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质保的那些坑,王先生换车后的糟心事

终身质保的那些坑,王先生换车后的糟心事

上个月还在饭桌上吹牛说“我这新电车终身质保”,王先生转头就被现实啪啪打脸。那天他微信发来一张维修单,上面大大的“拒绝质保”四个字,看得人脑壳疼。他还纳闷呢,明明才开了一年多,这怎么就不认账了?

终身质保的那些坑,王先生换车后的糟心事-有驾

其实类似的桥段,我在我们小区群里都见过好几回。邻居老李当时也信誓旦旦,说厂家给三电系统兜底一辈子,结果去年刚把车卖掉,新买家想蹭点保障,一问售后直接懵圈:只认第一任主儿,你换手了,这承诺跟你没关系。

有些销售嘴皮子溜,说什么“买咱家就是放心,用着省心”,可等真出事的时候,就开始翻合同、抠细节。有次去4S店修空调压缩机,我顺口问师傅:“听说这批新能车型都终身包修?”师傅挠头笑:“哎呀兄弟,那是对首任用户写的,你要二手主儿,只能按国家标准来。”原来那些宣传册上的金光闪闪,全是给第一次买单的人看的。

终身质保的那些坑,王先生换车后的糟心事-有驾

再说维保渠道这个事。我表哥图便宜,在外面路边店换过一次雨刮片。没想到半年后动力电池报警,他去找售后,人家查记录发现有非授权维修历史,当场一句话:“违反条款,不予免费更换!”表哥气得直拍桌子,但人家指着协议书——黑纸白字写清楚,只要你动过官方以外的螺丝,都可能丢失质保资格。这种霸王条款真让人窝火,可惜签字那会谁也没仔细看。

还有一种情况容易踩雷,就是所谓“行驶里程限制”。之前微信群有人吐槽,说自己跑业务,一年下来差不多四万公里,本想着反正是终身保障无忧,哪晓得到第十三个月申请索赔,被告知超里程自动脱保。厂家的意思很简单:只要你用得比普通用户狠一点,就自觉退出队伍吧。这下大家伙才知道,“无限期”其实早设好了门槛。

终身质保的那些坑,王先生换车后的糟心事-有驾

讲真,有些冷门配置或者特殊功能,比如某些品牌号称配备主动热管理系统、电池预加热啥的,其实只有高配车型才带。但等到需要维修时,对方又拿配置不同做文章,“基础版没有这个服务,高配才能享受延长保护”。我们小区南门那个姓宋的大叔,为了省钱选低配,现在每次冬天充电慢,总抱怨当初被忽悠进去了,还美其名曰全系同享待遇。

至于免责条款,更像一个无形绳套。有朋友去年夏天遇暴雨涉水熄火,好不容易拖回4S,人家先检查有没有改装、再翻行驶轨迹,然后甩出一句:“极端天气属于不可抗力,不在免费范围。”最后只能自掏腰包修理。一时间朋友圈全是他吐槽维权难的小作文——这种事情不是孤例,每年总有人中招。

终身质保的那些坑,王先生换车后的糟心事-有驾

养护方面的小误区也不少。有时候听技师随口提醒一句,比如“三个月必须定期检查,否则视为放弃权益”,但实际操作中很多人根本记不得准点去做。后来我才知道,有厂家甚至会通过后台远程监控你的车辆数据,如果检测到异常停用或维护间隔拉长,也可能成为日后拒绝理赔的理由之一。这种玩法一般消费者根本想不到,更别提防范了。

现在想起来,以前觉得那些看似厚道的大礼包,其实都是算计好的生意经。不仅把客户绑死在自家的售后体系,还变相降低二手流通价值。我一个搞汽车金融的小学同学曾透露,他们内部评估残值时,从不给所谓“终身质保”加分,因为谁都知道那只是个噱头罢了,到最后吃亏还是普通用户自己兜底。“羊毛出在羊身上嘛!”这是汽修厂刘师傅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他见惯太多这样的小套路,每次聊起这些总是一脸无奈地摇头,“咱们老百姓啊,要精明点。”

终身质保的那些坑,王先生换车后的糟心事-有驾

所以,下回碰见哪个亲戚朋友准备入坑这种“大饼式承诺”的时候,我都会劝他们别光顾着听销售夸海口,多花半小时,把说明书和协议从头看到尾,该问清楚的问题一定不能马虎。不然哪天轮到自己吃亏,可没人替你喊冤啊!

终身质保的那些坑,王先生换车后的糟心事-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