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40397台背后:那个被唱衰的车企,靠3分钟换电和18%毛利率,把质疑声堵回去了

月销40397台背后:那个被唱衰的车企,靠3分钟换电和18%毛利率,把质疑声堵回去了

国庆后第一天晚上9点,某家车企的APP服务器差点崩了——交付数字定格在40397。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翻了将近一倍,更关键的是单车毛利率18%,每台车毛赚5万8。资本市场第二天的反应很直接:港股盘中拉涨8个多点,成交额放大4倍。那些年初还在算“还能撑多久”的分析师,连夜改预测模型。

看了十几年汽车行业,这种翻盘节奏不多见。

换电网络,铺出来的底气

在服务区见过换电的人,大概都有点印象。车开进去,3分钟左右出来,电池从20%变80%。旁边快充桩还在排队,这边已经上高速了。

现在全国3300多座换电站,覆盖了773个县。上个月跑了趟川西,国道边上的小县城都能找到站点。这密度,比很多人想象的密。

新出的小车也用上了换电,电池包轻了20%多,换电时间压到2分45秒。这速度,确实比加油还利索。不过换电站的投资也不小,单站280万,要靠使用率摊薄成本。现在利用率32%,据说35%就能打平,还差3个点。

数字能不能兑现,得看明年。

900V充电,另一条腿

月销40397台背后:那个被唱衰的车企,靠3分钟换电和18%毛利率,把质疑声堵回去了-有驾

换电是一条路,快充是另一条。900V平台配5C充电,实测12分钟能充到80%。这速度在800V阵营里算快的。

电池用的102度三元麒麟,能量密度285Wh/kg。热管理做了双面冷却加相变材料,保证高倍率充电时电芯温差控制在2度以内。这些技术细节,最后体现在充电曲线上——全程基本不掉功率。

超充桩铺到了1万9千多根,据说明年要搞到4万根。能不能铺这么快,存疑。但至少方向上,快充和换电两条腿都在走。

大车做到5米2,风阻还能压到0.26

新推的大型SUV,长度5米28,轴距3米13。这尺寸在纯电SUV里算大的。第二排座椅滑轨210毫米,第三排腿部空间860毫米,1米8坐进去不憋屈。

风阻系数0.26,这个数据在大车上不好做。用了6处主动空气动力学套件:前格栅开闭、隐藏门把手、激光雷达风罩、悬浮车顶、涡流发生器、主动扰流。120公里时速车内噪音62.5分贝,比同级一些车低1分贝多。

转弯半径5.8米,靠的是后轮转向±10度。60公里以下反向转,60公里以上同向转。城里调头基本一把过,高速变道也稳。

这些细节加起来,就是体验。

芯片自研,每台车省几千块

月销40397台背后:那个被唱衰的车企,靠3分钟换电和18%毛利率,把质疑声堵回去了-有驾

智驾芯片以前都是外采,两颗动辄七八千。现在自研芯片量产了,单颗算力破千TOPS,功耗65瓦,比外采方案低30%。

关键是成本。自研芯片每台车能省3200块。月销4万台,一个月就省下1个多亿。这笔账,做规模之后才能算。

供应链方面,芯片在国内代工,月产能1.2万片,能切20万颗。产能锁了80%,卡脖子的风险降了些。

当然,自研芯片前期投入也大。研发、流片、测试,没个几十亿下不来。能不能收回成本,还得看量能不能持续上去。

三个子品牌,都在涨

10月的40397台里,主品牌17143、新品牌17342、小车品牌5912。三条线都在创新高,没有一个掉队的。

新品牌那台大型SUV,上市92天交付33000多台。目标人群是二胎家庭,后排空间1080毫米,纯平地板。女性用户占比47%,比同级别车高了10多个点。宝妈接送场景,算是抓住了。

小车品牌,一二线城市25-35岁女性占62%。4米车长,2米7轴距,转弯半径5.2米。痛点是市内通勤加好停车,续航420公里,够用。

三个品牌三个价位段,覆盖12万到50万。这打法,像是在铺开产品矩阵。

18%毛利率,拐点可能到了

月销40397台背后:那个被唱衰的车企,靠3分钟换电和18%毛利率,把质疑声堵回去了-有驾

整车毛利率18%,单车均价32.4万,成本26.6万。这账算下来,每台车毛赚5万8。

毛利率提升,靠三件事:规模摊薄固定成本、芯片自研省钱、零部件采购降价。10月4万台的月销量,把固定成本摊薄了1万1每台。自研芯片省3200,线束缩短省800,电池采购降价8%。

这些加起来,就是从亏到赚的关键。

当然18%离那些传统豪华品牌还有距离。奔驰宝马的整车毛利率,好的时候能到25%以上。但新势力能做到18%,已经算过了及格线。

资本市场的反应很直接。美股夜盘涨了12%,空头一天亏了4亿多美金。

试驾转化率42%

新车开放试驾10天,预约了15万人,转单6万3,转化率42%。这个数字,在行业里算高的。

试驾方式有点不一样。不是去4S店绕圈,而是把车开到幼儿园门口、机场、露营地,用户在真实场景里跑30分钟。体验深度,比传统试驾强。

用户满意度NPS 73,比同级车高了几个点。最满意三项:换电3分钟、后排空间1080毫米、辅助驾驶好用。

月销40397台背后:那个被唱衰的车企,靠3分钟换电和18%毛利率,把质疑声堵回去了-有驾

社区10月新增18万注册用户,发了42万篇帖子。口碑带来的订单占31%。这种用户运营模式,确实有点东西。

还能涨多久?

40397这个数字,搁在整个新能源市场里不算最高,但增速够快。去年同期2万出头,今年4万,翻了将近一倍。

明年能不能继续涨?得看几件事:换电站能不能持续铺、超充桩能不能按计划落地、产能跟不跟得上、毛利率能不能再往上走。

产能方面,合肥工厂节拍52JPH,单班10小时能下线520台。按这个速度,月产能理论上能到1万5。三个工厂加起来,4万多台不是极限。

换电业务据说明年二季度能整体盈利。开放给外部品牌之后,单站利用率35%就能打平,现在32%,再拉3个点。这账能不能算准,得看实际运营数据。

电动化下半场,拼的是系统能力。产品、服务、成本,三件事平衡好的,可能走得远些。

数字会说话。明年这个时候,看月销能不能稳在4万以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