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转身,何其艰难。这句话放在今天中国的传统燃油车企身上,恐怕没人会反对。新能源大潮裹挟而来,市场规则一夜之间都换了皮。早几年大家还在考量油耗、排放,眨眼间“油”字几乎成了原罪,绿牌才是香饽饽。面对行业变局,老牌燃油厂商们却没有多少诗和远方可讲,现实如同一只翻滚的热锅,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然不多。
典型如吉利。手里燃油车家底丰厚,新能源却不得不发力,于是市面上便出现了极为熟悉的一幕:一边继续卖燃油,一边紧锣密鼓搞混动、纯电平台。这种两头下注虽不至于错失市场,却难掩心理的慌张。特别是一些本来销量就不大的小众燃油车,更成为第一个被减配、降价甚至“祭天”的牺牲品。吉利ICON,正是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典型代表。
想当年,吉利ICON定位要高于缤越,强调个性、科技感,价格更是标到10.99万元起,并且全系标配48V轻混系统,看上去满满高端范儿。可在新能源大军的冲击下,这些自信骤然缩水,现在的策略变成“以价换量”。最新款上市,最狠的是直接在指导价8.98-9.58万元的基础上,官方就加码限时补贴一万元,最低只要7.98万元。这还没完,买车还能享两年零利息,换购补贴4000元,吉利简直豁出去——你敢买,它就敢让利。
或许在外观方面,吉利ICON依然保有那点特立独行。前脸大量回形元素出现,悬浮式车顶配双拼颜色,看上去确实时髦。有趣的是,狭长的LED日间行车灯与分体大灯一搭配,足够吸睛。虽然前脸的线条稍显拥挤,有点想当然地堆砌个性,但总算在小型SUV中给人留下记忆点。这一点,比如今一水“网红脸”的同级车强些。
侧面和轮圈倒是惊喜,大尺寸轮圈和适中的轮高,看起来丝毫不像不足8万元的车。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台ICON的外在气质,依然能和曾经十万级定位一较高下。尺寸方面,4350mm的长度和2640mm轴距虽然标准,但合乎主流水平,不功不过。
进入车舱,第一感受就是“科技平权”——已经淘汰的双联屏被8.8英寸液晶仪表+14.6英寸悬浮中控屏取代,系统用的是时髦的Flyme Auto,支持手机互联、语音控制。即便价格大幅下探,内饰做工并无明显缩水,水晶挡把、回形元素、玫瑰金扬声器装饰,这些小心机都在,有种“活明白”的自洽。
配置方面可以说是亮眼——全系标配540度全景影像、主副驾加热、全景天幕及电动遮阳帘、主驾电动调节、自动空调、锁车镜子自动折叠、蓝牙钥匙、18寸轮毂等。以不到8万元的价格来看,这些配置大多出现在更贵的车型上。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对舒适度、科技感有一定要求的年轻消费群体。
至于动力系统,1.5T发动机匹配7速双离合,181马力,官方零百7.9秒,数据炫酷,足可媲美很多2.0T发动机的家用SUV。虽然油耗为6.3L/100km,不如插混节能,但全系48V轻混,程度上弥补了能耗焦虑。用“小钢炮”形容它的驾驶体验,倒也不过分。
讲到这里,核心问题就浮现了:吉利ICON,还有机会在新能源潮水中苟活下去吗?
从账面上看,它的价格与合资品牌小型燃油SUV拉开了差距;配置和内饰比合资更丰富,性能也毫不逊色。对那些对新能源尚存疑虑,或者预算有限又想追求一点个性的用户来说,这台车依然有理由被选中。只是,新能源车价格战未有终局,吉利ICON现存的优势能维持多久,恐怕谁都说不好。
结尾处,不必煽情。ICON能否活下去,不是营销口号能决定,也不是配置堆砌能决定,关键看吉利转型是否真正彻底。能否从油到电完成蜕变,才是吉利下一个十年的“图腾”与分水岭。但起码此刻,ICON还在燃油和电动的夹层里,努力给市场和自己谋一条活路。至于明天如何,咱们拭目以待吧。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