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起东风本田,脑海里还停留在那种“不紧不慢、小富即安”的合资车厂定位。但现在,谁还敢这么想?汽车圈的天翻地覆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中国市场,新能源一出手,合资们不要说躺着赚钱了,能活着已经是本事。
曹东杰回归东风本田当执行副总经理这事,表面上是高层换岗,实际背后影射的却是整个合资体系的生死考验。我们得问一句,现在的中国车市,东风本田还剩下多少底气跟自主品牌拼?还有没有机会绝地反击?
再看曹东杰的过往履历,干了啥?先是东风本田品质、技术出身,中间还跑去猛士搞过那套“新势力造车”的活儿。你问猛士是谁?低调,但牛。他们去年卖车只几千台,但能杀出一条血路,和华为联手做智能越野,创意、格局都有。能把华为那套智能驾驶本事,软硬件、大数据全部引进来,打行业一手新牌。试问,现在什么最值钱?不是你有没有厂房,而是谁锁定了未来的核心技术,谁就有话语权。
再扯回头看,大伙都觉得合资品牌得过且过,主机厂高高在上,供应链还架着三层皮。实际风向一变,老一套行不通了。那曹东杰能不能算是东风本田的“摆渡人”?新策略是:把新势力那股拼劲,借给老合资车厂,拼一把,谋华为等龙头共赢局面。
你别不服气,看看今年市场残酷到啥程度。比亚迪,长安问界,吉利银河,每个都在自己的赛道跑马圈地。现在想想,合资品牌最大的问题在哪?不是没技术,也不是没资金,是保守、慢半拍,内部磨磨唧唧、事多人杂,谁也担不起责任。结果就成了谁都不动,电动车还在开发布会吹牛,门外老百姓已经在买国产智能驾驶的SUV了。
设想下,如果现在的东风本田还用十年前那套思路见招拆招,有没有希望?显然,所有人都知道答案。那么,接下来要怎么做?
一是要有胆子。你敢不敢大刀阔斧和外部伙伴联手?不是玩玩花活,是来一场实打实的技术共创。比如和华为,和地平线,甚至和小鹏蔚来团队正面比技术。二是真正听懂用户的心声。今天的中国车主买车,不仅仅看发动机排量,更关心智能驾驶,数字座舱,手机互联。你硬塞个油改电、山寨数字屏,就想挣年轻人的钱?想得太美了。
曹东杰之所以让外界关注,是因为他那套“新势力思维”很有感染力。什么是新势力思维?简单直白:产品全流程上云、数据驱动决策、用户共创体验,链条缩短,反应超快,营销不再靠哭爹喊娘而是真正融入社群,制造端也柔性生产,跑得比旧时代合资品牌快很多。
再一个,智能化是下半场。未来的主机厂会是什么模样?给大家画个大饼:整车厂更多变成了供应链和品牌资源调配中心、生态系统的经理人。你拼不过极氪、高合,却能把合作和技术站稳脚,和华为深度绑定,用户自然跟着来。合资品牌最怕的是什么?一是技术路线乱,研发团队中日沟通慢如蜗牛;二是合作怕冒进,迟迟不肯和本土强科技公司深度合资,最后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喝汤都喝不上。
曹东杰接任后,如果能带着新势力的打法进来,有两个突破口。一个是把东风本田现成的产能、售后资源“数据重构”,新老车型统一起来,打通线上线下;另一个,是把猛士那套和华为合作的方法论,用在东风本田核心品牌电动化、智能化新产品开发上,快速落地,少扯皮。
大家是不是要问了,合作的门槛难不难?太难了。和华为这些头部企业对接,传统车厂最怕谈判桌上一言不合,份额争不过人家。还是那句话,没办法,这就是生死之战。要么“全栈交出”主动权,和华为们一起定义车的标准;要么死守自己那点小算盘,最后像隔壁某合资品牌一样慢慢被淘汰。
东风本田以前也不是没转型,潘建新其实早就意识到危局,推动过一轮新能源改革,不然连机会窗口都没了。只是行业风口比刀还快,你慢一点就被“新势力大军”碾过去。东风本田如今还剩的火种,正好需要曹东杰这种有冲劲、有城市级社交经验的新将带队。
回头想一想,2023年猛士917上市,卖得不多,但热度还在,靠什么?是抢先试错、敢于大胆测试全新玩法。曹东杰最大功劳不是卖车,是让团队具备了做独立品牌、拿合作巨头资源的勇气。现在拼的是谁给团队带来这股子勇气和刺激,让产品从研发到营销不再拖沓、逐步贴近市场节奏。
很多人乐观觉得,只要新领导班子一切就能翻篇,我倒觉得还是要问牛不牛,看下半年到明年能不能真的拿出两三款有血有肉的新产品,在新能源、智能化上能不能看到实质变化。这才是硬通货。否则,人再牛,牌照不行也是白搭。
大家换位思考一下,东风本田如果慢慢跟不上了,是不是很多合资品牌都会变成今天的东风本田?一定的。这不是一家厂的危机,而是整个合资品牌板块“到了认命或者反击的时刻”。
中国市场其实不看你资历多硬,也不看你跟外企有多少代传承,更不看你品牌历史多久。只看一点,这一年你拿什么新东西上桌。这才是跟消费者的“硬碰硬”。单说一项,华为的深度赋能,有没有可能像新能源时代的“发动机革命”,让合资品牌重新获取一次跃迁的能力?大家可以思考下。
所以,这场高层调动到底意味着什么?东风本田是要主动拥抱变化,用新势力那一套思维武装自己,一鼓作气带新品、拼智能。未来成败,外人很难断言,但至少东风本田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敢主动全盘推倒重来,敢和最强技术伙伴真合作,而且还愿意用年轻化、数字化、柔性化武装生产线和品牌。
这在合资品牌冻住一脸茫然的时候,算是难得的“清醒操作”。但究竟能不能打赢?还是那句话,市场会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勇气和胆识有了,成事还要看执行力到底能不能冲破惯性壁垒。希望东风本田别浪费这次机会。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