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在聊方程豹钛7,说这车一出来,朋友圈都快刷屏了。外观硬得像科幻片里的机甲战士,内饰科技感拉满,听着参数那叫一个“顶呱呱”。可问题是,听着香,真买了就一定“真香”吗?我特意去试驾了一圈,又跟几位已经提车的车主深聊过,发现这车确实有让人“上头”的地方,但槽点也不少,甚至有些地方真能让你买完后悔到“气的蹦起来”。今天咱不吹不黑,就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掰扯掰扯这台被捧上神坛的方程豹钛7,到底值不值得你掏钱。
先说外观,这绝对是钛7最能“出片”的地方。方正的车身、犀利的线条、再加上那套“灯厂”级别的LED大灯组,晚上开出去回头率直接拉满,走路都快“摇头晃脑”了。可问题也出在这“硬汉”造型上。风阻系数高达0.35,这在电动车里算是“跌冒烟了”的水平。高速上风噪大得像开着拖拉机,空调一开,电量掉得比工资还快。你说它是“国民神车”,可这燃油经济性(电耗经济性)真不配。市区通勤还行,要是跑个长途,充电站都得提前规划好,不然真能让你半路“劝退”。
再看内饰,坐进去第一感觉是“哇,科技感爆棚”。大屏、氛围灯、皮质包裹,样样不缺。可用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这车的“装逼利器”属性大于实用价值。中控大屏动不动就卡顿,语音助手反应慢半拍,你说“打开空调”,它回你“正在为您搜索附近的健身房”。车机系统优化真的一言难尽,简直是“车界网红”,热度高,但内功不扎实。座椅虽然看着高级,但填充物偏硬,跑个两小时腰就酸了。后排空间也一般,个子高点的坐进去,头都快顶到天花板了,想当“床车”?别想了,顶多算个“买菜车”升级版。
动力方面,钛7标称百公里加速4.9秒,听着挺唬人,日常开确实能给你推背感,“上桌第一个动筷”的排面有了。可实际体验下来,这动力调校有点“神经质”。低速时电门特别敏感,轻踩一下就往前窜,堵车时脚得特别稳,不然容易追尾前车。高速再加速能力又有点后劲不足,想超个大车,得提前留足距离。说它是“驾驶玩具”吧,操控感一般;说它是家用车吧,舒适性又差点意思。三电技术是比亚迪的强项,但放在钛7上,似乎没完全“支棱起来”。
智能化这块,钛7宣传的是L2级辅助驾驶,功能列表写得满满当当。可实测下来,自适应巡航在弯道容易“打脸”,车道保持压线是常态。有车主吐槽,开了辅助驾驶,反而更累了,得时刻盯着系统别犯错。主动刹车也有误判,好几次在空旷路面突然来一脚,吓出一身冷汗。这哪是帮你减轻疲劳,简直是增加心理负担。相比之下,隔壁的特斯拉Model Y或者小鹏G6,辅助驾驶的成熟度和稳定性,真不是钛7能比的。
安全性配置倒是给得足,气囊多,车身结构也扎实。可问题出在底盘和悬挂。为了追求越野造型,底盘调得特别硬,过个减速带像在蹦迪。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在过弯时介入太突兀,车身侧倾抑制是有了,但乘客坐着晕乎乎的。你要说它是硬派越野,可它又没配真正的差速锁和非承载式车身;你要说它是城市SUV,这舒适性又跟不上。定位有点尴尬,两边都不讨好。
说到竞品,咱们拉两台对比下。首先是理想L7,同样是中大型SUV,理想主打家庭用户。空间大、座椅软、冰箱彩电大沙发,舒适性配置“顶呱呱”。车机流畅,辅助驾驶靠谱,续航焦虑也小(增程式)。缺点嘛,操控感一般,开起来像开船,而且品牌溢价高,价格“天塌了”似的,保值率存疑。但你要是个顾家的人,理想L7明显更贴心。
再看特斯拉Model Y,纯电标杆。百公里加速3.7秒,性能直接碾压钛7。Autopilot辅助驾驶行业领先,OTA升级勤快,智能化这块“支棱”得明明白白。内饰极简但实用,能耗控制优秀,超充网络方便。缺点是内饰太素,悬挂硬,舒适性劝退部分用户。而且特斯拉的做工和小毛病,老车主都懂。
这么一圈比下来,方程豹钛7的优势在哪?设计独特,有个性,三电技术有底子。但它的短板也太明显了:车机卡顿、舒适性差、辅助驾驶不成熟、风阻大电耗高。它像是一个偏科生,某些地方很亮眼,但综合体验不够均衡。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你会考虑购买这款车吗?如果你是个追求极致个性、不介意当小白鼠、能忍受各种小毛病的“极客”玩家,那钛7或许能让你“上头”。但如果你是普通家庭用户,追求省心、舒适、靠谱,那我劝你再想想。买完才后悔,真的就没机会了。这样的车子,你觉得怎么样?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