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这个词,最近可真是把篮球迷们吊得心里七上八下。
尤其是关乎咱辽篮的消息,各种“意外之喜”的传来,咋说呢,比夏天突然下场雨还解渴。
官方通知甫一落地,篮球圈就炸了锅。
政策变了,门槛低了——不满十九岁的少年才俊,也能披挂上阵、征战CBA,关键是只要年满十七,混过U16、U17国青,还刷够了国际赛经历,马上就能被俱乐部挑中。
信号是什么?是粮草先到,枪炮随后。
年轻球员的春天,提前到了!
说到这里,有点意思的地方就来了。
辽宁队,那是逮住机会就得捡大便宜的主。
为啥?一方面球队阵容一直以稳扎稳打著称,老中青梯队衔接讲究“无缝对接”,但真正说起新鲜血液,其实后备人才库也不是肥得流油。
这会儿,天降强援——代彦龙,正儿八经的国字号U17主力中锋,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必须要“捧上天”啊。
代彦龙,这哥们,出生年份是让很多看球十多年的叔叔阿姨直接怀疑人生;2007年生,如今还没满十八。
按新版政策,原本还要等着“下锅焖上一年”,现在政策红利直接送上来,“青春饭直接吃到主桌”。
咱没法儿不感慨,一纸政策就能改变一个年轻人的命运,这就是环境带来的浪花。
继续说回小伙子本身。
看数据吧,2米1的身高,体重113公斤,这体型往常都得是球队里“重武器”那挂的。
可体型归体型,篮球场上拼的是硬实力。
坊间据说,这小伙脚步灵活,篮下球感好,篮板抢得利索,连盖帽、协防也是一把好手,而且两分三分都能来,还带投射能力。
你要说中锋纯当相扑用,显然有点OUT了;现在的主流趋势,早就向着全能内线、空间型球员发展。
代彦龙,这点子还真对了“风口”。
别看年纪小,但能在国青队混成主力,还多次在国际比赛上获得上场时间——这是真刀实枪练出来的,绝不是什么纸上谈兵。
有句话咋说的?没在泥里打过滚,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啃馒头的命。
代彦龙眼下的表现,说真的,就是一脚迈进一线队大门的节奏。
据说上个赛季俱乐部杯,辽宁队早早把这娃提上一线队,跟着大哥们一起训练外加实战刷经验。
这可不是随便混个脸熟,是真准备重点培养。
辽篮这阵内部意向已经很明显,给你舞台,敢不敢抓机会就看自己了。
再扒拉扒拉辽篮今夏的隐忧,大伙明面上都知道:老韩,也就是韩德君,这大哥是队里的定海神针。
这是全队的小老虎和大熊猫的结合体。
可是岁月不长眼,强如韩德君,岁数上来以后真就有点“有劲儿没那劲头”。
场均二十分钟还凑合,真让他贯穿全场,那种“震场子”的气势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曾经的攻防杀器,如今有时还得考虑伤病和消耗,球队内线的续航力就显得让人揪心。
咋整?靠临时抱佛脚买来的外援?
靠张镇麟这种勉强能顶一会儿的“伪四号位”?
说白了,队里真的得急死人。
外援,比如莫兰德,关键时刻很管用,但毕竟不是自家人,来得快、走得也快。
这时,像代彦龙这样的苗子,简直就是“及时雨”。
先不说能不能“马上封神”,但起码能悄摸着为未来续命,把老韩的压力卸一半。
有句话是怎么讲的?传帮带,带得好,师傅徒弟都省心。
杨鸣,现在是辽宁队的教头,自己当年下场子就是一把好手,现在轮到他带青年才俊了。
要我说,这也是杨鸣证明自己带队能力的机遇。
青年才俊上来,是冒险还是机会?
看人怎么看。
小代未来能不能成长为新一代内线核心,其实还得拆开几层看。
首先,身体天赋上没啥短板;比拼的是抗压能力和心态。
别小看这一块,篮球场上的小将,如果一点就炸,场面就容易砸锅。
比赛越艰难,少年才俊越得有“不要命”的狠劲。
他曾经跟国际顶级内线顶过招,这种实战积累,不是简单地多打两场青年联赛能替代的。
可话说回来,正式上CBA,面对成年人甚至老油条那些场上小动作、小心眼,这娃会不会被坑两下就自闭了?
