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基地的生产线缓缓停下,一辆一汽奥迪A5L领航版驶出。这一幕,让一汽-大众成了国内首家产销破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2025年10月30日,长春一汽-大众基地的生产线缓缓停下,一辆崭新的一汽奥迪A5L领航版顺利下线。这看似寻常的生产节点,却创下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新纪录——一汽-大众正式成为国内首家产销突破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34年卖3000万辆,平均每年近90万辆。这份成绩靠什么炼成?是合资模式的成功,还是深耕市场的必然?从1991年成立到如今达成3000万辆产销,34年间平均每年近90万辆的销量。这份亮眼成绩背后,是合资模式的精准适配,还是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这或许是每个关注汽车行业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
先看一组实打实的数据。截至目前,一汽-大众累计营收超5.5万亿元,贡献税收超7300亿元,带动超50万个就业岗位。说实话,这组数据放在任何行业都很亮眼,它不是凭空而来的。数据最能说明实力。
截至2025年10月,一汽-大众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5.5万亿元,为国家贡献税收超过7300亿元,更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超50万个就业岗位。真的,这组数据不仅是企业的成绩单,更是对国家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实打实贡献,绝非偶然所得。
1991年,它作为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德合作的核心平台正式成立,也是我国首个按经济规模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初期仅有大众品牌下的1款车型,当时不少业内人士可能都没想到,这个“新生儿”会成长为覆盖多品牌、全市场的行业巨头。
说到市场布局,一汽-大众的战略眼光确实值得肯定。从大众品牌夯实主流市场,到奥迪品牌切入豪华市场,再到捷达品牌下沉经济型市场,三大品牌形成了梯度分明的格局。
车型数量也从1款扩展到30余款,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型全面布局,实现了对不同消费层级需求的覆盖。这种全维度的市场渗透,可能正是其持续保持高销量的核心逻辑之一。
令人惊讶的是,这份成绩背后,是中德双方的深度绑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贝瑞德说,这凝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更彰显了双方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也认为,这证明了开放合作是产业进步的必由之路。
确实,在全球化的今天,单打独斗很难做成大事。更关键的是,这份成绩离不开中德双方的深度协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贝瑞德就曾表示,3000万辆产销的达成,凝聚着中德团队的协作力量,更彰显了双方长期稳固的合作根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也认为,一汽-大众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开放合作是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确实,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这种跨界合作的优势愈发明显。
光有过去的成绩不够,未来怎么走更关键。一汽-大众已经给出了答案。中国一汽副总经理陈彬发布了“两高一新”总体目标,明确要坚持“油电混共进全智”战略。未来五年计划推出近30款全新产品,其中新能源产品超过20款,每年还会投入100亿元用于研发。但话说回来,行业不进则退,光守着过往成绩可不行。
面对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浪潮,一汽-大众早已谋篇布局。中国一汽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总经理陈彬在产销突破仪式上,发布了“两高一新”总体目标、“五大领先”具体目标等战略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油电混共进全智”战略,全力推进电动化转型。根据规划,未来五年一汽-大众将推出近30款全新产品,其中新能源产品占比超七成,达到20款以上,每年研发投入将稳定在100亿元。
这个转型规划绝非空泛的口号,而是有具体的品牌落地支撑。大众品牌自2026年起,计划推出的10款全新车型中9款为新能源车型;捷达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也已提上日程,将于2026年正式上市。技术层面同样有明确突破方向,基于CMP、CSP纯电平台打造的新车,研发效率将提升30%以上,纯电车型续航里程可突破800公里,切实解决消费者的续航焦虑。
智能化领域,一汽-大众也在加速追赶行业前沿。按照智驾发展路线图,2026年将实现100%场景覆盖的L4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更值得关注的是CEA电子电气架构的全面应用,这一架构能使产品集成度提升30%,同时降低40%的研发成本,为技术快速落地提供保障。这些具体的技术指标和时间节点,让转型规划显得扎实可信。
另外,捷达品牌的本土化运营和三大品牌协同出海,也是新的增长点。捷达品牌未来5年产销目标直指40万到50万辆级,还要构建千亿级产业生态。这种本土化加全球化的布局,可能会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不仅如此,一汽-大众还在探索新的增长曲线。
一方面推进捷达品牌本土化运营,未来5年将冲击40万至50万辆的产销规模,并构建千亿级产业生态;另一方面推动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协同出海,借助全球资源布局拓展国际市场。这种“本土深耕+全球拓展”的双轮驱动模式,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活力。
回到开头的问题,3000万辆的成绩靠什么?我想,是开放合作的格局,是深耕市场的耐心,更是与时俱进的转型魄力。这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启示:只有跟上时代步伐,才能持续领跑。回到最初的问题,3000万辆产销成绩的背后,是开放合作的格局奠定了基础,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筑牢了根基,更是面对行业变革时主动转型的魄力提供了动力。
一汽-大众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折射出中国汽车行业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演进轨迹。它的转型实践,也为其他车企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