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买纯电车的朋友请慎重考虑,电池技术飞跃快贬值,车企洗牌激烈,保值率令人堪忧,建议再等一两年再入手以避免“资金蒸发”的风险

去年我还全心全意为电车狂欢,觉得买个新能源车挺潮的。现在看,硬件变革快得让我有点懵。前几天跟朋友聊天,试图说服他换电动车,他笑着说:看你这几年折腾的样子,还不如多买辆燃油车,最低保值。一年时间,电池技术飞跃如此之快,买车就像在搬未来式。

我那天无意中翻了下去年存的笔记,看到写的续航600公里,超充3分钟到80%的广告语。他们怎么就能把未来的科技包装成这么信手拈来的东西?估算,咱们手里刚买的车,续航平均在520公里上下(这段数据体感,少量样本),但没过多久,固态电池可能就会出货,续航翻倍都不奇怪。现在这两三年,穿越无数技术快车的节奏,就是在告诉我们:用旧的技术买车,残值会很惨。

今年刚买纯电车的朋友请慎重考虑,电池技术飞跃快贬值,车企洗牌激烈,保值率令人堪忧,建议再等一两年再入手以避免“资金蒸发”的风险-有驾

问题来了,同价位的燃油车,啥差别?一百多公里油费大概10块,保养坑你像个勒索高手。假设每百公里油耗8升,7元,两年跑个2万公里,油钱就得1万多吧。相较之下,纯电每百公里电费折合3块,还能省不少。这算粗算,百公里能省个4块,这点油耗差异,电车的成本优势其实还蛮明显。可问题是,新能源车按保养、保险、残值,折腾得我都晕。

对比个例子:如果你去年花20万买个电车,三年后残值可能只有8万不到。燃油车?剩前十年的大部分还能卖到大几万。去年我有个兄弟买了台二手油车,高配,花个十几万,用到现在大约还能剩个六七万,虽然保值率比纯电车好点,但也不算稳。

说到这里,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位维修师傅说:电池出问题了,得换,得花个五六万。我心想,要是现在别的品牌倒掉,厂都不在了,后续维修的保障都变成问号了。就像某一个品牌爆雷之前没人觉得会出事,现在家里邻居新换的电池,修锅盖似的,费劲得很。

今年刚买纯电车的朋友请慎重考虑,电池技术飞跃快贬值,车企洗牌激烈,保值率令人堪忧,建议再等一两年再入手以避免“资金蒸发”的风险-有驾

我得问你们,知道这个行业潜规则吗?我觉得,很多人被光鲜的买车体验掩盖了真实的后门。比如供应链的问题。你看电池,像一锅汤,谁掌握了原料配比,谁就能决定这锅汤的味道。很多半导体,就像煮面一样,材料不充足,工艺再好也出不了货。这么一想,未来会不会有一连串车厂倒闭,用户成了无主孤儿的故事?我觉得很大程度上,盛衰已经开始洗牌了。

而且,保值率是真的不乐观。你不觉得,买新车就像是买一辆折扣商品的感觉?车行告诉你,三年残值40%,听起来还不算太差,实际上比燃油车低了两成。你是不是也觉得,谁买纯电车不就是为了用着舒服?但当你一边享受智能座舱,一边心里总惦记着我这块电池还能用几年的问题。

我其实挺嫌麻烦的。每次加油、充电,得花时间等,跑长途还得谋划充电路线。这个过程中,我有时候会想:到底值不值得?是不是我太焦虑了?(这段先按下不表)对了,身边有个亲戚说,他换了新能源车,保养不用去4S店,每次只要自己线上预约,对他来说,便利倒是大提升。好像鲜少有人提到,像他这种司机,未来会不会因为电池技术落后,变得像太空站一样孤立无援?

今年刚买纯电车的朋友请慎重考虑,电池技术飞跃快贬值,车企洗牌激烈,保值率令人堪忧,建议再等一两年再入手以避免“资金蒸发”的风险-有驾

那我再问个问题:你们觉得,三年内,真正能保证车企不倒、技术不过时的品牌是哪几个?我倒觉得,现在的热点,像某些品牌,还是在技术伪装阶段。就好比我买到的智己L6,虽然质感不错,但未来能撑多久?我更担心的是,如果不趁早选择,未来这笔资产变成了过期电子产品——想想那台英菲尼迪,现在还在车库,留着也是一种惦记。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买车的心态常常比技术还重要。有人是图享受生活,有人是怕麻烦。我们试想:一辆车,19万元的价格,两年折旧差不多得9万左右,买个二手油车,花个十几万,用个五到七年,实际上钱花得更值。我有个朋友说:我就喜欢用油车,不用担心充电的麻烦和未来贬值。这是不是也代表一部分人心里已经开始跳出电池的牢笼?

今年刚买纯电车的朋友请慎重考虑,电池技术飞跃快贬值,车企洗牌激烈,保值率令人堪忧,建议再等一两年再入手以避免“资金蒸发”的风险-有驾

我的一点点猜测,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未来三五年,续航可能会成为门槛技术。你突然发现,新的充电设备越来越普及,但价格也不便宜,用了两年后,电池容量掉得比你预想的快。那这样一想,买个新车就像是预付费的幸福感,但随时都可能变成失控的成本。

买车这个事,变得愈发复杂。城市的司机们,你们会不会在心里偷偷想:买车,是为了享受当下,还是为了避免未来的不确定?我觉得,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都逃不开舒适这个核心。只是电车带来的便利似乎还在试探我们耐心的边缘。

直到我回来看到那个停车场里那辆电动车,灯光笼罩下,真心觉得:等下一辆车,是不是只要多等一、两年,该技术就能更成熟?或者,市场会变得更友好?但又怕,等得越久,价格越高,都是等待的门槛。

今年刚买纯电车的朋友请慎重考虑,电池技术飞跃快贬值,车企洗牌激烈,保值率令人堪忧,建议再等一两年再入手以避免“资金蒸发”的风险-有驾

你们怎么想?是不是也觉得,这辆车的那块电池——其实也是个戏剧的配角——会先快要用完的那个?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