又或者一战成名就骄傲浮躁?
其实,菜鸟的成长永远不是一条直线。
走哪儿都得跌跟头,关键还是能不能越摔越有谱。
辽宁队能给他多少耐心和机会,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偶尔的闪光,不能掩盖成长中的小失误;一场发挥不理想,也不值当全网开骂。
再往大了说,辽宁篮球其实这些年也没少焦虑。
看着广东、新疆这些地方的青年军一茬茬冒出来,辽宁球迷总怕自家队青黄不接。
真心话,辽篮这些年能稳居CBA顶流,一多半得靠几位本土老将的神勇拼搏。
可竞技体育毕竟是青春饭、体力活,别指望老将能永远“打满全场”。
要是新生代内线能站稳脚跟,真正分担球队压力,辽宁队的未来就真有了盼头。
代彦龙的横空出世,究竟代表着天赋的接班,还是又一轮“少年天才”光环下的平淡过渡?
咱不能下定论,但满怀希望总没错的。
咱再用点数据说话。
CBA每年新秀都会有那么几位冉冉升起的明星,比如此前的内线大器周琦、王哲林,一经亮相就是媒体追捧的对象。
可真长成栋梁的能有几个?
一堆人是打了两年就开始被说“昙花一现”。
去年全国青年锦标赛上,代彦龙的数据还不错,场均得分和篮板都属于青年组中的头部表现。
不过真正到了成年组,数据能不能复刻就真得看个人的抗压能力还有技战术适应能力。
这事儿放任何人身上都一样,没有躺赢这一说。
其实看辽篮这波操作,很有“边走边看”的味道。
既不敢全押宝在一个娃身上,也想捡点政策红利,让队伍身体素质有条不紊地优化。
一方面,像韩德君这样的老队员能多带两年,保障战术稳定。
另一方面,当梯队后继有人时,轮换阵容和临场调整都更有底气。
外援那边,谁知道今年夏天大牌会不会如期加盟?
到最后还真得靠自家孩子扛大旗。
毕竟你不“自强”,外援只会看着你“添麻烦”。
说过头话,再顶级的外援,终究不是你自家菜刀。
看球迷圈的吐槽,有人说“这不就是给老韩找接班的吗”,还有人担心小代太嫩、扛不住。
说句公道话,再大的天才、再牛的中锋,也得有个从菜鸟变大腿的过程。
前辈撑着天,后生才敢放心地下雨。
辽宁队要有耐心,球迷要有信心,这才是“焕新”的道理。
倒不是说拿了政策红利就能一劳永逸,青年球员成长周期很长,磕磕碰碰属正常。
别见一次失误就全网喷,谁还不是个孩子咋的?
赛场上能扛事儿,才配叫“爷们儿”。
养成系球员最怕没机会,希望俱乐部和教练能大胆用人,该放手时要勇敢。
说到这里,有没有觉得辽篮这波属于“双赢”模式?
球队解除了内线后顾之忧,老韩也能“退”得顺理成章。
杨鸣教头多了个历练自己带青年的好机会,甚至辽篮球迷未来几年都能心态更“氧气”一点了。
当然,一切理想的前提还得靠小代自己给力。
天赋和努力,基本功和临场智商,都得齐头并进。
政策给了红利,但养成路还得靠脚踏实地。
少年自信则辽宁自信,谁家球队不想出下一个“大韩”?
这么说吧,这次辽篮真是捡了个“彩蛋”。
不出意外也是惊喜。
最后一句,不管你是不是辽篮铁杆,围观一下都是见证“新王成长”的历史时刻。
毕竟,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个能接班、敢接班的小英雄。
你怎么看?小代这个00后中锋,能不能成为辽宁篮坛杀出重围的新旗帜,大家伙可都抬头等着答案呢!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