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在问我:“十来万的车,现在是不是也能‘上头’了?”说实话,以前听到这话我肯定摇头,十万元级的车嘛,能代步、省油、皮实就不错了,谁还指望它有啥“灵魂”?可现在真不一样了。华为智驾技术开始往低价位车型下沉,连宝骏这种曾经被调侃为“买菜车专业户”的品牌,都敢喊出“智能平权”的口号,你说这市场是不是要变天?
以前我们说十万元预算买车,那叫“将就”。外观凑合、内饰塑料感强、动力肉、智能化约等于零。但现在你去4S店转一圈,可能会发现——有些车,已经悄悄支棱起来了。尤其是当“华为智选”和“宝骏云朵灵犀版”这类名字出现在同一个讨论话题里时,你就知道,这场价格战背后,其实是技术战、体验战,甚至是未来出行方式的争夺战。
先说说最让人意外的——宝骏云朵灵犀版。这车一出来,不少老车主直呼“打脸”。谁能想到,一个主打五菱宏光神车的品牌,如今也能把L2级辅助驾驶、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塞进10万块的车里?而且还是基于大疆车载方案,虽然不是华为那套,但实际表现还真不赖。我在试驾的时候特意走了一段早晚高峰的城区路,车辆自己变道、避让加塞、识别红绿灯起步,整个过程流畅得让我有点上头。这不是“玩具级”体验,而是真正能减轻驾驶疲劳的实用功能。
再看外观,宝骏这次设计也开窍了。云朵这名字听着软绵绵的,但车身线条其实挺有张力,封闭式前脸+贯穿灯带,风阻系数控制在0.26Cd,对这个价位来说,顶呱呱了。坐进车内更惊喜——15.6英寸大屏+8155芯片,系统流畅度完全不输二三十万的车。后排空间更是绝了,纯平放倒后直接变“床车”,露营党看了走路都带风,羡慕得不行。
但要说真正的“鲶鱼”,还得是华为智驾下放带来的冲击。以前华为ADS高阶智驾系统只配在问界M5、M7这些二十多万的车上,现在呢?深蓝S7、阿维塔、甚至传闻中的奇瑞新车,都在谈“华为智驾平权”。这意味着,未来十万出头的车,也可能拥有高速NOA、自动泊车、甚至城市领航——想想看,十万元买一台能自己找路、自己停车的车,这在过去得多科幻?
这时候再回头看看传统合资品牌的十万元级车型,比如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你还觉得它们香吗?朗逸外观稳重,底盘扎实,燃油经济性也不错,百公里油耗大概5.5L左右,家用没问题。可问题是,它的车机还是卡顿的老系统,语音识别像听天书,辅助驾驶最多给你个定速巡航。卡罗拉呢?安全配置全系标配TSS 3.0,L2级辅助驾驶算个亮点,但内饰塑料感太强,动力偏弱,1.2T发动机跑高速有点“油老虎”既视感。这两款车曾经是“国民神车”,但现在面对智能新势力,明显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再对比一下同价位里的“网红选手”——比亚迪秦PLUS DM-i。这车确实真香,亏电油耗才3.8L/100km,绿牌免购置税,用车成本低到让老车主气得蹦起来。可它的智能化……emmm,懂的都懂。DiPilot辅助驾驶功能有限,城市NOA目前还没影儿。也就是说,它赢在省钱,但没赢在“聪明”。
所以你看,现在的十万元级市场,已经不是单纯拼空间、拼油耗的时代了。智能化,正在成为新的分水岭。宝骏押注大疆车载,算是另辟蹊径;而一旦华为智驾真的大规模下沉,那可真是“天塌了”——不只是对合资品牌,对所有还在用“够用就好”思路造车的厂商都是降维打击。
当然,也不是说这些新智能车就完美无缺。比如宝骏云朵的续航是460km,对于长途出行的朋友可能有点焦虑;华为智驾虽然强,但高阶功能往往需要选装,落地价可能突破15万,这就超出了很多人的预算。还有个现实问题:小品牌的服务网点少,维修保养会不会劝退?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智能下沉”风暴,已经让十万元级汽车的价值标杆彻底重构。以前我们买车,关注的是“能不能开”;现在我们开始问:“它聪不聪明?”“能不能帮我开车?”“坐进去舒不舒服?”甚至“拍照好不好看出片?”——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车企给的答案,也越来越精彩。
说到底,无论是宝骏用大疆方案逆袭,还是华为推动智驾普及,都说明一点:老百姓也该享受科技红利了。十万元不再是“将就”的代名词,而是可以拥有颜值、智能、空间、甚至一点驾驶乐趣的“入门门票”。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如果现在给你10万块预算,你会选老牌合资,还是冲一把智能新秀?
你觉得,未来的“国民神车”,还会是今天的样子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