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奇瑞风云A9L这款车可以说是实实在在地火了一把。
新车刚出来一个多月,订单量就跟坐了火箭似的,一下子冲到了五万多台。
这个数字背后,是五万多个家庭用自己的辛苦钱投出的信任票,这说明大家对这款车的认可度是相当高的。
很多人可能就会好奇了,奇瑞这个牌子,在咱们老百姓印象里,一直都是那个埋头搞技术、不怎么会吆喝的“理工男”形象,这次是怎么了,突然就抓住了这么多人的心?
难道就光凭那个听起来挺玄乎的“鲲鹏超能电混”和“猎鹰700智驾”系统吗?
这里面肯定还有别的门道。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把这款风云A9L里里外外地看个透,聊聊除了那两大宣传亮点之外,它到底还有哪些能打动人的地方。
咱们先从最直观的感受说起,就是这车开起来和坐起来到底怎么样。
这次有机会体验的是顶配的四驱版本,一坐进车里,最让人手痒的,其实不是那块15.6英寸的大屏幕,而是一个写着“风云GT”的按钮。
这个按钮,可以说是这台车的性格切换器。
在平时代步的时候,它就是一台非常称职的家用车,安安静静,开起来特别平顺,电动机驱动的感觉就像丝绸一样顺滑,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非常适合带着家人在城市里穿梭。
但是,只要你把那个GT模式的按钮按下去,整台车就像换了个灵魂。
那种感觉,就好像你身边一个平时文质彬彬、说话轻声细语的同事,突然在年会上亮了一手摇滚,让你大吃一惊。
官方数据说,这时候它能爆发出470千瓦的总功率和854牛·米的强大扭矩,这些数字可能听着有点抽象,但反映到身体上的感觉就是,你的后背会结结实实地被按在座椅上,那种迅猛的提速感,一点也不输给那些几十上百万的性能跑车。
奇瑞用这套混动系统,给一台看起来偏向商务和家用的轿车,赋予了“双重人格”,既能安稳持家,也能偶尔激情一把,这种反差感确实很吸引人。
而且,就算是在这么激烈的驾驶状态下,那台1.5T的发动机介入工作时,声音也被控制得很好,是一种低沉的轰鸣,而不是那种声嘶力竭的噪音,说明奇瑞在隔音降噪上是下了真功夫的。
激情过后回归现实,这台车的油耗表现也让人惊喜,官方标称的WLTC综合油耗只有百公里0.8升,真正做到了让马儿跑得快,还几乎不怎么吃草。
说完了“动”的一面,我们再来看看“静”的一面,也就是空间和舒适性,这可是咱们中国家庭买车最看重的部分。
风云A9L的车身长度超过了5米,达到了5018毫米,轴距更是有3米长。
这个尺寸在同价位的轿车里,绝对是“巨人”级别的存在,已经完全达到了更高级别行政轿车的标准。
大尺寸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车内空间非常奢侈。
就拿我一个身高一米七八的成年人来说,坐到后排,我的膝盖离前排座椅的靠背,还有超过两拳的距离,想翘个二郎腿都轻轻松松。
而且因为车身宽度也足够,后排坐三个成年人,肩膀之间也不会挤得难受。
再加上那个面积很大的两段式全景天幕,让整个车厢内部感觉特别通透、明亮,完全没有小车那种压抑感。
这种“移动大客厅”一样的空间表现,可以说精准地满足了现在很多家庭对于“大就是好”的朴素追求。
无论是过年过节带上全家老小出门,还是日常接送孩子上下学,这种宽敞的空间都能提供非常高的舒适度。
接下来,咱们聊聊安全感。
车子不仅要坐着舒服,开着放心、坐着安心才是根本。
风云A9L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除了那个聪明的“猎鹰70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它自身的“筋骨”也特别硬朗。
整个车身,有高达88%的比例都用了高强度钢和铝合金材料,这就好比给车子穿上了一身坚固的盔甲。
尤其要说的是它的A柱,就是前挡风玻璃两侧那两根柱子,用的是2GPa核潜艇级别的钢材。
这个2GPa是个什么概念呢?
简单来说,就是这种钢材的强度,跟制造核潜艇外壳的材料是一个级别的,极其坚固,能在发生碰撞时最大限度地保证驾驶舱的完整,保护车里的人。
此外,它还配备了一个长达2米多的贯穿式侧气帘,发生侧面碰撞时,这个气帘会瞬间弹开,像一个巨大的气垫一样,从前到后保护住车内所有乘客的头部。
这些看不见的被动安全配置,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东西。
而在主动安全方面,那套猎鹰智驾系统在实际路上的表现也挺靠谱。
比如在高速上过一些比较急的弯道,它能很平顺地自己修正方向,不会让你感觉方向盘在跟你“打架”。
在市区里,它能很好地识别前面的车,并且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自动跟车,面对旁边车道突然插进来的车,它的反应也比较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处理得比较果断和自然,不会猛的一脚急刹吓人一跳。
这种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提供的全方位保护,确实能让驾驶者和乘客都感到非常踏实。
当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车,风云A9L在一些细节体验上,也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能看出奇瑞这个“理工男”在某些方面还不够体贴。
首先就是它的保电策略。
在电池电量比较低,比如低于20%的时候,发动机会强制启动来发电和驱动车辆,这时候发动机的噪音和振动会比平时混动状态下要明显一些,会有一点突兀感。
更关键的是,它的车机系统里缺少一个智能保电的选项,你没法给它设定一个“无论如何都要保持30%以上电量”的指令。
这就导致在跑长途的时候,如果你想一直保留一些电量以备超车或者爬坡时使用,就需要自己时不时地手动切换到强制保电模式,操作上稍微有点繁琐,不够智能化。
其次,在一些配置的细节上,也能感觉到一丝“精打细算”。
比如它的中控大屏,用的是高通骁龙8255芯片。
平心而论,这块芯片的性能足够保证日常导航、听歌、使用手机互联等功能的流畅运行,反应速度也很快。
但是,现在很多同价位的竞争对手,都已经用上了性能更强的8295芯片。
这就好比你花同样的钱买新手机,结果发现处理器是上一代的,虽然用起来没问题,但心里总会觉得差了点意思。
另外一个比较让人费解的点是座椅。
它的座椅包裹材料用的是仿皮,这倒也常见,但如果你想要那个听起来很高档、坐起来更舒服的“零重力副驾座椅”,需要额外再花一万块钱选装。
最让人觉得遗憾的是,即便是最顶配的车型,后排座椅竟然没有配备通风功能。
对于生活在南方的朋友们来说,夏天那种闷热潮湿的天气,后背紧贴着皮质座椅,不一会儿就一身汗,那种滋味可不好受。
对于一款如此强调空间和舒适的大轿车来说,缺少后排通风这个配置,确实算是一个不小的槽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