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在对撞测试争议中因打码视频被指心虚,高管呼吁复测却难消公众疑虑,乘龙卡车则借势直播转化危机为流量。这场风波不仅是一场品牌交锋,更暴露了企业在信任崩塌时的应对短板——如何从危机中快速重建公信力,是现代商业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
这场由理想i8“超级实验”引发的舆论风暴,简直是今年车圈的“流量密码”。理想汽车本想通过100公里/小时对撞重卡的震撼视频,彰显i8的“铜头铁臂”,却不料,视频中“躺枪”的乘龙卡车迅速“活”了过来,一句“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直接把理想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当理想悄悄给视频中的卡车品牌打上马赛克,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操作,无疑是火上浇油,让本就脆弱的公众信任瞬间“崩塌”。而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汽研的回应,虽然强调测试符合标准,但“非强制性项目”的定性,也让这场“秀”的权威性蒙上了一层灰色,仿佛在暗示,有些“测试”更像是“营销”。
这起事件的爆发,绝非偶然。它折射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为了抢占用户心智,部分车企在营销上不惜剑走偏锋,追求极致的视觉冲击力,却往往忽视了营销的边界与诚信的底线。当“数据”与“感知”出现偏差,当“权威”与“质疑”正面碰撞,消费者作为最终的裁判,其日益增长的质疑精神和“福尔摩斯”般的扒皮能力,让任何试图蒙混过关的尝试都无所遁形。同时,行业内对非强制性测试标准的模糊地带,也为一些“擦边球”营销留下了操作空间,这无疑是对整个行业公信力的一种潜在侵蚀。
面对这种“塌房”危机,企业究竟该如何自救?理想汽车高管喊话“直播复测”看似硬气,却未能第一时间止损,反观乘龙卡车,虽然是“被动营业”,却凭借其“不装”的姿态和快速的直播回应,将负面危机转化为了意想不到的“泼天流量”。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借势”,更是对当下消费者心理的一种精准把握——在信息冗余、信任稀缺的时代,真诚和透明才是最稀缺的资源。
因此,重建公信力,需要企业拿出“硬核”的公关策略。首先是极致的透明沟通。理想汽车若能从一开始就主动公布所有测试细节,包括卡车来源、测试工况、具体标准,甚至邀请媒体和公众全程监督直播,远比事后打码更能赢得信任。其次是快速且负责任的响应。面对质疑,企业必须在第一时间给出清晰、专业且有建设性的回应,而不是任由谣言发酵。如果测试存在任何瑕疵或误导,及时承认并承诺改进,并提出具体的补救措施,才是真诚担当的表现。例如,可以主动发起由多方独立机构参与的联合复测,并对全过程进行无剪辑直播,邀请行业专家和消费者代表共同见证。最后,是真诚的担当与长期主义。公信力并非一朝一夕建成,也无法通过一次危机公关彻底修复。它需要企业长期秉持诚信原则,将产品质量和用户安全放在首位,即便在营销中也应坚守底线,避免过度夸大或误导性宣传。乘龙卡车之所以能“因祸得福”,正是因为其在危机中展现的“真实”和“不卑不亢”,这恰恰是当下消费者最看重的品牌特质。
理想汽车和乘龙卡车的这场“对撞”,不仅撞出了两家企业的公关差异,更撞出了现代商业社会中“信任”的脆弱与宝贵。它提醒所有品牌,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营销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而公信力,才是品牌穿越周期、赢得消费者长久青睐的终极武器。毕竟,当所有光环褪去,唯有真诚,才能永远“香”下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