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界王炸组合!百度牵手Uber,全球街头要被中国车塞满?

来源:倪卫涛

中国无人车居然杀到Uber老家去了?百度的萝卜快跑,跟全球出行老大Uber勾肩搭背,要把无人驾驶汽车塞满美国街头——这哪是合作啊,分明是拿着技术当船票,直接登了全球出行的航母!要知道,Uber是谁?那是网约车界的“祖师爷”,当年靠“颠覆出租车”火遍全球,如今却转头跟中国公司合作搞无人驾驶,这剧情比爽文还刺激!你可能觉得“不就是两家公司合作吗”,但我告诉你:这事儿,往小了说是中国科技公司“走出去”的又一步,往大了说,可能要改写全球无人驾驶的游戏规则!

无人驾驶界王炸组合!百度牵手Uber,全球街头要被中国车塞满?-有驾

一、Uber为啥突然“抱中国大腿”?这背后藏着它的“致命伤”

先给不了解的朋友科普下:Uber这几年过得可不咋地。想当年它靠烧钱补贴打遍天下,结果发现“网约车只是赚辛苦钱”,真正的肥肉是“无人驾驶”——毕竟司机成本占了打车费的大头,要是全换成无人车,那利润不得翻着跟头涨?所以早几年,Uber砸了上百亿搞自动驾驶,还成立了专门的部门ATG,结果呢?2018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出了人命事故,撞死了一个过马路的行人,吓得直接暂停测试;后来烧钱太猛扛不住,2020年干脆把ATG打包卖给了自动驾驶公司Aurora,等于直接认栽:“我搞不定,你们来吧!”

无人驾驶界王炸组合!百度牵手Uber,全球街头要被中国车塞满?-有驾

没了自家技术,Uber就成了“瘸腿走路”。你想啊,它手里握着全球最大的出行流量(光美国每天就有上千万订单),但这些订单里,司机成本、油费、修车费都是实打实的支出,利润率低得可怜。要是能接入无人车,等于把“人力成本”这块最大的肥肉啃下来——可问题是,找谁合作?

放眼全球,能打的无人驾驶玩家就那么几个:Waymo(谷歌亲儿子)、Cruise(通用汽车旗下)、特斯拉(靠FSD吹得凶但没人敢让它真搞Robotaxi),还有就是中国的百度萝卜快跑、小鹏、蔚来。Waymo和Cruise都是“美国本土派”,自己也想做Robotaxi平台,凭啥把技术给Uber用?特斯拉更别提了,马斯克天天画饼,但真要让它的车在街头接客,估计乘客得先买份保险。

这时候,百度萝卜快跑就成了“最优解”。为啥?因为它是“实战派”。国内从2020年开始,萝卜快跑就在北京、广州、长沙这些城市搞运营,现在累计跑了超1000万公里,接了几百万单,连“早晚高峰堵车怎么变道”“大爷大妈突然横穿马路怎么躲”这种中国特色难题都搞定了——这经验,比那些只在封闭场地测试的“实验室玩家”值钱多了!而且萝卜快跑已经在迪拜、阿布扎比试过水,证明它能适应不同国家的路况和法规,不是“温室里的花朵”。

UberCEO达拉·科斯罗萨西说得特实在:“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出行网络,萝卜快跑有技术,这不就是天作之合?”翻译成人话就是:“我有流量,但缺技术;你有技术,但缺全球渠道。咱俩搭伙,一起把无人车的蛋糕分了!”

