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K拿下本田?
这听着像是都市传说吧。
毕竟,本田在不少老炮儿眼里,那是金字招牌,靠谱的象征。
现在,一辆全新本田机车,价格比一些二手的电驴还便宜,这究竟是天上掉馅饼,还是暗藏玄机?
“小黄蜂”2.0,就是这台引爆话题的“平民战车”。
初见之下,这车确实吸睛。
双层LED大灯组,贲张的线条,短促的尾部,活脱脱一副运动街车的派头。
往街边一杵,回头率指定爆表。
可问题也来了,这颜值担当,漆面居然这么娇气?
稍一磕碰就让你肝儿颤,恨不得立马安排个隐形战衣护体。
面子是赚到了,可养护起来也忒费心了吧。
讲真,184cc的排量,17匹的马力,在城市里通勤是够用了。
油耗是真的低,一箱油能跑个三四百公里打不住。
但你要是指望它给你带来什么推背感,肾上腺素狂飙的快感,那还是醒醒吧。
高速上超个车都得盘算盘算,发动机的咆哮声也挺让人心烦意乱的。
说白了,这车就是个经济适用型的代步工具。
上手度方面,“小黄蜂”2.0对菜鸟还算友好。
座高不高,1米6以上的骑士基本都能轻松驾驭。
ABS也有,制动也算靠谱。
但减震偏硬朗,过个路障能把你颠得五脏六腑都移位。
长途骑行,腰也容易酸胀。
舒适性这块,确实有待提升。
再说配置。
仪表盘是传统的液晶屏,显示清晰是清晰,但跟当下流行的TFT彩屏一比,就显得有点out了。
没蓝牙互联,也没啥智能功能,科技范儿这块就别惦记了。
座垫设计还算贴心,短途骑行没啥毛病,但长途跋涉就有点受罪了。
还有那个短款消声器,虽然声浪带劲,但有些地儿年审可能卡壳,也挺让人挠头的。
有人捧它为“真香警告”,性价比无敌。
也有人贬它为“避坑指南”,各种小瑕疵不断。
其实,这事儿得分情况讨论。
站在厂家的立场,推出这样一款低价入门级车型,无疑是为了开疆拓土,吸引更多年轻玩家。
毕竟,不是人人都消费得起动辄数万的进口大排量机车。
但压缩成本的同时,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有所取舍。
站在玩家的立场,12K能入手一辆本田的机车,确实诱人。
但也要明白,这个价位对应的只能是入门级的配置和性能。
如果你的需求不高,只是用来通勤,偶尔耍个酷,那“小黄蜂”2.0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如果你追求极致的动力和舒适性,或者对品牌有更高的执念,那还是得咬咬牙,加钱升级。
与普遍认知不同,机车消费其实也分圈层。
有人痴迷速度与激情,有人钟情复古情怀,还有人只是拿它当成一个代步工具。
“小黄蜂”2.0的问世,满足了一部分人对“本田”牌子的向往,也拉低了玩机车的门槛。
但它也暴露了一些短板,比如品控、舒适性、智能化等等。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矛头指向价格时,是否忽略了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厂家为了求生,不得不推出低价产品,但低价也意味着利润空间被挤压,质量和服务可能无法周全。
说到底,选车这事儿,就像挑伴侣,合拍才是王道。
别光看颜值,也得考虑内在。
别光听人云亦云,也得自己去试驾把玩。
12K的本田“平民战车”,到底是不是你的菜,还得你自己说了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