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叉星徽的折扣力度超过路边服装店,奔驰经销商的价格战已演变为豪华车市场的血色黄昏。
2025年第二季度,梅赛德斯-奔驰交出了一份令行业震惊的成绩单:净利润暴跌68.7%,全球销量下滑9%,而曾经贡献三分之一销量的中国市场更是遭遇19%的断崖式下跌。
昔日加价提车的展厅里,如今贴满了“直降10万”的猩红海报——上海S级墨版降价10万甩卖,东莞CLE轿跑最高优惠10.81万,就连走量车型GLB也加入10万优惠大军。
这场价格狂欢背后,是700家经销商陷入囚徒困境的无奈。过度扩张的渠道网络引发门店间“低价厮杀”,部分区域价差高达15%,彻底击穿品牌价格防线。更致命的是,当中国新势力用800V快充和城市NOA重新定义豪华,奔驰新能源阵营却节节败退:上半年纯电车型销量下降14%,电动大G在华半年仅交付58辆。
豪华车市场的权力更迭,从未如此充满血腥味。
01 渠道崩塌:经销商网络的过剩之痛
奔驰的渠道危机埋根于黄金十年。2012年,当中国经销商不足50家时,奔驰开启疯狂扩张,2013年新增75家门店,巅峰期网点超700家。这套“以量换市”策略曾创造奇迹:年销量从19.6万辆飙升至2023年的76.5万辆,成就德系豪车三强之首。
盛宴终结于2024年。销量回落至71.4万辆,2025年一季度再降10%,仅交付15.28万辆。展厅过剩的恶果开始显现——上海与深圳经销商为争夺客源,将S级价差拉大到12万元;北京某店销售坦言:“卖一辆C级车提成还不够请客户喝咖啡”。
2025年5月,奔驰挥刀自救:宣布削减超100家经销商,优先关闭低效能网点。同步启动销售体系15%裁员,试图遏止每年因价格倾轧损失的23亿欧元利润。
这场“渠道瘦身”折射传统豪门的转型阵痛:当新势力采用直营模式精准控价,奔驰仍需在2,000家全球经销商利益与技术革命间走钢丝。
02 价格血战:优惠风暴下的生存游戏
走进2025年8月的奔驰4S店,价格标签的疯狂令人眩晕:
S级墨版:指导价159.8万,直降10万至149.8万,堪比七折甩卖
CLE轿跑:顶配降价10.81万,入门款跌破35万
GLB SUV:全系优惠10万,入门价下探至21.19万
这些数字构成奔驰的价格跳水图谱。但更深层的危机藏在区域价差中:同款S级在北京优惠7万,上海却放价10万,跨省套利竟成黄牛新生意。
降价多米诺甚至推倒高端防线。迈巴赫S580部分车型暗降18万,AMG GT 53优惠12万——当性能图腾加入促销战,品牌溢价如沙堡般崩塌。
2025年8月奔驰主力车型降价实况
价格战的根源是库存堰塞湖。深圳某仓库积压300台滞销EQE,露天停放导致车机系统频发故障;北京经销商为清仓GLC插混版,推出“买一送一”险招——购车送A级轿车,被网友戏称“奔驰版买椟还珠”。
03 电动困局:三叉星徽的电流短路
奔驰的电动化转型正遭遇残酷反噬。2025年上半年,其纯电车型全球销量8.73万辆,同比下滑14%——同期保时捷Macan EV仅单一车型就售出2.58万辆。
技术路线的摇摆酿成苦果:
初代EQC因“油改电”质疑被迫停产
EQE续航虚标遭用户集体投诉,终端价暴跌18万
旗舰电动G580在华半年仅交付58辆,库存周转超200天
标普在8月1日的报告中点明要害:奔驰纯电车型在欧洲销量下降7%,远落后于行业增速,中国市场份额更被蔚来、小米蚕食。当小米SU7以29.9万提供800V快充+Orin X芯片,奔驰EQS却因车机卡顿被吐槽“智能座舱像诺基亚”。
奔驰并非没有技术储备。固态电池实测续航突破621英里,Kuppenheim电池回收厂实现96%材料再生率。但这些实验室成果尚未转化为市场优势——全新纯电GLC的800V架构要等到2026年,而中国新势力已开始交付900V平台车型。
04 成本迷宫:全球贸易的利润绞索
2025年奔驰的利润滑坡,是地缘政治博弈的鲜活教案。美国对欧盟进口车加征关税,瞬间削薄其1.5个百分点利润率,全年预估损失16亿欧元。在青岛港积压的3,000台GLE只因增加25%关税,瞬间变成烫手山芋。
中国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更令人窒息:
30万元以上新能源市场插混占比突破35%,腾势D9半年狂卖4.9万辆
本土品牌均价突破40万,在奔驰腹地开辟新战场
年轻客群品牌偏好度五年腰斩,“开奔驰”不再是身份刚需
奔驰的应对之策充满壮士断腕意味:德国工厂减产10万辆,三年内生产和固定成本双降10%。斯图加特总部的降本清单甚至包括取消高管咖啡机现磨服务——每杯成本从4.3欧元压至1.2欧元的胶囊咖啡。
05 破局实验:从渠道革命到本土化豪赌
面对困局,奔驰启动双线自救。渠道端推行“精英经销商”计划:保留15%核心门店转型品牌体验中心,其余降级为销售服务点。上海外滩体验馆增设电动改装工坊,车主可定制电机声浪,试图复刻AMG排气改装文化。
产品端押注中国专属车型。2025-2027年规划7款“特供车”,首款纯电CLA搭载华为ADS高阶智驾,支持方言语音控制。更激进的是软件团队本地化——北京研发中心扩招300人,针对中国路况开发锥桶阵脱困算法,决策速度比欧版快3倍。
这些举措折射战略认知的转变:当东莞工厂将C级车机系统从Linux替换为鸿蒙内核,意味着奔驰终于承认——在中国市场,生存权必须用本土化代码书写。
奔驰的困局是传统豪华车转型的显微镜。当S级墨版直降10万、GLB跌至21.19万,价格防线失守背后,是电气化转型迟缓付出的代价:纯电车型销量下滑14%,电动大G半年仅交付58台。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价值体系重构。中国新势力在800V平台和智能驾驶领域建立新壁垒,使三叉星徽的豪华叙事苍白无力——当消费者发现40万的蔚来ET9配备全线控底盘,百万级EQS却还在用模拟声浪掩盖电机嗡鸣。
奔驰的未来系于三根救命稻草:削减百家经销商以止血价格战;押注2026年800V架构的纯电GLC;以及将研发重心东移至中国,用本土化代码重写智能基因。这场豪赌的底牌,是百年品牌能否在电动洪流中找回敬畏:豪华的本质从不是真皮座椅上的菱格纹,而是技术领先带来的从容尊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