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蓝底海报,三行标语,一场始于碰撞实验室的商战在舆论场上演生死时速。
“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而是我们每一程切实的守护。”
8月1日,一张蓝底白字的海报在汽车圈疯传。落款处“乘龙卡车”四个字,如同利箭直指三天前用碰撞测试视频将其推向风口浪尖的理想汽车。
24小时后,第二张海报再度投下震撼弹:“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配文锋芒毕露。这家传统商用车品牌凭借精准的文案设计,将一场技术争议转化为全民关注的营销事件。
当理想汽车高管喊话“敢不敢复测”时,乘龙选择用平面设计代替物理碰撞——抖音直播间里,女主播通读声明的同时,福袋红包雨倾泻而下。
在线人数瞬间飙升至2万人,弹幕刷满“支持硬刚”。乘龙卡车的社交账号粉丝数两天内暴涨超5万,这场由安全争议引发的流量盛宴,让传统重卡品牌意外闯入大众视野。
01 市场暗流:商用车品牌的突围时刻
东风柳汽旗下的乘龙品牌诞生于商用车领域,客户名单中排列着顺丰、京东、中国邮政等物流巨头。在普通消费者视野里,它如同隐形冠军——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23348辆,同比增长24.3%,锚定全年4万辆的销售目标。
商用车市场竞争激烈,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压力与环保法规趋严构成双重挑战。乘龙这类传统品牌面临增长困境:品牌认知固化于行业客户,大众知名度有限,年轻化转型缺乏突破口。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安全话题持续发酵。理想汽车作为新势力代表,其碰撞测试总能引发舆论海啸。当理想选择乘龙卡车作为测试对象时,一场不对等的碰撞已悄然注定——8吨重卡对阵2.6吨SUV的视觉冲击力,远超实验室的物理数据。
02 争议源头:改变走向的碰撞测试
7月29日晚,理想i8纯电SUV发布会现场灯光暗下。大屏幕播放的碰撞测试视频引发惊呼:2.6吨理想i8与8吨乘龙空载卡车以相对速度100km/h正面对撞。
画面中,卡车瞬间车轮弹起,驾驶室与货箱彻底分离,车头倒压在i8前窗。视频里乘龙品牌标识清晰可见,网友迅速涌入乘龙社交平台质问:“卡车都能撞散架,谁敢买?”
技术争议随即爆发。“测试用空载卡车脱离实际!”——真实物流中卡车满载超20吨,碰撞能量差三倍有余。乘龙直指车辆或被改装:“驾驶室分离需同时解除三道机械锁,概率比中彩票还低!”
更有人质疑物理学定律:“2.6吨SUV撞飞8吨卡车?”面对舆情,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汽研的回应火上浇油:“此测试非国家强制项目,仅用于车辆开发验证。”
03 隐喻艺术:海报文案的刀光剑影
乘龙的反击策略精准踩中公众神经。首张海报中,“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的公益化表达,巧妙规避法律风险。而“生活不是试验场,莫拿生命开玩笑”的警示语,被业内视为对理想碰撞测试的隔空反击。
真正的杀手锏在次日降临。8月2日发布的“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海报,彻底撕下含蓄面纱,将矛头直指品牌名称本身。这则文案设计极具传播力:七字标语将品牌名“理想”转化为双关语,既符合安全宣传的公益形象,又暗藏机锋。
耐人寻味的是发布时间——恰在理想汽车高管公开喊话“敢不敢复测”之后。当舆论期待技术对决时,乘龙用平面设计代替物理碰撞,完成第一次战略转向。
04 流量转化:直播间里的福袋战术
理想汽车产品负责人“老汤哥”的复测邀约充满火药味:“相信权威机构?要不来复测一把! ”媒体人张骁随即应战:“直播都行!”公众期待的技术对决却走向戏剧性拐点。
乘龙卡车突然开启直播间,女主播通读声明的同时,福袋红包雨倾泻而下。在线人数瞬间飙升至2万人,弹幕刷满“支持硬刚”。
回避技术争议,转战流量战场,乘龙的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公关:
成本规避:单次测试需报废50万元i8+40万元卡车,责任界定复杂
风险转移:若结果不利恐坐实“商业诋毁”指控
借势营销:乘龙官方账号一天涨粉2.6万,经销商放话“有胆你就来”
效果立竿见影。原本粉丝仅三十多万的抖音账号,两日涨粉超5万人;过去视频仅数百点赞,近日动辄数万。理想汽车则悄然关闭官微评论区,仅允许互关用户留言,被网友调侃为“技术自信的沉默”。
05 行业裂痕:安全标准缺失的警示
这场口水战暴露出中国汽车安全测试的系统性漏洞:
载荷标准真空:测试卡车是否需要标注空/满载状态?
场景定义模糊:“对撞速度”计算方式无统一规范
监督机制缺失:车企可自主选择测试机构与参数
更深远的影响正在市场端显现。某物流公司负责人透露:“已暂缓采购乘龙,转向解放、陕汽。”而新能源消费者则开始质疑:“卡车都撞成这样,真遇上重卡怎么办?”
行业专家疾呼建立商用车碰撞测试国标,尤其规范新能源车与重卡交互场景。安全不能是企业自说自话的营销工具。
06 战略升级:从功能诉求到情感共鸣
8月5日,第三张海报登场:“挺起脊梁,勇敢迎接挑战”。文案配以技术注解:“乘龙卡车车架由6300吨压力机,将750高强钢一次性冲压成型,获誉龙的脊梁。”这标志着传播策略升级——从争议对抗转向产品价值输出。
当贝AI分析指出,此举意在“强化品牌韧性”,‘挺起脊梁’象征企业面对困境时的坚韧,暗示产品可靠性及服务支持”。在同行聚焦价格或功能时,乘龙以精神层面差异化为切入点,塑造“逆境领航者”形象。
这种战略与老字号珠宝品牌老凤祥的年轻化破圈异曲同工。在ChinaJoy展会上,177岁的老凤祥携七大动漫IP打造“非遗技艺×次元文化”盛宴,单日吸引超5万+人次。传统品牌正学会用Z世代的语讲述故事,在次元浪潮中找到新生长点。
上海某广告公司里,美术指导正在修改第四版海报文案;北京理想总部会议室,高管团队反复观看慢放碰撞视频;柳州乘龙工厂,工程师在满载30吨的卡车上加装传感器。
三方行动指向同一个问题:汽车安全的解释权到底属于谁?
乘龙卡车抖音后台数据仍在跳动。三天新增粉丝量已突破首波峰值,评论区里卡友与新能源车主罕见地并肩讨论安全标准。而理想展厅中的i8依然订单不断,这场舆论风暴未在销量端掀起波澜。
当“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的标语在高速路广告牌亮起,这场始于实验室的争端,已在消费者心中埋下疑虑的种子。真正需要碰撞的或许并非钢铁之躯,而是企业底线与行业标准之间的那道安全红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