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门口候车,看到一个师傅跟客户聊车,他说:这车虽然贵,但油耗低,养车也省事。我心想:油耗低这大概是电车最大的卖点吧。也许有人会问:这电怎么省?靠跑电池还是真有点技术门道?
最近我盯着一款二手Model 3的行情,看了几份资料。大体估算——这车2020年出厂,行驶4万公里,报价在12.88万左右(这估算每个地方可能差别大,样本少,体感有限)。同样的车,刚出厂时指导价差不多31万,现在折价掉一半还多一点,而且保值还不错,我觉得市场怎么都算得上稳。
我试驾时注意到,俩同价位车——比如比亚迪秦Pro EV,自动驾驶辅助少点,量产技术上还比不过特斯拉。其实这一块,特斯拉的Autopilot,不算完美,但在同级别里是真的领跑。你只要开过,除了系统偶尔卡顿(这点也挺普通的),自动巡航、车道保持比大部分国产车都要智能得多。
说到这,倒让我思考,研发到底是靠算法堆的智商,还是硬件的肌肉?我有点随机猜测:特斯拉的芯片(那颗自家的 FSD 处理器)是不是就像他家的牛排油花一样,成本高,但效果明显。电池和软件很像厨房里的调味料,关键看怎么调,才能做出最好吃的。
刚才翻了下笔记,还记得一项数据:这车的百公里电费(假设0.5元/度,省电模式算),算下来跑完一趟城里通勤,可能只要2块多钱。比油车的油费(比如一箱油每天跑100公里,油费大约40元)省得远了。这个成本转化成我每天早晚堵车,花的钱是不是反而比搭公交还少?
你以为这车没有问题?其实我也琢磨过,充电麻烦是个难题。出门一趟不差,家用充电线每天插上,早上睁眼就能レ預充;但如果还是只能去快充站,那排队、等待时间…哦。有次加完电回来,车刚刚充满,店员一句:没电的地方,充电一小时能跑150公里——我估计这个比例,还是得看实际情况。
我刚才翻了个相册,看到一张照片:那次跟修车师傅聊,他说:好车不怕用坏,换个电池就新。从经济角度看,电池摔坏几率低(我有点不太相信,毕竟电池几年后总会衰退),但如果你是用心对待,这车真香。就算如此,安全性是不是还要考虑一下?自动辅助能否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稳妥运行?真遇到突发情况时,硬件软件的反应够快吗?
你会不会想:我用这车,维护成本会不会很高?电动车的维护比燃油车简单,尤其不用换机油。但如果你跑得远,电池寿命折算下来,心里会不会有点焦虑?我猜:因为电池容量的衰减和更换成本,差不多得10万块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平均每日用车,算下来,电费和维护费确实便宜,算个粗略的保值率——是不是也比买个燃油车更划算?
再说一句:这玩意儿,除了自家办公室停车场,自己能因此省不少油钱,但出差可能依赖快充站——你会不会像我一样,觉得充电成了第二个堵车点?
有点偏题,但我在想:你觉得未来纯电会不会让购买成本变得不那么高?政策也在慢慢扶持,充电桩多了,车市的动力是不是会被带动得更快?汽车的核心,还是人——人的惯、偏好。
在市场上,这款车的折旧率大概在20%-25%之间(样本少,只是估算),但就那个行驶4万公里的老司机来说,二手价挂在12.88万,换句话说,闲置半年多,贬值算还可以。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要是换辆新车,价格还得再涨一官方指导价,那我算算,库存是什么价格?这个买与不买的心算,有时候还挺有趣。
穿插一句:我那朋友在销售,他说:这车保值挺不错,出手快,都是回头客。但他也没说,盲点在哪?品牌偏大,二手市场的热度更主要还是大城市。
最喜欢的,还是夜晚开Model 3回家。那天臂弯里坐着,车内灯柔和,似乎有点未来感。细节都很真实,没有拍完炫酷动作,只是座椅暖得正好,车载屏幕里显示的地图很清晰。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多配置,真正用得上吗?还是只是当装饰?
哦,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你会不会觉得,未来智能车会不会变成手机一样普及?技术升级的快慢,跟咱们对安全的需求一样慢。看来,投资这车,除了钱,还得看你愿不愿意接受未来的节奏。
你是不是也打算趁着这个价位,试试是不是自己意中人?像我,平时上下班路上踩点试车,也反复琢磨,最终还是觉得价格实在够亲切,体验好,还有点小感动。
就剩这辆车坐标在那儿,等着被你发现了。你会不会对那块镜面玻璃反光的夜色感兴趣?我倒觉得,真正重要的,也许就是那些贴在心底的小瞬间。
你会不会突然想到:未来会不会出现一种充电用的便携神器,像移动电源一样?又或者,电池能不能像手机电池那样,随身带着换?(这猜测不太靠谱,但有点天马行空的感觉。)
开这车,还是得慢慢享受那个静得像水面的驾驶感。车子本身没那么复杂,复杂的是我们的期待和生活的节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