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不到一个月就降价一万元,网友纷纷调侃“Model 3长续航版不香了”,反映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尴尬境地

特斯拉这次的价格调整我早就估算到了。你知道,如果只看官方数字,Model 3长续航版上市2个多月,销量大概在5000到7000辆这个区间(体感,样本少),很好理解:市场反应远没有预期火起来。尤其是在朋友中,买车意愿都变得更复杂了。两天前,老李在微信群里说,这价格算啥,全价买的亏不亏?其实水平上,这也是很多潜在买家怕买贵了的心态支撑。

从我身边的渠道反馈来看,销售明显遇冷。一位熟悉渠道的朋友吐槽,实际上最近不少刚入职经销商的小哥都还在应付客户问价格会不会降啊?我倒觉得还真别以为价格波动都是平台自己玩,供应链那端,特斯拉不比传统车企稳定。想想供应链各种卡得紧,零件成本不是涨几毛,那也是动辄几%的变化(估算,样本有限)。所以这次降价,也一部分是应对库存压力,毕竟货还能不能卖出去,关系到整个现金流。

在上市不到一个月就降价一万元,网友纷纷调侃“Model 3长续航版不香了”,反映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尴尬境地-有驾

再对比一下同价位的竞品,比如小米SU7和小鹏P7。我试着实际体验了一下,实操差别还挺明显。比方说,小米SU7的空间占比更大(估算,驾驶区域比例),开起来感觉更宽。而模型上,特斯拉更加注重驾驶的极致体验,可是这一点,面对年轻用户,似乎吸引力没那么大。有人说,特斯拉的操作系统简洁极了,但你问我,这样的简洁是不是在智能化上会一直保持优势?这个我挺存疑。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毕竟智能化也是个不断变化的战场。你知道,硬件和软件的博弈就像换电池,电池不只是容量大小,还要考虑耐用性和充电速度。特斯拉电池技术优势是有的,但像一些国产品牌的快充布局,配合上更复杂的车联网技术,实际上也在缩短差距。

在上市不到一个月就降价一万元,网友纷纷调侃“Model 3长续航版不香了”,反映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尴尬境地-有驾

对比价格,那两款车的实际战斗力很微妙。比如你看,特斯拉的动力感受很纯粹,起步快,噪声低(这点我还觉得挺有用的)。可在实操中,小鹏P7的智能座舱体验、空间舒适度就占优势,尤其是后排腿部空间(这个在我实际试驾时查的,估算用的样本较多)。每次开车,我总觉得,车型的用户惯会影响最终选择。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注意到一件细节——那天销售说的,订单确认的客户,调价后,按原价算,还是得补差价。这里面其实藏着玄机:特斯拉愿意保护老客户,但同时降低潜在客户的门槛,也许在塑造一种信号——价格还会变动,让观望的消费者心里有个底。其实我不太相信,特斯拉会一路坎坷降价到白菜价,毕竟利润空间还是要保障。

在上市不到一个月就降价一万元,网友纷纷调侃“Model 3长续航版不香了”,反映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尴尬境地-有驾

你会不会想,未来这车还会不会再调整?我粗略心算,按目前市场反应,特斯拉是赔本赚吆喝还是有更深的算盘?毕竟,标准续航也许会跟着价格动,但那得看市场风向——又不全由自己说了算。这让我开始想,特斯拉是不是在走价格策略的边缘游戏?或者,这次的降价,是不是直接和国产车的价格战开打了?(这段猜测先不带走细想。)

最让我困惑的是,为什么像特斯拉这样的大厂,还会用短期调整来应付市场?长期设备改造、创新难道就不能稳定点?一部分原因不过是——不想被价格战牵着鼻子走,毕竟冲击力大,影响到投资者信心。可你说,消费者会认嘛?我觉得,很多潜在买家,就是价格变了,心就变了。

在上市不到一个月就降价一万元,网友纷纷调侃“Model 3长续航版不香了”,反映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尴尬境地-有驾

再说个更轻松的细节。有次跟一位修理工聊天,他说:特斯拉的电池包拆装,没你想象那么复杂,但叫他仔细点,技巧还是很讲究。又想到,我其实没太细想过,电池的耐用性、零部件的更换,实际上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简单点讲,就像饭店厨房做饭,线上的电池配比不同,出来的味道也会差点。

说到这里,我其实有个小疑问:这次降价纯粹是促销策略,还是市场生态的必然反应?如果继续降价,未来长续航版还能有尊贵感吗?还是说,这个市场最后变成谁能坚持便宜的战场?又或者我错了,真正的香不是价格,而是那种让人心动的驾驶体验——你能找到比特斯拉更顺手的车吗?

在上市不到一个月就降价一万元,网友纷纷调侃“Model 3长续航版不香了”,反映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尴尬境地-有驾

你有没有想过,开着这种激情之车在路上晃悠,会不会比看账面售价更舒服?我某次经过一辆豪华车时,心里还在琢磨,车门轻得让我回味。不是价格决定一切,有时候,就是那些细节,才是真正的价值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