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万买的全损车?法院一锤定音:退一赔三!
一句“车况精品”背后,藏着275项维修记录和76万元的事故创伤。
赵先生盯着手机屏幕。
心跳加速。
某二手车平台页面闪烁着一行诱人描述:“车况精品”。
售价四十七万六千元。
他加了卖家于先生的微信。
约好现场看车。
外观吻合。
试驾平稳。
于先生轻描淡写:“右后方有过碰撞,轻微瑕疵。”
价格砍到47.2万。
成交。
噩梦开始了。
摄像头罢工。
电动尾门卡死。
底盘异响如雷。
九个月后——
车辆彻底瘫痪。
4S店诊断:电池报废,维修费超20万。
更惊人的真相?
这车早被保险公司推定全损!
一场重大事故后,维修项目高达275项,费用超76万。
“精品车”秒变“废铁车”。
赵先生愤然起诉。
于先生两手一摊:“我只说是轻微瑕疵!”
“我不是车商,哪懂什么全损?”
二、法庭逆转:20次交易撕破“非经营者”谎言
法院调取证据。
铁证如山:
•于某用朋友账户竞拍20余辆事故车
•专门维修后加价转卖
•朋友圈高频发布二手车广告
•20万元拍得此车,维修后以47万出手
“轻微瑕疵”?
法官当庭戳穿文字游戏:
“275项维修、76万损失、保险公司全损认定——这绝非‘不影响安全’的瑕疵,而是重大质量缺陷!”
法律利剑出鞘:
1.经营者身份坐实:频繁买卖盈利=职业车商
2.欺诈成立:隐瞒全损事实+虚假宣传“精品”
3.退一赔三:退车款46.2万+三倍赔偿138.6万
三、二手车江湖防骗指南
此案非孤例。
全国多地涌现类似纠纷:
•江苏车商隐瞒重大事故被判退一赔三
•宁波买家购泡水车获全额退款
•长阳市民陷“35万路虎”骗局,卖家获刑三年
自保法则:
✅ 查保险记录:全损车在保险公司有案底(关键词:推定全损)
✅ 验第三方报告:拒绝“自查报告”,认准独立检测机构
✅ 警惕低价陷阱:低于市价30%?必有隐情
✅ 锁定经营者:签约时要求车商加盖公章,避免个人转账
方向盘后的博弈从未停止。
赵先生拿回了184.8万元赔偿。
但更多消费者仍在迷雾中踩油门。
记住——
**“精品”可能是糖衣炮弹。
“瑕疵”或许藏着致命内伤。**
当法律照亮交易阴影时。
你踩下的每一次刹车。
都在为行业诚信。
按下启动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