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起,买国产新车还能“躺着”办牌照?这条新华社快报一出,买车人群炸了锅:是真的能足不出户上牌,还是政府又在割韭菜?答案很干脆:有人跑腿减少了,但不是完全零接触。 政策把群众跑腿变成“数据跑腿”。 新规把上牌变成一条线上链路。
手机能操控的部分多了。 三件事被替代:出厂查验能替代车管所现场验车;税单、交强险等材料通过系统互联核验,不用拿纸质单子;选号、登记等环节都能在“交管12123”APP里一气呵成。
换言之,车管所的窗口功能被搬进了手机。 例外也很明确:进口车和某些特殊车型仍需线下查验。
这项改革并非小打小闹。 国务院办公厅把新车上牌列入2025年“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清单。
公安部在10月中旬的通报里说明,11月将全国推开,并配套六项交管网上服务。 地方也有配套文件。
想查原文档,地方政务平台可查到对应的实施细则。 实际操作很直观。
步骤不多。 先在4S店或正规渠道买车,确认经销商把发票和查验信息上传了。
接着在电子税务平台缴购置税,买交强险并等系统同步(通常不久)。 打开“交管12123”,在“新车上牌一件事”里选号并提交注册资料。
审核通过后,牌照可邮寄到家,也可到指定网点自取。 临时牌照会在过渡期使用。
费用公开透明:反光号牌约100元,行驶证和登记证书各约10元,临时牌约5元,按国家定价执行。 别以为省事就能随便来。
六个细节必须盯好:确认车型是否属国产小客车;APP里身份信息要一模一样;购置税和交强险必须已到位;网上选号有时限,挑好别拖;拿到正式牌后及时换掉临时牌;异地购车的证件要求和本地不完全一样。 弄错一项,白等一趟。
另外,这波交管改革不是孤立的。 解除抵押、补换证书、异地转籍、驾考预约调整、校车资格审核、大件运输临牌续办等六类业务,也都能网上办。
想象一下,以后车辆相关小事在家用手机解决,排队成历史党。 真香警告:省时是真省时。
官方估算,这类改革能为大量车主节省时间,总体效益显著。 个人看法是,这类“数据换人力”的改革,利大于弊。
只要网路和数据接口靠谱,群众能省心不少。 但也要警惕两点:一是地方执行细节会有差异,买车前最好问清当地流程;二是个人信息录入要认真,别因为填错身份证号被系统“请回家”。 你准备好用手机把上牌办完了吗?有谁已经试过线上上牌,来聊聊你的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