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的初冬总有点冷飕飕的,可就在这座城市,最近发生了一件特别“得劲”的事,是中国汽车史上的标记时刻。10月30日,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了,而它是一台一汽奥迪A5L,长春基地也是忙得热火朝天。其实这不仅只是数字上的一个突破,还承载着一家汽车企业34年的历史,坦白讲,这事真挺不容易。
现场的氛围很热闹,有点像家宴。这次活动还挺特别,来了不少“重量级嘉宾”,从一汽-大众的历任总经理,到股东领导,再到一些中德合作的老伙计。他们手里捧着专属纪念奖杯,那场面,说是“八方来贺”一点都不夸张。领导还现场发了好几个奖,像“薪火同耀奖”,是给那些模范功臣的,听说有位模范职工,坚持研发岗位干了十几年,笑起来有点腼腆。还有些人,从长春一直驻到德国总部,就像活着的桥梁,把中德合作的纽带拉得越来越紧实。
说个题外话,这3000万辆的成绩也真是百炼成钢,能这么跑到国内第一,靠的绝不是拼运气。你可能不太清楚,一汽-大众这些年真是下足了功夫。从技术研发到市场运营,再到企业文化,都是一步步打磨出来的。有人会问,这3000万辆背后到底藏着啥秘诀?答案就藏在他们提出的“五大领先”战略里。
“五大领先”,这里头的内容其实挺有意思。别看名字听起来像某种经济报告,但拆开来看还挺贴地气。一汽-大众的总经理陈彬在现场特别强调了“三步走”策略,第一个是“走出去”,瞄准国际市场,这次活动现场提到他们已经开始三品牌的海外协同计划了;第二是“走进去”,探索本地化资源,说白了就是捣鼓捷达这个品牌,让它跟中国消费者玩得更转;最后是“走上去”,不仅是走得稳,还得走得漂亮。未来,他们计划五年推出30款新车,重点瞄准新能源,其实也就是想紧跟全球汽车转型的步伐。
还有个事值得说道说道。从技术这一块来他们已经连续好几年,每年投进了将近百亿人民币做研发,着重研发智能驾驶和软件系统。这,不能不佩服,能保持这种财力投入,显然不是三五年内短视的事儿,而是真想把“技术为王”这块牌子挂牢。如果你是一汽-大众的粉丝,就能明显感觉到,从商品到品牌,他们是真的“拼质量拼头脑”。听说未来还打算重磅推出油电混合产品,也算是为消费者们再添点新选择吧。
说到消费者,我想起现场颁奖的小插曲。他们还感谢了3000万客户的支持,安排了个特别的“勋章仪式”,给了30位品牌客户代表。现场有个阿姨开捷达开了十多年了,这次活动不仅给她换了辆新座驾,还送了一台一汽奥迪A5L,阿姨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别说,这种现场互动真让人会心一笑。这样的小细节,说明企业并不光专注于内外的战略布局,情感层面也没落下。
其实吧,我刚开始听到“3000万辆整车”这个数字,我心里还有点犯嘀咕,这不就是个流水线生产的统计嘛,值得这么大动干戈吗?后来想想也有道理,毕竟这不仅是中国一汽的事儿,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对全球经济的一次亮相。别的不说,单说它34年一步步干起来的成绩,说实话,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像它这样直面全球化的机会。
如果回过头来中国制造也不只是制造出来东西卖给世界,它承载的还有人们对技术、对质量的一种信任。你说,这3000万辆是不是也“刻骨名心”地映射了中国的工业力量?我觉得肯定是。在电气化、智能化的汽车行业短兵相接的今天,像一汽-大众这样的企业,还能继续升级转型,跨度实在太大。
活动的现场还是合影环节,所有人都站在那台奥迪A5L旁边,留下一张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我不禁想,这3000万辆,只是起点,以后还会有更多像这样的里程碑时刻等着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去书写,不是吗?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