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7年本田,再试国产车,我决定几天后去签合同

开了7年本田,再试国产车,我决定几天后去签合同

说实话,我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说出这句话。

开了7年本田雅阁,从大学毕业一直开到现在,这车陪我走过了多少个加班的夜晚,跑过了多少趟长途。那种踏实感,就像穿了7年的老球鞋,合脚到不行

但是吧,人总得往前看不是?最近老婆怀孕了,家里需要换个更大的车。本来想着,要不直接上个奥德赛算了,反正对本田熟悉。结果朋友非要拉我去看国产车,说什么“你这思想太保守了,现在国产车牛逼着呢”。

我当时就想,它凭啥啊?

1

第一站:比亚迪宋PLUSDM-i

朋友带我先看的比亚迪。说实话,我对比亚迪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F3的年代,就是那种“能开但是不太想开”的感觉。结果一进4S店,我整个人都懵了。

这外观设计,怎么说呢,竟然有点帅?

DragonFace家族式前脸,看着确实有那么点意思。内饰更是让我意外,15.6寸的大屏幕,可以旋转的那种。我当时就在想,这玩意儿真的是十几万的车?

销售小姐姐特别热情,上来就给我介绍DM-i混动系统。什么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什么刀片电池,听得我一愣一愣的。有一说一,确实比我想象中专业很多

试驾的时候更震撼。纯电模式下,那个安静程度,比我的雅阁强太多了。起步那个丝滑感,就像...就像吃了润滑剂的丝绸一样。加速也不错,虽然不是暴力型的,但家用完全够了。

最关键的是油耗。销售说市区基本能控制在4L/100km左右,这对我这种每天通勤40公里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福音啊。算了算账,一年光油钱就能省个大几千。

价格也不贵,15.98万起,我看中的那款也就18万出头。但说实话,心里还是有点犹豫,毕竟用惯了本田,对国产车的可靠性还是有点担心。

2

第二站:长安CS75PLUS

第二天朋友又拉我去看长安。这回我心态就放松多了,反正就是看看呗。

结果这一看,又给我整不会了。

CS75PLUS的外观设计,真的挺唬人的。什么蝶翼式家族前脸,LED大灯组,看着就比我的老雅阁有科技感。内饰也不错,虽然没有比亚迪那么激进,但该有的配置一个不少。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1.5T发动机。

试驾的时候,那个动力响应,竟然比我的2.0L自吸还要来劲。销售说这发动机最大功率178马力,峰值扭矩265牛·米,这数据放在几年前,起码得是2.5L的水平

还有那个爱信8AT变速箱,换挡逻辑确实不错。虽然没有本田CVT那么平顺,但胜在响应够快,降挡超车很干脆。

价格方面,我看中的那款落地也就15万出头,性价比确实挺高。但问题是,这车的品牌力还是差点意思,虽然长安这几年进步很大,但在朋友圈里说起来,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3

第三站:吉利星越L

第三站去的吉利。说起吉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收购沃尔沃那事儿。心想既然能把沃尔沃管得不错,自己的产品应该也不会太差。

星越L一看就是走的运动路线。溜背造型,大尺寸轮毂,整个车看着就很有攻击性。内饰设计也很有意思,那个12.3寸的液晶仪表盘加上12.3寸的中控屏,科技感拉满。

最关键的是这个2.0T发动机。试驾的时候,那个推背感,真的把我整蒙了。238马力的最大功率,350牛·米的峰值扭矩,这数据已经接近我朋友那台宝马320了

8AT变速箱的调教也很运动,降挡积极,升挡也不拖泥带水。在环路上试了试,超车变道都很有信心。

但问题来了,这车的后排空间不太够。我老婆现在怀孕,以后还要装儿童座椅,再加上婆婆偶尔要来帮忙带孩子,这空间确实有点紧张。

4

最终选择:比亚迪唐DM-i

转了一圈下来,我发现自己的观念确实需要更新了。国产车这几年的进步,真的是肉眼可见的。无论是外观设计、内饰质感,还是动力系统,都已经达到了合资车的水平,有些方面甚至还要更强。

最后我还是回到了比亚迪,不过这次看的是唐DM-i。

为啥选它?简单粗暴地说,就是空间够大,油耗够低,配置够高,价格够合理

空间方面,第二排可以放倒,第三排也能坐人,实用性比宋PLUS强太多。DM-i混动系统的油耗表现也很出色,即使在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也就5L多点。

配置更是丰富到夸张。什么全景天窗、座椅通风加热、360度全景影像、自适应巡航,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也有。这要是放在合资车上,起码得30万起。

价格方面,我看中的110km续航版本,落地也就23万左右。虽然比我最初的预算高了点,但考虑到这车的综合实力,确实值这个价。

5

说说心里话

其实决定买国产车,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开了7年本田,对那种稳定可靠已经习惯了。但是呢,人总得给自己一些新的尝试机会,更何况国产车确实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吴下阿蒙了

从产品力上说,现在的国产车确实有跟合资车掰手腕的实力。特别是在新能源这块,国产品牌甚至已经走在了前面。像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长城的柠檬混动,吉利的雷神动力,这些技术放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

品牌力虽然还有差距,但这个东西需要时间积累。就像当年的日系车,刚进中国的时候也被人瞧不起,现在不也成了可靠性的代名词?

最重要的是,支持国产车就是支持我们自己的工业发展。虽然听起来有点大义凛然,但确实是这个道理。

6

写在最后

昨天已经交了定金,这几天就去签合同提车了。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更多的是期待。期待这台比亚迪唐DM-i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用车体验,也期待国产车能在我心里真正站稳脚跟。

有人说买车就是买个代步工具,但我觉得买车更像是买一种生活方式。这次选择国产车,也算是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新的可能性吧。

从本田到比亚迪,从合资到国产,这一步跨得确实有点大。但正如那句话说的,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

等提车了再跟大家分享用车感受,到时候看看这个决定是对是错。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开了7年本田,再试国产车,我决定几天后去签合同-有驾
开了7年本田,再试国产车,我决定几天后去签合同-有驾
开了7年本田,再试国产车,我决定几天后去签合同-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