就是要硬派越野,现在大家更看重空间和油耗、续航。启源Q07这点,确实合用户心思——空间大、价格实惠、续航还形式多样(有电版和插混),这是个不错的组合。
但我也有点疑问:你觉得,如果未来它出纯电版,配80度电池包,价格能压到13.98万以内,买的人会不少吗?我是不怀疑它的潜力,只是觉得,市场其实帮了启源不少忙。毕竟,像我身边的朋友,大多对电车犹豫,但这么便宜、续航还合理的,出手就挺快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话说回来,看这个车的要不要担心零跑和比亚迪的价格杀手?他们几个巨头都在压价格,启源Q07凭啥能一直站稳?我觉得,或许这也跟它的供应链管理有关。毕竟,能把成本压得这么低,可能就跟我经常在想的,生活里的小比喻一样:像打工时,把杂活都做得差不多了,才能最经济实惠。
当然这里面,研发和供应链也必须打得漂亮。毕竟,零跑C11也能做到那样的价格,也花了不少心思。启源Q07能不依赖那些复杂、不必要的配置,用简单、实用的东西打动消费者,反而更有优势吧?你说,以后出纯电版,电池能用回收的材料吗?我一直觉得,绿色可持续,才是未来方向,但没想到居然还可以在价格上做文章——就像我们日常生活,把一些不值钱的小料用在关键地点,用得巧,就能省下一大笔。
我还发现一件事:这个行业里,很多车企都喜欢拼配置、拼标价,但用户更在乎用得顺不顺手。启源Q07不追求那些超级豪华的内饰,也不搞炫酷的外观,但它用的每一个细节,能让人觉得:唉,挺靠谱。
我忍不住想问:你觉得,长安启源这次的爆发,会不会成为中型SUV的一个新标杆?还是说,这只是昙花一现?
我估计,后续能不能持续走热,还要看它的纯电版怎么出来,价格戳中消费者的点没。你猜,未来一年,它还能保持这个势头吗?
反正,我有点期待——如果它能再把纯电续航拉到300多公里,说不定就真能变成一块真香饼。
(或许,这段时间,大家都在等一辆简单、便宜、靠谱的车,是不是?)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