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9+M8双车发力,销量持续走高!

最近朋友圈里问界M9和M8的出镜率越来越高,连小区地下车库都开始出现它们的身影。这势头猛得让人想起去年理想L系列刚爆发时的场景,只不过这次主角换成了华为加持的赛力斯。上个月路过商场展厅,销售小哥嘴都笑歪了,说现在订车得排队两个月,比网红餐厅等位还夸张。

问界M9+M8双车发力,销量持续走高!-有驾

有个特别逗的事儿,上周去充电站碰到位M9车主,大哥边充电边给我演示车灯投影功能,硬是在停车场地上投出个足球场边线,引得路人纷纷拍照。这让我想起三年前第一次体验Model Y时的震撼,现在国产车的玩法早就超出想象了。特别是那个光场屏,朋友家孩子坐后排看动画片,愣是问我是不是装了IMAX影院。

数据不会骗人,6月问界全系交付突破2.5万辆,M9单月冲上8000台。要知道这可是均价50万级别的大家伙,比BBA的中大型SUV还贵一截。有个做汽车金融的老同学透露,最近三个月问界车主的贷款审批通过率特别高,银行现在把这车当理财品看——保值率比传统燃油豪车还稳当。

说到M8,倒是在二三线城市更吃香。表弟在嘉兴开装修公司,上个月刚提了辆曜石黑,说接待客户比开宝马有面子。最绝的是他那个投影广告功能,直接把公司案例投在工地围挡上,活生生省了十几万广告费。这哪是买车啊,简直是买了台移动营销终端。

不得不佩服华为的渠道能力。上周陪家人逛万象城,负一楼黄金位置赫然摆着问界展台,隔壁就是最新款Mate60。销售说很多客户都是先买手机再来看车,生态圈玩得溜。想起去年这时候,赛力斯门店还门可罗雀,现在周末试驾都得提前预约。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M9车主群里讨论最多的不是续航也不是加速,居然是那个可编程大灯。有程序员老哥自己写代码搞出星空投影,还有婚庆公司拿来当追光灯用。这种用户自创玩法在传统车企简直不敢想,倒是有几分当年智能手机刚普及时的味道。

对比过实车的应该能懂,问界这套内饰确实把豪华感玩明白了。朋友那台选装了麂皮顶棚的M9,摸上去跟奢侈品店的真皮沙发一个手感。不过最让我意外的还是车机流畅度,连续语音指令基本零延迟,比我家那台装了8155芯片的电动车还顺滑。

问界M9+M8双车发力,销量持续走高!-有驾

最近总刷到问界车队进藏的视频,有个深圳车主甚至开着M9跑完了丙察察。评论区都在讨论增程器高原反应,结果人家晒出海拔4500米煮火锅的照片——外放电功率够同时带动电磁炉和制氧机。这种场景化体验可比参数表有说服力多了。

二手车商老王最近总在朋友圈收问界,说这车现在属于硬通货。上个月有台准新M9,刚挂出来就被温州老板秒了,价格比新车还贵两万。虽然听着离谱,但看看现在下订要等三个月,好像也能理解这种魔幻行情。

#全民聊热点#

试驾时销售提到个有趣现象,很多M9车主之前都是百万级豪车用户。有个做建材的阿姨说得实在:"开奔驰人家觉得你是暴发户,开问界反倒夸你有科技眼光。"这话虽然扎心,但确实反映出国产品牌形象的变化。

说到智能驾驶,上周亲测了城区NCA,在老城区窄路会车时自动收后视镜的操作确实惊艳。不过最实用的还是代客泊车,有次在商场地库,眼睁睁看着前面M9自己开进机械车位,后面排队的大哥惊得烟都掉了。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华为要自研传感器,这种复杂场景真不是供应商方案能搞定的。

最近注意到个趋势,问界开始出现在高端婚车队里。杭州有家婚庆公司专门组建了M9车队,新人点名率比奔驰S级还高。新人说寓意好——"问界"谐音"问结",图个彩头。果然中国人买车,玄学因素永远绕不开。

充电时遇到位网约车司机,说他那台M8每天跑500公里,油电混着用成本不到2毛一公里。最夸张的是后排乘客满意度评分涨了30%,原因居然是零重力座椅和香氛系统。现在专车司机圈里流传个段子:开问界的司机接单量,约等于普通车司机加十个好评。

有个现象挺值得琢磨,问界车主自发组织的线下活动特别多。上个月上海车友会包了艘游艇开派对,现场抽奖奖品是华为全家桶。这种社区运营能力,传统车企真该好好学学。毕竟现在卖车早就不是一锤子买卖,后续的圈子文化才是护城河。

问界M9+M8双车发力,销量持续走高!-有驾

看着满大街的问界,突然想起三年前余承东说"华为不造车"时的场景。现在回头看,人家确实没造车,只是重新定义了智能汽车该有的样子。就像手机行业走过的路,当产品力足够颠覆的时候,品牌认知自然会重构。下次再有人说国产车做不好高端,直接把问界销量甩他脸上就完事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