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要造车?是因为想跑得更快吗?不,是因为公交车天天都挤不上去,私家车成了当代都市人的尊严防线,谁还没受过出租车司机白眼啊。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位新晋拼车狂魔——雷军。这位昔日的手机厂商一哥,创业路上卷土重来,路上不仅带着青春的梦想,还拽着不少世界顶流设计师的裤腿往前冲。什么?你说挖人不道德?雷总才不管这个,反正在职场,抢人头才是硬道理,“挖人不犯法,只是膝盖不太舒服”。
就这样,八月底,又有一个来自兰博基尼的首席外饰设计师法比安·施莫尔茨,被雷军请到小米汽车阵营,妥妥地当上了“欧洲外观设计负责人”。一时间,汽车论坛上惊呼:“雷军又开挂了!”哪天要是看到小米汽车屁股喷火尾灯,不用惊讶,毕竟这哥们曾把兰博基尼的线条画得比金链子还闪。
兰博基尼车主是高端玩家,哪怕连保养都要三百八十八一道菜的那种;他的设计师流落民间,竟然要来画平价国民车,这是物理意义上的降维打击,大概是豪华设计师体验生活版。但雷军这次挖人,也不是他第一次干坏事——哦不,第一次全球捞人。从2021年“我要造车”高喊出去那一刻,雷老板的猎头名单就贴满了全球四大洲,全世界的顶级汽车人才都被他列了个遍。施莫尔茨的到来,仅仅是这场人才盛宴的最新一道下酒菜。
施莫尔茨这名字念起来容易打结,但人家履历确实让人服气。保时捷也干过,718 Boxster、Mission E之类的涂鸦都参与了。国际人才的履历总有点让人自卑,好像大学生简历和同龄人的差别:一个“熟练掌握Word”,一个“主导飞船着陆程序”。这位大哥现在社交资料直接改写“小米德国慕尼黑外饰设计总监”,每个字母都在嘲讽“汽车世界的格局又要变一变”。
慕尼黑有啥特别?同样是造车的,宝马总部喷水池边上,走三公里就是小米欧洲研发中心。这离得近不是巧合,而是“钓大鱼”的好位置,人才下班路上溜一圈,难保哪天不钻进了小米的会议室。德国人喝啤酒讲信用,设计师喝咖啡讲自由,可雷军给的是舞台——“你画的车,我敢量产!”得,这比奔驰宝马那些条条框框舒服多了。
说起小米这些新同事,可不只是兰博基尼一员。连宝马的i系列掌门人凯·兰格也跳槽到了小米。二十多年宝马老兵,可以在大厂活这么久,是个呼风唤雨的角色。设计了i3、i8这些“未来战车”,现在来小米凑热闹,业界大佬摇身一变成电动车领域的追光少年。还有鲁道夫·迪特里希,劳模作风,在宝马一待就是二十三年,底盘手到擒来,小米的底盘以后再也不用靠网友送外卖测弹跳。至于特斯拉Model Y空气动力那位导师,也顺利落座小米,看来以后小米车也有机会被调侃“风阻低到误入台风眼”。
喜欢说“新势力”的小米团队,其实一开始就策划好了:要不限血统不限门第,哪里有才哪里挖。那些老牌汽车厂,画张图题词都要层层报批,设计师脑子里再怎么有想法,最后都变成“安迪·沃霍尔画了个番茄罐头”。小米才不管那些,奔着发挥自由去的,工程师终于能为发际线以外的东西奋斗了。创意不仅仅是脑洞大,还有落地的自由,还能享受双周薪和人性化的彩色工位,这下全世界的设计师就像看到车厘子特价,哗啦啦都来了。
造车不仅要吹牛,还要能卖。要不怎么叫新时代企业家最爱讲交付量,听起来像班主任发布期末成绩一样厚重。雷总家2025年8月又创纪录,单月交付量破3万台,这虽然没让马斯克掉眼泪,却也让人民币价格表多了不少零。15个月跑出30万辆交付,堪称史上最能刷榜的新势力教科书,有人说这速度快得像打新股中了彩票,一年暴富。新SUV YU7上来就锁单24万台,车还没造出来,订单已经趴到了2026年的计划表上,小米库房都快高到遮住城市天际线。
