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命乖蹇,祸福倚伏。” 这话,用来形容眼下这“有车一族”的众生相,倒也颇为应景。
前两天,朋友圈里又见“喜提”新车的捷报,一辆汉L EV跃然屏上。满屏的“鸿图大展”,看得我这还在为五斗米折腰的社畜,内心五味杂陈。博主坦言,乃是椿庭资助,一举拿下,裸车价逼近三十万,算上杂七杂八,落地价亦非寻常。
此事本身,原本无可厚非,家境殷实,本是他人之福。但细究之下,却也映射出当下青年群体无法回避的困境:禀赋差异。
先说说这汉L EV。平心而论,此车确有可圈可点之处。智驾加持、推背感十足、乘坐舒适,简直是为都市白领量身定制。博主亦言,此前通勤仰仗网约车,日积月累,开销不菲。如今有了座驾,便捷性自不待言,然这份“便捷”的代价,并非芸芸众生皆能企及。
再说说这“椿庭资助”。寥寥四字,刺痛了多少人的神经?在这房价如虹、物价飞涨的世道,仅凭一己之力,短时间内拥有一辆像样的车,实属不易。尤其是在一线都会,多少年轻人为了开源节流,栖身斗室、啖食外卖,恨不得将一文钱拆成两瓣用。
我一故交,寒窗数载后留京打拼,栉风沐雨五载有余,堪堪攒下些许积蓄,却仍是杯水车薪。家境平平,双亲亦无力襄助。目睹身畔友人相继置业、购车,其内心之况味,实难言表。
“力争上游”一词,于当下语境之下,似乎已然带了些许反讽意味。戮力同心,固然可以改善些许境况,但很多时候,个人的奋楫,在巨大的社会鸿沟面前,显得那般微不足道,茕茕孑立。
有人言,此乃社会演进之必然,资源分配失衡,乃是常态。此言不虚,然我们不能因此便放弃对公平正义的追寻。倘若社会资源过度向少数群体倾斜,青年才俊上升的阶梯被阻断,那么我们的社会,终将失去活力与创造力。
以购车为例,倘若年轻人欲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座驾,只能仰仗父母的羽翼,那么这种“成功”,又有几分真金白银的成色?凭借自身努力,通过自身的奋斗,购得心仪之物,那种成就感,绝非金钱可以度量。
那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鄙人以为,其一,正视这种落差,不回避,不自欺。其二,更加奋发图强,提升自身价值,力争更多机遇。其三,积极参与公共议题,呼吁政策革新,争取更为公平的社会环境。
当然,我们也应体谅父母的拳拳之心。他们期盼我们生活无虞,愿倾囊相助。然而,我们亦应学会自立自强,不宜过度依赖,当凭己力,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归根结底,购车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则插曲。真正的福祉,并非坐拥多少物质,而是怀揣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百折不挠的韧性,拥有对未来的憧憬。即便没有豪车加持,即便没有“椿庭资助”,我们依然可以活出别样精彩。盖因,真正的底气,源于自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