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海拔4127米,油表显示6.29L时,那台汉兰达车主递过来一根烟问我加的什么油

川藏线海拔4127米,油表显示6.29L时,那台汉兰达车主递过来一根烟问我加的什么油

折多山垭口,风吹得呼呼响。我坐在车里等朋友去拍照,瞄了眼油耗表——6.29L。旁边停着台汉兰达,车主也在那儿抽烟。他可能注意到我这台奇瑞了,走过来敲了敲车窗,递过来根烟:“哥们,你这车加的什么油?我这车都快8个了。”

我接过烟,笑了笑没多说。其实我自己也挺意外的,出发前还担心混动车上高原会不会拉胯,结果从成都一路开过来,四个人加满满当当的行李,空调还开着,油耗一直稳在6L出头。朋友这台风云T11,看来还真有点东西。

回程路上我专门借车开了几天,想搞明白这套鲲鹏电混到底什么路数。三台电机,两台驱动轮子,一台专门发电。市区里基本都是电机在转,发动机偶尔醒一下充充电。要是急加速超车,三台一起上,那劲儿来得又快又稳。朋友试过几次地板油,说是4秒多就能破百,比他之前那台2.0T的德系车反应快多了。

有回走夜路下大雨,前面雾茫茫一片,我开得小心翼翼。朋友倒是不慌,指着屏幕说:“你看,150米外那台车在变道呢。”我凑近一看,屏幕上确实清楚标着前方车辆动态。后来才知道,车顶那颗激光雷达在雨天比摄像头管用,雨滴对激光束干扰不大。这功能日常可能用不上几回,但碰上恶劣天气,能提前看清路况,心里就有底了。

川藏线海拔4127米,油表显示6.29L时,那台汉兰达车主递过来一根烟问我加的什么油-有驾

智驾这块,我在北京胡同里见过一回狠的。去南锣鼓巷那天,窄巷子两边全是乱停的车,目测就剩一个窄缝。我正准备下车指挥呢,朋友直接挂了自动挡,车自己就往里挪。我在副驾看着两边的后视镜,离墙面也就两三指宽,车稳稳当当就过去了。激光雷达扫出来的路线,比人眼判断的还准,全程没碰到两边。

停车场那次更离谱。我俩在商场一楼吃饭,他拿手机点了几下,说车自己会上来。我还以为开玩笑,结果等了五六分钟,车真从地下三层开上来了。地库里手机信号断断续续的,换别的远程召唤早就断联了。估计是把路线提前记好了,不靠实时网络也能跑。

座椅确实舒服,这个得承认。我之前开朋友那台日系SUV跑长途,三小时就得下来活动活动,腰受不了。这车的座椅会自己微调角度,靠背、腿托都能调到最合适的位置。有次在副驾睡着了,醒来发现座椅正在按摩,还以为到服务区了呢。朋友说他现在连开五六个小时也不觉得累,这点倒是实打实的体验升级。

那块24.6英寸的大屏,主驾看导航,副驾刷视频,互不干扰。冬天戴手套也能操作,夏天手上出汗也不影响。这些细节单拎出来不算啥,但凑一块儿,用车体验就不一样了。

外放电这功能,郊外露营那次派上了用场。朋友直接从车上接了电磁炉、烤架、投影仪,折腾了大半夜电量还剩不少。6.6千瓦的功率,差不多顶一个小发电机了。他还演示了给别的电动车充电,速度比家用桩还快些。平时或许用不着,但偶尔出去野一次,就知道它值不值了。

川藏线海拔4127米,油表显示6.29L时,那台汉兰达车主递过来一根烟问我加的什么油-有驾

底盘这块我在郊区砂石路试过。CDC电磁阻尼反应特别快,路面一颠簸,悬架马上就软下来。车里杯架的水杯几乎不晃,这细节到位了。朋友说这套系统能识别路况,从市区到烂路自动切模式,开起来确实省心。

安全配置这事儿,平时看不出来,但数据摆在那儿。A柱用的2000兆帕热成型钢,碰撞测试变形量控制在3毫米多点。车顶静压能扛住快10吨,这标准比不少合资品牌都高。关键时刻,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可能就是保命的。

去年到现在,奇瑞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从一成多涨到四分之一,出海份额也在稳步往上走。这背后估计就是技术攒到了该爆发的节点。那套电混系统、智驾硬件、底盘调校,单拎出来算不上独一份,但组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这次体验下来,感触最深的就是:很多技术不再是纸面上的参数了,而是能真切感受到的东西。川藏线那6.29L的油耗,北京胡同里的自动避障,这些场景要是放几年前,估计还得等上一阵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