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买一台大型SUV,不再需要拿身份证去搞“银行卡限额”了吗?成都国际车展上,各式各样的新能源大块头满地跑,动辄三米长、六座、纯电插混啥都齐活,但价格却像降价风暴里的白菜,谁家都能尝一口。动不动过去百万的BBA,如今被一堆国产新贵啪啪打脸长安深蓝S09起步才23万,领克900撑死30万。这要搁三年前,讲出来都能把人吓得手机摔地上——这“白菜价”里也藏龙卧虎,咱们今天要说的腾势N9,颜值性能双爆炸,却在销量榜上突然翻车,瞬间成了“有点尴尬”的存在。这是咋回事?定价太高、太“卷”还是家用偏好变了?成都车展里这场SUV大乱斗,咱可得好好掰扯掰扯!
你看看这价格对比,不禁让人心生感慨真是猪肉价格跌到白菜钱,肉吃得起了,胃却还不消化。这腾势N9起步价直接飙到39万,三电机一上马,颜值、数据、配置全拿下,可销量却一波三折,从月销五千一路打滑到两千出头。反观人家领克900,价格卡三十万出头,一路飙升到六千台,问界M8更是两万+。难道N9是“性能过剩”,把持币观望的老百姓吓跑了?还是大家都只看性价比,讲究个“能用就行”?你说厂家图啥,非得卖个“贵精尖”,准备把 “一车抵三车”的路子硬刚到底?但咱们中国老百姓,可不是看个大马力就冲动下单的主儿——手里的钱分明数得明明白白。
分层再这腾势N9其实并不弱。官方那一串参数,咋一听有点像东北大爷报孩子高考分整车2.0T插混+三电机,综合马力九百多(“兔子都追不上”),零百加速不到4秒(“铁锤也跟不上节奏”),亏电油耗仅6.3升,续航202公里是啥意思?还能多点就更霸气了。这配置甩出来,全套空悬、电吸门、冰箱、五区空调,除了后排屏和音响偷偷分个高低配,属于“当爹的都满意,当妈的也服气”。外观尺寸甚至比问界M9还大一点,六座布局加女王座椅,带孩子带爸妈都能舒服得像大号按摩椅。问题就卡在这定价,有股“被封神的自信”,就爱端着高端架子,不给低配低价的机会。用东北话说,这叫“端铁锅不夹菜”——明明有好菜,却偏偏舍不得放下架子。
普通人其实心里有数。车友们在论坛一通云评测“三电机家用有点性能过剩啊,电池贵没啥用。”“要是减点料,双电机,价格往下,再来个漂亮续航,谁不心动?”你瞅瞅长安深蓝S09,领克900,一堆人排队抢,但一旦定价跳过心理门槛,钱包立刻缩回去。不怕你高端,怕你“高而无用”。毕竟买车不是买超跑,家里老小生孩子不是比提速快,敢加价但得有点诚意。
然而N9的日子也并非枪林弹雨。有段时间,它确实凭着高性能、高配置、高颜值杀出一条血路,月销五千多,也是妥妥的“大热门”。但车市风云变幻,最近两月销量直接腰斩,一路下滑到两千多。有人说,是新车型冲击太猛,问界M8、领克900贴着皮定价,干脆让消费者“既买得起又能装面”。你N9定价高性能,却在家用车市场找不到太多拥趸。反方观点也很欢实“不要总拿性价比说事,有人就是为了豪华、配置、三电机那份‘独家体验’。”还有车主吐槽“配置是好,油耗也低,但续航为啥差点意思?宁愿油耗高也要续航长。”市面上主力SUV大多走双电机、甚至单电机路线,一边说“家用最够”,一边用性价比撩人心。结果N9成了两边不沾——既不像BBA那样能装门面,也没把家庭用户的“预算底线”钻透,堪称“夹在沙发和茶几之间的姜块”,人人说好但谁都不多夹一筷子。
说也有意思,刚夸腾势N9是性能怪兽,突然发现“超配”反而成了软肋。这三电机,乍一看是科技跃进,家用市场却喊“用不上”。你说一大家子出门,谁拿零百加速当晚饭?再瞅瞅同级对手,领克900定位精准,双电机版本让人买得舒坦,问界M8智能化、续航全在线,直接掀翻市场定价。N9高端配置虽多,可“三高”路线有点像2000年东北冬天——热闹归热闹,不一定顶用。消费者最看重的,还是续航、安全、价格和车主体验感。腾势N9表面“得道”,实际上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死胡同你要高性能,家用给不起钱;你要亲民,配置不肯往下改;搞得自己像舞台上的独角戏,台下观众虽多,喊买票的却寥寥。
这不是在批评产品力,而是点出了中国新能源SUV市场的门道儿。大众群体趋向务实,什么“性能冗余”“价格虚高”直接劝退大多数持币人。反观腾势三电机的定位,属于“炫技多于实用”,性价比不如看合资品牌降价,或者同级国产玩花活。几年之前,买车拼性能拼豪华,可如今大家讲究“用得好、修得便宜、买得起”。腾势N9卖得贵,并非因为没人识货,只是家庭用车的主流需求已经悄然切换。你“卷”的不是BBA,是左邻右舍家里那张饭桌。
表面腾势N9现在销量下滑,又不是没人问津。实际暗地里,还藏着更大的难题。国产高端SUV价格水涨船高,品牌阵营竞争激烈,买家心态也在变。大家要求高配置高性能,但更看重的是“合算”、“实用”和“性价比”。N9继续端着“三高配置”,势必丢掉主流市民的关注。厂商想着提升溢价,用户却一点不买账。你看今年车市走势,领克900、长安深蓝、问界M8纷纷用灵活定价和多版本配置抢占市场,每出一款新车都能打动一批新客户,N9靠单一产品线,风险自然而然放大。一旦市场遇冷,“夹心饼干”立刻干到掉渣。
难题还不止这些。国产高端SUV的品牌壁垒并没有完全建立,家庭购买更多看性价比,而非盲目追求品牌幻想。腾势席卷高端,却没走进普通车主心坎儿。加上新能源市场格局瞬息万变,补贴、政策、技术更新日新月异。今天刚主打性能,明天智能座舱就价钱下探。N9要“不温不火”,一半是产品策略失衡,一半是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能掂量”。厂商等着消费者说“爷买得起”,其实大家更想听“这车最合适”,一味往上卷,只能让自己像爬架子——站得高,看得远,但没人递梯子。
其实讲到底,腾势N9就像东北饭桌上的大肘子——肉是好肉,就是切得太厚,嚼不动。厂商拼性能,用户盼便宜,结果落了个“谁都不服谁”。高端是好事,可也得贴着地气走两步。不愿降低门槛,死磕“三电机”,最后只留拍手的把式,不见动心的买家。你要真心想火,咋不低头琢磨琢磨,出个双电机版降点价,让大家伙也能有口福?别老觉得自家是“高端俱乐部”,把老百姓当“门外看客”。市场这东西,不是会喊价就能赢,心里始终要有咱普通人那点“小算盘”。豪华算啥,有本事让更多人用上,才叫真本事。定价、配置、用车体验,别总端着,端时间长了自己都得扛不住。
你说这个腾势N9,是不是有点“高端自信”过头了?难道老百姓买SUV真为了三电机零百加速4秒,还是该为家用、实用掏腰包?要是真出个双电机、低价位,大伙儿到底会不会转身买账?还是说必须高配高价才叫有面?你们咋腾势得“降价王道”还是要坚守高端路线?评论里说说,到底是“白菜价香”,还是“高冷贵族YYDS”?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