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弃了买车

父亲的“老伙计”,那辆四万块买来的面包车,静静地停在院子里,已然十二岁了。它见证了多少个黎明与深夜,陪着父亲跑运输,风里来雨里去。父亲总说,这车本钱早就跑回来了,语气里是掩不住的自豪,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如今他年岁大了,换新车的心思淡了,好在政策宽容,审车容易,这匹“老马”便依旧驮着他偶尔出门,迟缓却仍算硬朗。

我放弃了买车-有驾

而我那辆A0级的小车,也跨入了第十个年头。它容纳过我初入职场的青涩,迎接过第一个孩子的降生,如今,又要载着第二个孩子奔向他的少年时代。车身难免有了些磕碰的痕迹,内饰也显出了岁月的磨损,但它依然勤恳,像一头沉默而可靠的牲口。可人心啊,终究是容易被周遭的风气所拂动的。单位的停车场里,同事们的新车渐渐多了起来,锃亮的漆面反射着阳光,也映照出我心底那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痒。十万左右的SUV,成了那段日子我心头盘算最多的事情。电动还是混动?国产还是合资?哪个牌子更省油,哪个车型空间大?那些夜晚,手机屏幕的光亮里,满是车型的图片与参数,一种名为“换车”的紧迫感,在“十一”这个假期的预期里,悄然酝酿、升温。

然而,当目光从那些光鲜的广告图册上移开,落回到现实的生活里,那点刚刚燃起的火苗,便遭遇了一盆冷水。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长子,他的学费、生活费,将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还在上小学的幼子,他的兴趣班、未来的教育储备,更是漫漫长征。父母头上的白发一日多过一日,他们的腰背不再挺直,就像父亲那辆面包车,虽然还能发动,但零件终究是老了,需要我们做子女的更加精心的呵护。更不必说,手机上偶尔刷到的那些视频——为了筹措一场大病的手术费而四处求借的窘迫,为了一套能安身立命的房子而掏空六个钱包的艰辛——这些都像一根根细小的针,刺破了我对于“换新车”这件锦上添花之事的幻想。

我忽然明白了。那辆十年的小车,它或许不再光鲜,但它承载的,是我当下最真实、最沉重的责任。它的四个轮子,滚过的是房贷、学费、父母的药费,是柴米油盐的寻常日子。而那一辆想象中的、崭新的SUV,它的轮子上,驮着的或许只是一个关于“体面”的、轻飘飘的梦。在“消费降级”悄然成为许多人共识的今天,那种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隐隐担忧,让我最终选择了“降级”我的欲望,而非升级我的座驾。

于是,我心平气和地放弃了那个“买车员”的身份。关掉了那些汽车网页,不再比较参数与优惠。我坐回我那辆小车的驾驶室,听着它那熟悉的、略显沉闷的引擎声,内心反而获得了一种奇异的安定。它或许跑得不快,但足够稳妥;它或许不够宽敞,但刚好能容纳我的全家。

车轮依旧要向前,生活也还是要继续。只是,我选择了让车轮的转速,匹配上生活的重负,而不是让虚荣的引擎,透支了家庭前行的耐力。再等等吧,等到脚下的路更坚实些,等到肩上的担子稍轻些。到那时,或许风会更顺,景会更明,而前行,也方能更从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