二、李彦宏的“野心”:不只是“卖技术”,而是要当“全球出行规则制定者”

很多人觉得,百度这是“给Uber打工”,帮人家搞技术。但你仔细品李彦宏的话:“这是萝卜快跑全球部署的重要里程碑”——关键词是“全球部署”,不是“技术外包”。说白了,百度要的不是这点合作分成,而是借Uber的渠道,把自己的无人驾驶系统“装”到全球的汽车上,最终成为行业标准。

这招其实是“中国科技出海”的高级玩法:先在国内把技术练熟、把数据攒够,然后找当地的“流量入口”合作,快速落地。就像当年华为靠运营商合作卖基站,小米靠电商平台卖手机,现在萝卜快跑靠Uber卖无人驾驶服务——轻资产、高复制,简直是“降维打击”。

你可能会问:“萝卜快跑凭啥能跟Uber谈条件?”因为它手里有“硬通货”:数据和算法。无人驾驶这东西,不是光靠代码写得好就行,得靠“喂数据”——见过多少种路况,就能应对多少种突发情况。萝卜快跑在国内跑了这么多年,什么“电动车逆行”“行人闯红灯”“外卖小哥突然变道”的极端案例见多了,算法早就被“虐”得皮糙肉厚。而Uber虽然在全球有海量订单,但它的车都是司机开的,数据都是“有人驾驶”的,跟无人驾驶需要的“极端场景数据”完全不是一回事。

举个例子:在美国,司机看到校车停车会自动停车,但在中国,司机可能会绕过去;在中东,行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是常态,在欧洲,行人会严格走斑马线。这些“文化差异”导致的路况,都需要算法去适应。萝卜快跑已经在迪拜运营了一段时间,当地那种“沙漠天气+多语言导航+豪车遍地”的场景都能hold住,再去美国、欧洲,不过是“换个地图继续练”。

更狠的是,这次合作是“排他性”的吗?新闻里没说,但就算不是,萝卜快跑也已经占了先机。毕竟Uber的流量池就那么大,先接入的玩家就能先积累全球数据,等其他公司反应过来,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了。李彦宏这步棋,表面是“合作”,实则是“借船出海”,目标是把萝卜快跑的logo,贴到全球每个大城市的无人车上。

三、这事儿对普通人有啥影响?以后在纽约打车,可能司机是“中国大脑”

别觉得这事儿离咱们远,其实很快就能影响到你我的生活——哪怕你不出国。

先说国外:今年年底,亚洲和中东的小伙伴就能在Uber上叫到萝卜快跑了。想象一下,在迪拜的帆船酒店门口,你打开Uber,叫来一辆没有司机的中国车,车里播着周杰伦的歌,导航是中文的(当然也能切英文),扫码支付用微信——这体验,是不是有种“中国科技包围世界”的魔幻感?

再等几年,美国、欧洲也会上线。到时候,纽约客、伦敦人打车,可能坐的就是“中国制造”的无人车。这不仅是“面子”,更是“里子”:中国公司能从这些订单里赚到钱,更能收集全球不同路况的数据,反过来让技术更牛,形成“赚钱-数据-技术-更多赚钱”的正循环。

对国内用户来说,好处也藏在细节里。萝卜快跑在海外赚到钱、积累了经验,肯定会反哺国内。说不定过两年,咱们三四线城市也能打到无人车,价格可能比现在的网约车还便宜——毕竟省下了司机成本。而且,跟Uber合作后,萝卜快跑的供应链会更全球化,比如传感器、芯片这些核心部件,采购量上去了,成本就能降下来,最终还是消费者受益。

当然,也有人担心:“无人车安全吗?万一在美国出事了,会不会影响中国公司的名声?”这确实是个风险点。但你想想,萝卜快跑在国内跑了这么久,公开报道里几乎没出过严重事故,说明技术底子是扎实的。而且Uber作为合作方,肯定会盯着安全问题——它可不想再出一次2018年那种人命事故,砸了自己的招牌。双方大概率会先在监管宽松的城市试点,比如中东的迪拜(对新技术接受度高),再慢慢扩展到欧美,稳扎稳打。

四、全球无人驾驶“三国杀”:中国、美国、欧洲,谁能笑到最后?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它把全球无人驾驶的竞争格局彻底搅乱了。以前大家觉得,这是美国公司的“内斗”:Waymo、Cruise、特斯拉互相掐。现在中国玩家带着“实战经验”杀进来,直接变成了“中美欧三国杀”。