有些马蜂堆的企业是裁员裁到叫唤,雷军这边却在喊“产能告急”。手机年年卷、价格越卷越低,汽车反倒逆势猛赚。单车均价25万出头,老百姓看着都说贵,雷总乐呵呵:卖一辆车,相当于卖五千六百台手机,这么挣钱哪还有人愿意抢手机首发?真有钱人,谁还用小米手机,直接上小米汽车了,这逻辑反着看也挺魔幻。
厂子扩张起来,那叫一个跟开支连锁似的。一期已经搞到极限,每月卷出两万多台,二期匆匆上马,施工队没赶上喝第二杯豆浆,主体建筑就破纪录提前四十天收工。雷总喊着“时间就是金钱”,估计工地保安进门都得刷指纹按时计薪。三期工厂用地刚批下来,雷总心里早薅上NFT画卷了,顺便规划两个足球场和一条专门的设计狗跑道。为什么?设计师养狗的人多,狗也得有舞台。
面对井喷的市场需求,雷总很“佛系”地说:先把国内订单消化完,出口欧洲那得2027年了。嘴上说着不急,可周边已经招兵买马,欧洲慕尼黑研发中心没事就请当地设计师喝咖啡,大有一种“不是你来就是你同事来”的小米式自信。等哪天德国街头飘起了小米logo,估计大众和奔驰高管都要在深夜写下匿名小作文:“求求你们,别再挖人了。”
人才挖走一批又一批,但光靠明星阵容可造不出来宇宙飞船,关键还得看这些人能不能真给小米带来逆天的设计和技术,把吹过的牛“扶正”。小米能不能真混出个中国高端品牌的样板,还得看雷总这副牌赢到哪一级。现在阶段性胜利没毛病——谁让目前小米汽车已经成了用实力喂养市场的代表作,而雷总成了用人生打包票的偶像剧男主角,一腔热血赌上一切,引得一地中年男人跟着嗨:“雷总都不怕,我怕啥?”
小米造车从副业熬成了主业,这速度和成色,连带着让互联网大厂的同僚都慌了神。大家看着小米汽车飞起,挖超级设计师拉产能扩工厂,堪称国产企业的“刺激战场”。最有意思的是,以前雷军放话“人生最后一次创业”,每次都像是电视剧大结局,却总喊着“还有下一季”。说这是一场豪赌吧,局里人个各自心知肚明:手机是卖不动了,汽车这锅饭还热着,一群打工人也能分口热粥喝。
等未来欧洲街头真的多出几辆小米SUV,估计法兰克福设计师要慌,意大利红牛烧烤队也坐不住。那时如果有人在足球场上问:“谁还没有做过小米的项目?”估计回答都得改成“只有足球队主力没跳槽”。但别担心,“最后一次创业”嘛,反正下一次我们也会见证。
这年头,连豪车设计师都要到中国上班,雷总恐怕哪天真的用完人生的运气。到时再来一回:手机厂商卖车,手机送车膜,这不是未来,这是新闻联播的素材。说不定再下一波,雷军还能把蓝翔技校挖进小米智能工厂,真让人期待。
可惜,人才永远被高薪和自由吸引,流水的手机,铁打的雷总。现代中国故事的一大乐趣,就是看“不会卖油条的IT男,最后弄出了一条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世界变化太快,昨天你在网上说“雷军加油”还被群嘲,今天你们全家都得预约挂号提小米新车。最后,有人问为啥小米造车成了?大概因为我们都想坐上容易挤上去的车,不掺杂出租车师傅的白眼和公交车的汗味吧。生活不是苦逼,就看雷军怎么去“挖人”,看你敢不敢跟着走。
写到这儿,突然想给雷总送句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能挖就挖莫等闲。毕竟,这年月,抓住一个世界级设计师,比发一条微博还难。弄不好哪天你房产中介邻居,就是上一辆保时捷的灵魂画手。活在如此带劲和魔幻的时代,你我也只能拿小米手机拍下城市晚霞,然后做个好梦,梦里我们都是全球顶级人才的老板。
醒来上班,工位还是那样,老板长得也不像雷军,设计师还在隔壁。我什么都没挖到,只有腰疼。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