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平台降抽成,司机收入变化,补贴套路频出

多家网约车平台最近集体宣布降抽成,仿佛一夜之间,师傅们的收入就会多出一截。深夜,蹲在充电桩旁的老张猛然抬起头,眼前跳出的“滴滴抽成降到15%!”通知让他没来由地燃起一丝希望。但希望这玩意儿,就像深夜路边摊上的烤串,看起来滋味诱人,咬下去却未必有几分实料。

网约车平台降抽成,司机收入变化,补贴套路频出-有驾

司机们心里门儿清:若乘客订单单价没涨,那平台抽成少揩一点油也不过是画饼。省出来那几块钱,倒不如多跑两单实在。美团上海试点的“保底收入计划”看起来像福利,实际精打细算后,早高峰每公里2.1元的保底价,只让司机每小时多赚五六块,刚够加两个蛋。而且,好友们晒出的后台截图也戳破了平台“低抽成模式”的美梦。所谓16%抽成,“加1.6元信息服务费”,和之前浮动制实际差不多,左右不过几个百分点,顶多能换杯奶茶,多喝了还得拉肚子。

网约车平台降抽成,司机收入变化,补贴套路频出-有驾
网约车平台降抽成,司机收入变化,补贴套路频出-有驾

这里的各种花式补贴、花样降抽成背后,是平台的集体焦虑。当前网约车市场单价越卷越低,平台争夺量的战场早把司机比价格、拼补贴、卷服务卷到极致。谁先松口气,谁就掉队丢单。于是大家比着“让利划算”,喊着司机权益,实则都拿着扩张和数据当命。每张车窗外的“反内卷”海报背后,实际上是各家唯恐落后的生死时速。

可是司机哪会傻?手机里装着四五个平台,货比三家早已是日常。平台让利几块钱,却不是天天都能换来饱满订单。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郑州的哥老李晒流水账:抽成确实降了,可订单少了三成,合计月收入反倒少了八百。平台跟商场打折没两样,入口处一张醒目的“一折起”大海报,仔细看底下“起”字跟蚂蚁似的。到了真要账的时候,师傅还是得靠拼命多跑,辛苦来弥补平台“好意”带来的缺口。

保底单更是一场双向豪赌。夜班司机吐槽,平台保底的确给得起,但派单时系统专挑偏远、难招的活分配,市区溜达你想都别想。看起来每公里单价上去了,其实平台不过换了种方式省力省成本,让师傅用时间和油钱填补数据上的美观。跑保底,比的是谁能熬过高架夜路,谁能脸不变色地见招拆招。师傅们才不信这些新名词、花口号。毕竟,三年前特惠车单价才是真香,如今连个影子也难见。

平台都盯着利润表稳思想进,谁也不动真格把蛋糕分给司机。一边降抽成,另一边继续想办法压低客单价,把亏损转嫁给司机。所谓“补贴”成了钩子,变化的算法成了孙悟空的筋斗云。平台的算盘和司机的算盘,碰在一起,也只能各算各的。司机的愿望朴素:钱到手才算数,别给我算公式。可现实是,比单纯“抽成”更难琢磨的,是订单规则的朝令夕改。平台说一天,第二天算法就给你变花样。

网约车平台降抽成,司机收入变化,补贴套路频出-有驾

这一番“反内卷”闹剧,最终还是绕不过最关键一环——得让司机赚得到钱,才能算平台真正下场。可惜市场自己有惯性,平台割肉只是一场表演,万变不离其宗。如果平台真有诚意,不如把补贴的钱用在提单价,司机们少奔波多赚钱,乘客也不用在凌晨街头苦等车。这才是解内卷之道,否则一切让利、补贴,不过是把手里的鸡蛋摔碎然后炒着吃,香是香,能填饱肚子吗?

网约车平台降抽成,司机收入变化,补贴套路频出-有驾

现在的网约车平台,就像高铁上的盒饭,外表包装得花里胡哨,价格还在涨,打开一看还是那点料。司机们是最先尝到的人,心知肚明。想要真正解决行业问题,不靠降抽成的噱头,而是让平台、司机、乘客三方各得其所。否则,平台闹腾一天,司机还得一边刷单一边算账,现实丝毫不会因为一两个新政而变好。毕竟,天底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