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大佬一语成谶:车企卖血求生,宁德时代躺赚千亿

在商业世界的食物链里,永远都有一条朴素到近乎残酷的真理:淘金的不如卖水的,开饭馆的不如收租的,而造车的,可能真不如卖电池的。

这话听着扎心,但现实往往比这话还扎心。不信你看今天的新能源车圈,一边是各大新势力发布会上PPT翻飞,创始人含泪讲情怀,梦想与远方听得你热血沸腾,恨不得当场下单支持民族希望;另一边,你打开财报一看,好家伙,卖一辆亏几万,亏得裤衩子都快没了,还得强颜欢笑说一切尽在掌握,第四季度必须盈利。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极致体现,是两年前广汽大佬曾庆洪的那句灵魂拷问:“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当时这话一出,很多人还觉得是车企大佬在撒娇,是在跟供应链玩极限拉扯,是一种商业谈判的艺术。但两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头看,发现这哪是撒娇,这简直就是一句饱含血泪的实话,是一声来自产业链下游的,最卑微也最真实的呐喊。

不信?我们不聊情怀,不上价值观,直接上数据,让冰冷的数字告诉你,谁是爸爸。

广汽大佬一语成谶:车企卖血求生,宁德时代躺赚千亿-有驾
广汽大佬一语成谶:车企卖血求生,宁德时代躺赚千亿-有驾

先看国内市场,今年前八个月,动力电池的装车量,宁德时代一家就干了178.16GWh。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它打个喷嚏,整个市场都要抖三抖。市场占比42.74%,几乎是半壁江山。排第二的是谁?比亚迪。但比亚迪情况特殊,我们后面再说。它占了22.84%。第三名中创新航,7%。再往后,基本都是凑数的,市场份额都在5%以下,属于那种宁德时代开会时,他们只能在外面抽烟的角色。

国内作威作福还不够,得看全球。同样是今年前八个月,宁德时代的全球装车量是254.5GWh,同比增长超过三成,市场占有率36.8%。依然是雷打不动的第一。第二名还是比亚迪,占18%。第三名,韩国的LG,只有可怜的9.7%。

数据不会骗人,尤其是在这种真金白银的市场里。宁德时代,或者说“宁王”,它不是一个媒体封的称号,而是靠着绝对的市场份额,一拳一拳打出来的江湖地位。所有造车新势力,无论你的车设计得多科幻,智能座舱多牛逼,自动驾驶多顶尖,最后都得乖乖来到宁德时代的门口,毕恭毕敬地问一句:大哥,电池还有吗?给匀点?

广汽大佬一语成谶:车企卖血求生,宁德时代躺赚千亿-有驾

这里面唯一的变数,就是比亚迪。比亚迪这个浓眉大眼的,属实是个人精。它一边造车,一边自己搞定了电池,实现了“电池自由”。这就很骚,相当于在所有人都去淘金的时候,它不仅自己挖金矿,还顺便开了个卖铲子和牛仔裤的连锁店。所以很多人都在假设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比亚迪不造车,专心做电池,那今天的“宁王”宝座,姓宁还是姓王,还真不好说。

广汽大佬一语成谶:车企卖血求生,宁德时代躺赚千亿-有驾

但历史没有如果。现实就是,比亚迪的电池大部分自产自销,顺便卖给别人一点,而宁德时代,就是悬在所有“蔚小理”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剑有多锋利?看利润就知道了。

就在前两天,宁德时代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总营收1042亿,净利润接近186亿。186亿是什么概念?一个季度90天,平均下来,宁德时代每天睁开眼,啥也不干,就先进账2个多亿。注意,是净利润。是你还在为今天的KPI愁眉苦脸时,人家一个响指,两个小目标就没了。是你还在计算这个月房贷车贷时,人家已经赚够了买下一个上市公司的钱。

广汽大佬一语成谶:车企卖血求生,宁德时代躺赚千亿-有驾

更刺激的对比还在后面。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净利润是305亿。而A股17家上市车企,注意是17家加起来,利润总和才255亿。宁德时代一家,干翻了几乎整个中国车圈的利润总和。

另一边呢?是新势力的哀鸿遍野。某家天天上热搜的知名新势力,上半年亏了超过117亿。这已经不是亏钱了,这是在烧钱,而且是用印钞机烧。从成立到现在,年年亏,月月亏,烧掉了几百上千亿,至今还在生死线上挣扎,把“活下去”当成最高纲领,把“季度盈利”喊得震天响,仿佛那不是一个正常企业的基本要求,而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现在,你再品品“给宁德时代打工”这句话,是不是觉得充满了黑色幽默?

这已经不是打工了,这简直是卖血供养。车企们在前线拼刺刀,搞研发,铺渠道,做营销,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卖一辆车甚至还要亏钱赚吆喝。而宁德时代稳坐后方,控制着最核心的命脉——动力电池,然后用一个近乎垄断的地位,拿走了整个产业链最大头、最肥美的那块利润。

广汽大佬一语成谶:车企卖血求生,宁德时代躺赚千亿-有驾

车企们就像一群华丽的角斗士,在竞技场里打生打死,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而宁德时代,就是那个坐在包厢里,一边吃着水果一边看戏,顺便把门票钱和广告费全收了的竞技场老板。

所以,别再问“车企是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这种傻问题了。现实就是,绝大部分车企,连给宁王打工的资格都得竞争上岗。它们的梦想或许是星辰大海,是改变世界,但在实现梦想之前,首先得解决一个更朴素的问题:如何才能不被电池的成本给压垮。

这场新能源的大逃杀,最终活下来的,可能不是车造得最酷的,也不是故事讲得最好的,而是那个最早意识到,把身家性命完全交到别人手上,是一件多么危险事情的人。从这个角度看,比亚迪的全产业链布局,与其说是商业远见,不如说是一种对生存最原始的敬畏。而那些还在为电池成本彻夜难眠的CEO们,可能在无数个深夜里,都会想起曾庆洪那句无奈的叹息,然后默默点上一根烟,继续思考下一个PPT该怎么讲,才能让投资人相信,明天会更好。

广汽大佬一语成谶:车企卖血求生,宁德时代躺赚千亿-有驾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