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个汽车消费补贴搞得挺突然的。其实我自己观察,去年广州的汽车市场已经开始困顿了,销售数据逐步掉头向下,虽然还没有到寒冬,但明显感觉到人的决心不像以前那么坚定。
我一朋友,昨天刚跟我抱怨:不就是个补贴嘛,我倒觉得,还不如便宜点,心里堵得慌。实际上,她说的挺有意思。补贴一出来,第一反应其实是真能用吗?这钱能落实到我口袋里?我猜,很多人心里都这点算盘。
我记得去年我和两个销售同行聊过,广州的汽车消费除了价格,最重要还是信心。补贴再多,但如果市场上车价超过了心理门槛,结果也未必就能刺激出销量。其实我估算,补贴算提振信心的工具吧——3亿的总额,估算每天能发放的补贴约为多少?按2万的补贴标准,能发15000个名额(估算/体感不太严谨),这点人,听开口跑得快。
其实我也在琢磨,为什么广州要做这事?供应链我倒觉得,倒不至于受到太大影响。毕竟,车企去年都在往微创新上跑。你觉得,或许是因为库存压力大?或者商家的促销让渠道打水漂太厉害了?我问过一位销售,那天他说:其实我们最近压力不小,销量少了,优惠多,利润就缩水。利润缩到哪里?我猜差不了太多。
说到这一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有一份渠道的库存数据,广州的市场存货大概在一万五千台左右(样本少,估算/体感),比去年同期多了些。还记得以前渠道会说,库存多能动得快,但现在都趋于紧张,估计是车价被压得太低,厂家也不愿放得太松。
场景切过去,有一次我陪一位朋友去看车,她跟销售说:您这车优惠力度这么大,能赚多少?销售笑着回:其实利润也就几千块,基本就是走量。我心里咯噔一下——这还是正常水平吗?能赚钱的车,利润大概在4-8千元(估算/体感)。这样一算,补贴1500元,算不算其实在帮他卖车?那会让人疑惑:真的是帮消费者还是帮车厂留存?或者两者都算,呵。
我前段时间也琢磨过,为什么一些中小车企,想方设法都要借助政府补贴。其实就像喝汤一样,吃得饱的关键,不仅仅是有料,还得汤头足。而更死心眼的,我觉得背后还是渠道在运作,补贴成为了一个引流器。
记得有个修理工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车买了,能行驶好几年,觉得享受就行。其实可以理解成,很多消费者其实不在意折扣,只要车子靠谱。
说到靠谱,我总会想:这次补贴,真正能触及到的,可能还是那点有限人群。我估算,10万元以上的车,折扣空间有限,3万块以内的利润都够每天跑两天。(这段先按下不表)你们会不会觉得:就是说服力其实挺有限的?毕竟,买车不是马上需要,那优惠是不是还算吸引人?
但是,我又有点疑问:那么多优惠下来,市场会就此变得更健康么?还是变成假日狂欢,很快就会恢复到没优惠的状态?我不敢太笃定,但我觉得,短期看,这事能刺激点销量,也难说。
我突然想到一句:这次搞补贴,主要还是渠道战。厂家和渠道站队都在压价格,像抖音上的主播,讲段子促销,其实心底明白,挥霍的终究是消费者那点的钱包。
这让我好奇:能不能搞出真正长效的刺激?比如二手车市场,其实才是长期战中的战场,只不过我们现在都还瞄着新车去。
额,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有点迷糊:补贴之后,销量会不会出现前低后高的奇怪态势?又或者,是短时间内人拼命买,一过节就都散了?真要转全生命周期看,或许补贴只是个吸引眼球的工具罢了。
我有点自嘲:其实挺嫌麻烦的,政府出几亿,要整成一场市场大乱,那也是成本啊。谁让现在消费算经济命脉呢,搞点小福利,也算拉拉场。
你们觉得,下一次补贴会不会更频繁啊?比如给二三线城市带点补偿?这事我没细想过,猜测可能会吧,否则一下子全撤,漏掉很多潜在客户。
临场要说,真得留个悬念了。就像买车子那天,我看见一对夫妻,领完钥匙还在车旁聊:这补贴要领到手,可别掉了。说完,俩人都笑了。其实这些微小的片段,才是市场真实面孔的一部分。
好啦,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场补贴,能持续多久?会带来真正变化,还是只是一场短暂的假象?——那辆闲置在地下停车场的车灯,应该也知道点简单的小秘密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