美国队的优势是起步早、资本多,但问题是“太保守”。Waymo搞了十几年,至今只在凤凰城、旧金山几个城市小范围运营,扩张速度比蜗牛还慢;Cruise去年在旧金山搞24小时运营,结果因为频繁出故障(比如突然停在路上堵交通),被加州监管部门叫停了——说白了,美国公司太怕担责任,技术再牛,不敢大规模落地也是白搭。

欧洲队呢?强项是“法规严谨”,但缺点是“太官僚”。欧盟搞了一堆无人驾驶的标准,条条框框多到吓人,导致很多初创公司根本玩不起。大众、宝马这些传统车企倒是想搞,但骨子里还是“硬件思维”,总觉得“车要造得好”,却忘了无人驾驶的核心是“软件和数据”——就像诺基亚当年觉得“手机能打电话就行”,结果被iPhone按在地上摩擦。

中国队的优势恰恰是“敢闯敢试”。国内从政府到企业,对新技术的包容度极高:北京亦庄2018年就划了无人车测试区,广州南沙允许无人车上高速,长沙甚至给无人车发了“全无人驾驶牌照”(不用安全员)。这种“政策支持+市场庞大”的组合,让中国无人车公司能快速“打怪升级”——别人还在实验室里调参数,我们已经在街头接真实订单了。

现在百度萝卜快跑联手Uber,等于中国队直接“借了美国队的流量入口”,把战场从国内搬到了全球。接下来就看:是Waymo继续“龟速扩张”,还是Cruise重新振作,或者欧洲队突然发力?但至少现在,中国队已经抢到了“先手棋”。

五、最后说句大实话:这事儿有多大风险?

当然,吹了这么多,也得泼盆冷水:这合作不是“稳赚不赔”,风险照样不小。

最大的雷是“政策风险”。美国对中国科技公司的警惕性,你懂的。之前TikTok、华为都被“卡脖子”,现在萝卜快跑要把无人车开到美国街头,还涉及地图数据(无人车必须有高精地图),美国政府会不会跳出来说“危害国家安全”?不好说。虽然Uber是美国公司,能帮忙“挡枪”,但真要遇到政治阻力,合作随时可能黄。

其次是“文化冲突”。美国人对“无人驾驶”的接受度其实不高——2024年的民调显示,62%的美国人“不敢坐无人车”。之前Cruise的车在旧金山差点撞了消防车,直接让公众信任感暴跌。萝卜快跑进去后,一旦出点小事故,很可能被媒体放大,扣上“中国技术不安全”的帽子。

还有就是“盈利问题”。无人车现在还是“烧钱机器”,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算力中心,哪样都不便宜。就算接入Uber有订单,能不能覆盖成本?什么时候能盈利?这些都是未知数。百度之前财报显示,智能驾驶业务还在亏损,这次出海等于“加大赌注”,赢了会所嫩模,输了可能就得缩减投入。

但话说回来,哪有没风险的创新?当年马云搞淘宝,被人说是“骗子”;马斯克搞特斯拉,差点破产好几次。现在百度和Uber这步棋,不管最后成不成,至少让世界看到:中国科技公司不只会“山寨”,还能拿出真东西去跟全球老大掰手腕。

说不定再过五年,你在纽约街头打车,司机座位空着,中控屏上显示“萝卜快跑V6.0系统正在为您服务”,语音导航是李彦宏的声音:“前方路口请系好安全带,我们要超车了!”——到那时候,你别忘了,这个“中国奇迹”的起点,就是2025年夏天这场看似普通的合作新闻。

科技这东西,从来都是“敢想的人先吃肉”。李彦宏和他的萝卜快跑,这次是真的把“中国无人车”的旗帜,插向了全球的街头巷尾。至于最后能不能成?咱们走着瞧,但至少现在,这瓜够甜,够劲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