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咱今天就扒一扒林肯这艘船,最近到底在中国的海面上,撞上了什么冰山。
话说车圈里,最怕的不是没本事,是“尖子生”突然碰上了一套自己完全看不懂的卷子。
林肯中国的掌门人贾鸣靊,就是这么个尖子生。
您瞅瞅他那份金光闪闪的履历,从大众到奥迪,一路开挂,在德系那套严谨到刻板的体系里,玩得是风生水起。
结果呢?
一脚踏进福特这个“美式农场”,人直接给整不会了。
在成都车展,他对着镜头一脸的哭笑不得,说福特给了他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寻思这挑战能有多大?
还能比在狼堡和因戈尔施塔特搞宫斗大?
后来一听,嘿,还真是。
让这位武林高手内力紊乱的,不是啥技术瓶颈,也不是销量报表,而是三个听起来简单到冒傻气的问题,据说是福特总部那帮工程师,人手一杯可乐,跷着二郎腿,慢悠悠问出来的:
“大哥,你的用户到底是谁啊?”
“他凭啥买你的车,不买隔壁老王家的?”
“说到底,你跟人家有啥不一样?”
就这三板斧,据说把贾鸣靊的团队给劈蒙了,愣是花了半年才缓过神来。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
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的终极哲学拷问吗?
一个百年豪华品牌,卖了几十年车,居然还要花半年去想自己是谁。
这背后,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武功路数”的正面硬刚。
贾鸣靊熟悉的德系打法,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工程师是天,技术是地,我捣鼓出来个8速双离合,我研发出个激光大灯,我觉得牛,那这玩意儿就必须是用户梦寐以求的。
这是一种近乎偏执的技术自信,用户是被教育、被引领的。
可美国人那套,纯粹是“街头霸王”的路子。
管你招式好不好看,能把对方撂倒就是好功夫。
他们才不信什么技术圣经,他们只信用户口袋里的钞票。
你东西再好,用户不掏钱,那你就是自嗨。
这种从“技术布道”到“用户导向”的180度大转弯,对一个浸淫德系文化二十多年的老将来说,不亚于让他废掉全身武功,改练《葵花宝典》。
所以啊,这半年,贾鸣靊估计没睡过几个好觉。
憋了大半年,总得交份作业吧。
成都车展上那台新款航海家,就是这份作业。
一个“启航版”,一个“总裁版”,这手牌打得有点意思。
启航版,价格直接干到25万多,两驱,除了驱动方式,配置基本没怎么阉割。
说白了,就是脱下西装,换上T恤,跟你说:“哥们儿,别端着了,豪华品牌也能很亲民,进来坐坐?”
而那台总裁版呢,顶着将近40万的价,配置拉满,恨不得把飞行家上的东西都给你搬过来,这是在跟BBA的入门级SUV隔空喊话:“别以为我只会打价格战,高端局我也能玩。”
这一手“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直接把航海家这颗棋子给盘活了。
过去它夹在中间,高不成低不就,挺尴尬。
现在,它成了林肯在中国市场的一根“搅屎棍”,上能捅一捅豪华的马蜂窝,下能去抢一抢合资品牌的饭碗。
这棋风,显然不是德系那种大开大合的路数,更像是美式橄榄球,讲究冲撞和实用。
可最要命的问题来了。
这套拳法,放在五年前,绝对是王炸。
但现在是2025年,牌桌上早就换了一批玩家,大家都在玩“电动斗地主”了,你林肯还在琢磨怎么打好“燃油麻将”,这还跟得上趟吗?
提到新能源,贾鸣靊的表情就没那么轻松了。
他的说法很官方,也很无奈:林肯要“小而精”,不瞎扩张,先用FHEV油电混动稳住阵脚,纯电的,再“瞅瞅”。
这话一出,我估计台下不少人都笑了。
福特的油混技术确实不赖,省油、安静,体验很好。
但在中国市场,“绿牌”约等于一张“准生证”,你没有,就意味着你连上牌桌的资格都快没了。
你跟一个摇了三年号都没中签的消费者,去聊你的发动机热效率有多高,他只会觉得你在说火星语。
当然,我们不能苛责一个百年老店转身太慢。
造车毕竟不是做PPT,两冬两夏的测试,是对用户最基本的尊重。
这一点,那些恨不得今天发布、明天就交付的新势力,确实应该学学。
可市场不讲武德啊。
它不会因为你历史悠久就对你网开一面。
如今的中国车市,已经不是一场按部就班的马拉松了,它是一场随时可能团灭的“饥饿游戏”。
所以,林肯这艘船,能不能闯过这片迷雾,现在谁也说不好。
贾鸣靊花了半年时间,终于读懂了福特的“说明书”,但市场会不会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把这套新学来的“美式拳法”打熟练,可就难说了。
最怕的,不是没醒悟,而是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