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卖掉5000辆,它把特斯拉挤下王座! ”
5月第二周的中型SUV销量榜单上,一条新闻冲上热搜,大众途观L以单周超5000辆的成绩登顶。
曾经的“销量霸主”特斯拉Model Y却以不足1300辆的惨淡数据跌至第19名, 这场“逆袭”背后,藏着中国车市最激烈的暗战。
过去三年,Model Y几乎包揽了中型新能源SUV销冠,这次它的滑落速度令人咋舌。
有车主在论坛吐槽:“Model Y的续航标称600公里,实际开空调只能跑400公里,现在连国产车都不如了。 ”
其改款车型因摄像头位置调整被质疑“减配”,导致潜在买家转向竞品。 反观途观L,终端优惠直降2万元,经销商甚至推出“试驾送充电卡”活动,直接撬动了家庭用户市场。
比亚迪宋L DM-i以单周3800辆的成绩紧随途观L,其销售顾问透露:“很多顾客原本想买合资SUV,看到混动版亏电油耗4.9L,当场就改主意了。 ”
值得关注的是零跑C11,这款起售价15万元的纯电SUV,凭借“前双叉臂悬架+高通8295芯片”的配置,连续三周销量环比增长超20%。
一位汽车博主在测评中直言:“花20万买零跑,能买到比Model Y更长的续航和更豪华的内饰,谁还纠结品牌溢价? ”
奥迪Q5L以3600辆销量重回前五,其4S店销售经理坦言:“现在进店客户70%会问‘能不能再便宜2万’。 ”
相比之下,奔驰GLC的电动化转型显得迟缓,其插混版本因充电速度慢被用户戏称“电动玩具”。
沃尔沃XC60则陷入“安全牌失灵”的困境,全系标配City Safety系统,同价位竞品零跑C11同样搭载激光雷达,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
头部新能源品牌的“内卷”已超出价格范畴, 长安启源Q07推出“免费充电桩+终身流量”套餐,直接击中家庭用户痛点;红旗HS5则玩起“车电分离”模式,车价直降8万元但电池月租费高达800元。
激进的零跑甚至承诺“三电系统终身质保”,条款中“人为损坏不保修”的细则引发争议。 一位车评人评价:“现在的新能源车竞争,已经从比参数变成比谁更敢承诺。 ”
探岳以3800辆销量位列第三,其插混版本占比不足15%。 某4S店总经理透露:“买插混的顾客大多冲着牌照,纯燃油版只剩老客户换车时会考虑。 ”
而瑞虎8的逆袭更显魔幻:这款燃油车通过“加价送车机系统”策略,在智能化短板下硬生生抢走奥迪Q5L的客户。 有车主自嘲:“我花15万买瑞虎8,就为了比隔壁Q5L便宜的3万块加装费。 ”
曾稳居前五的宝马X3,改款后取消星空顶设计,销量直接腰斩至第33名。 惨的是锐界,单周销量仅300辆,有媒体分析:“福特的SYNC+系统卡顿问题至今没解决,现在连汉兰达混动版都打不过。 ”
航海家、星途凌云等车型,陷入“配置堆砌但无人问津”的怪圈,全液晶仪表、AR-HUD成标配,消费者更在意“后排空间能不能跷二郎腿”。
在某汽车论坛的投票中,超过60%的参与者表示“不再盲目追求合资品牌”。
一位Model Y车主的退车经历引发热议:“提车三个月降价2万,销售说‘官方没有补偿政策’,那我宁愿去订零跑。 ”
年轻群体对国产车的偏好愈发明显:零跑C11的90后车主占比达72%,他们甚至在车友群自发组织“国产车配置对比大赛”,用Excel表格逐项碾压合资竞品。
面对市场巨变,部分4S店开始转型“体验中心+售后驿站”模式。 途观L的经销商在展厅角落设置“咖啡角”,销售顾问的KPI从卖车改为“讲解混动技术原理”;奥迪则推出“旧车置换加价10%”政策,但要求必须置换新能源车型。
沃尔沃经销商甚至玩起“透明化定价”,官网直接公示所有车型的“底价+选装包”,销售直言:“再砍价就真没利润了。 ”
零跑C11的订单激增导致宁德时代优先供应其磷酸铁锂电池,间接影响特斯拉上海工厂排产;瑞虎8的热销让奇瑞发动机部门连夜扩建生产线,但混动系统仍依赖外购。
隐秘的变化发生在二手车市场,Model Y三年保值率跌破50%,宋L DM-i因电池终身质保政策,二手报价反而比新车低8%。
大众用“降价3万”守住燃油车基本盘,零跑靠“堆料”冲击新势力第一梯队,特斯拉因“减配”丢掉口碑,中国车市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价值重构。
有分析师指出:“现在不是谁技术强谁赢,而是谁能抓住‘性价比+差异化’的双重痛点。 ”
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所有玩家都在卷配置、卷价格时,真正的创新空间是否正在被压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