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QX PHEV百公里油耗1.33L背后:一场用150kW电机和21.67kWh电池包重新定义紧凑SUV的成本游戏

江淮QX PHEV百公里油耗1.33L背后:一场用150kW电机和21.67kWh电池包重新定义紧凑SUV的成本游戏

去年9月拿到工信部第64批目录那天,我盯着江淮QX PHEV的参数看了半小时——整备质量1765公斤的紧凑SUV,B状态油耗1.33升,这数字放在2023年多少有点魔幻。后来翻出中汽研天津中心那份编号CATARC-NEL-2023-0917的报告,测试循环137分钟,空调24度自动挡,跑出来1.29升,反向虚标3个百分点。说实话,第一反应是测试条件做了手脚,直到看见那个63公里时速并联策略的标定数据。

行业惯例大概是80公里时速发动机才介入,江淮把这个节点提前到63公里。发动机在2100转高效区开始工作,正好卡在城市快速路和环路的常用转速段。博世M7.9.8 EMS标定文件显示,这套策略写了18个月,刷了127版ROM,最后把启停次数从每百公里42次降到19次。省下来的0.18升油耗,看着不起眼,但乘以几万公里就知道分量了。

电池包那个21.67千瓦时的规格倒是够用。国轩高科的磷酸铁锂电芯,成组后136.4公斤,能量密度159瓦时每公斤。对比宋Pro DM-i的18.3千瓦时包重142公斤,密度只有129。江淮工程师用0.3毫米铝挤冷板和型材框架二合一,液冷板跟结构件共用,省了6.2公斤;上盖从钢板换成铝镁硅合金,又降4.8公斤。这种减重思路在电池包领域不算新鲜,但能把38项滥用试验全过,8毫米钢针针刺、200千牛挤压、90秒外部火烧都扛下来,热失控信号5秒内发出,温度控制在380度以内,这就是功夫了。

电机端的细节更有意思。HDS150P1这个型号,道一动力自产的,峰值功率150千瓦,扭矩320牛米。定子硅钢片厚度0.25毫米,比常规0.3毫米薄0.05,铁损直接降12个百分点。48片V型斜极磁钢,极弧系数0.85,齿槽转矩压到18毫牛米,实测噪音62分贝在4500转工况下,低于宋Pro DM-i的65分贝。英飞凌750安培1200伏IGBT模块撑到最高效率98.3%,CLTC循环综合效率92.4%,这套动力总成在账面上没啥好挑的。

江淮QX PHEV百公里油耗1.33L背后:一场用150kW电机和21.67kWh电池包重新定义紧凑SUV的成本游戏-有驾

续航这事儿得分两头看。中汽研盐城试验场那份报告记录得很清楚:高速环道120公里时速等速跑,实测油耗4.7升加电耗9.8千瓦时每百公里,折算下来1026公里。市区工况50公里平均时速,1.05升油加13.2千瓦时电,续航1380公里,加权后得出1300公里。油箱只给了45升容积,比同级小10升,靠电驱把续航拉回来的思路挺清晰,只是这么干又降了7.8公斤整备质量。

价格锚点打得够狠。8.99万元的60 Lite版扣掉购置税减免,落地9.8万,跟长安CS55 PLUS燃油版几乎平齐。国轩2023年Q3财报显示磷酸铁锂电芯成本0.55元每瓦时,21.67千瓦时电池BOM成本1.19万,加上45千瓦发动机和5挡DHT总成1.05万,三电系统总成本2.6万,占整车29个百分点,低于行业35%的平均水平。这个成本控制能力,让插混车型第一次有了跟燃油车正面刚的底气。

车机用了华为鸿蒙4.0,但只给了4G Cat4模块,下行150兆,5G射频位留空。省下来的200块成本换成6扬声器音响,这笔账怎么算就看各人需求了。鸿蒙生态流转手机导航和音乐倒是方便,2024年1月OTA才支持超级桌面2.0,首批车主多少有点怨言。

Sport模式下同时踩制动和油门,发动机转速维持1800转,电池80%电量以上,电机瞬间300牛米扭矩输出,松刹后离合器压紧时间180毫秒,零到五十公里时速2.9秒,零到百7.3秒。这个弹射起步标定比官方7.8秒快半秒,但连续五次后电池温度升到45度,功率降额20%,需要冷却3分钟。这种调校思路,日常开或许用不上几次,但偶尔想体验一把推背感的时候,还挺管用。

纯电续航官方标120公里,实测能跑到130.4公里。BMS把0%电量定义在3.2伏,实际剩余8%电量,隐藏了10公里续航。这种设定在用户端算是厚道,至少不用担心半路趴窝。电池包IP68防护等级企标延长到48小时,水深1米加0.1兆帕压力,等效10米水深,内部气密性测试泄漏量0.12毫升每分钟,远低于1毫升限值。

江淮QX PHEV百公里油耗1.33L背后:一场用150kW电机和21.67kWh电池包重新定义紧凑SUV的成本游戏-有驾

后排地板纯平牺牲了6升油箱容积。传统马鞍形油箱改成凹形,中间通道区域高度降低60毫米,工程师把后段加高25毫米补回4升,最终45升。六层HDPE吹塑,壁厚4.2毫米,满足5米跌落无泄漏标准。这种设计取舍,对后排乘客体验提升明显,但也确实压缩了长途加油的余量。

车身高强钢占比75%,A柱加强板用了1500兆帕热成型钢,不过只在上段320毫米区域,下段还是1180兆帕。热成型炉最大长度1.6米,一次成型做不了整根A柱,激光拼焊对接后焊缝65毫米,静态压溃试验A柱根部力值提升14个百分点,减重1.3公斤。这种“补丁”式做法在成本和性能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

残值率确实是个问题。精真估统计显示三年残值52%,低于宋Pro DM-i八个百分点。2023年上牌2.1万辆里营运性质占比38%,网约车形象拖累了二手车价格。江淮推出的官方二手车平台承诺三年50%保值回购,但限制年里程2万公里,需全程4S保养,回购价含13%增值税,实际到手44%。这套回购体系看着美好,细则里的门槛多少让人有点犹豫。

如果把这辆车拆开看,会发现每个零部件背后都藏着成本和性能的博弈。1.33升的油耗不是PPT数字,背后是63公里时速并联策略和127版ROM的反复标定;21.67千瓦时电池包反向减重11公斤,靠的是0.3毫米铝挤冷板和铝镁硅合金上盖;8.99万元的价格能打到燃油区,依赖的是磷酸铁锂电芯0.55元每瓦时的成本控制。这些技术细节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辆紧凑SUV在2023年插混市场的生存逻辑。

只是不知道,这套逻辑在2025年还能撑多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