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能源汽车销量断崖:特斯拉第三季度达49.7万,比亚迪有多少?
话说,汽车圈这几年变化是真快,快到你没盯紧一年,就跟不上节奏。
你还记得前几年提起新能源汽车,第一个想到的还是特斯拉吗?
是不是感觉特斯拉就像新能源车里的“iPhone”,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着它,谁都想学它?
可到了2025年,风向变了,榜首换人了,中国车企比亚迪成了新王者,这是不是让你觉得有点魔幻?
到底是比亚迪突然爆发,还是特斯拉真就不行了?
这个问题要是不好好琢磨,真容易被眼前的数字给带偏了。
那就先看看他们的销量和背后的事儿,咱们慢慢分析。
先说说特斯拉。
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交付了49.7万辆车,历史新高,营收281亿美元,这听起来很风光,是不是?
但你再往下看,净利润只有13.7亿美元,同比降了将近四成,净利率只有4.9%,卖了更多的车,赚的钱却少了。
为什么?
不是说车卖得多,钱就多吗?
这生意咋越做越薄?
是不是有点像便利店买一送一,热闹归热闹,钱袋子不见得更鼓。
其实这事儿说白了,就是竞争太激烈,大家你杀价我降价,结果利润都被磨没了。
特斯拉为了不被拉下马,打价格战,最后自己也被烧得够呛。
上海超级工厂功不可没,一口气卖出17万辆,尤其是Model YL六座版,刚上市还真把销量拉了一把。
可惜啊,销量是上去了,利润却没跟上,这买卖做得,特斯拉自己都笑不出来。
再看比亚迪。
第三季度,比亚迪纯电车型卖了582522辆,比特斯拉还多出85423辆。
注意,这不是个小数,已经超过了特斯拉中国市场半个季度的销量。
更厉害的是,比亚迪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在全球纯电销量上都压着特斯拉打,这不是侥幸,是趋势。
光看一个季度还不够明显?
那就看累计的。
2025年前三季度,比亚迪一共卖了326万辆新能源汽车,纯电车型卖了160.6万辆。
再对比特斯拉,比亚迪就比特斯拉多卖了近40万辆纯电。
你说这还追得上吗?
这差距,光看数字都觉得有点悬,特斯拉怎么努力都像在原地挖坑。
为啥比亚迪能卖这么多?
第一,产品线拉满了。
10万的海豚、30万的汉系列,家用、商务、豪华啥都有,哪个价位都能掰手腕。
高低搭配,打遍全场,这不是靠一款爆款撑起来的,是整个产品家族在撑腰。
第二,比亚迪终于走出国门了。
以前大家一提中国车出海,总觉得是低端车去凑数。
可现在呢?
2025年5月,比亚迪海外销量88640辆,同比增长133.6%,翻一倍还多。
在欧洲五国市场,比亚迪销量全超特斯拉。
德国市场涨了8倍多,西班牙是特斯拉的3倍,法国第一次反超特斯拉。
南美的巴西工厂更是把本地化玩明白了,连巴西总统都下单买了一辆。
谁敢说中国只能做低端出口?
这回是真给中国车长脸了。
有人说,出海卖得好是因为便宜。
可你仔细看,比亚迪不光靠价格,更多是靠“硬本事”。
刀片电池、闪充刀片电池这些新技术提前通过了“史上最严”新国标,别家电池要么冒烟要么爆炸,比亚迪能抗针刺、抗卡车碾压还不出事,这就是技术的底气。
安全标准都得看比亚迪的脸色了,从跟着别人跑,变成了定规则的。
再看看专利这块,比亚迪全球有效发明专利超3.2万项,电池技术专利就有9847项,特斯拉才7629项。
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三大块,比亚迪已经筑起一堵墙,你想抄都没法抄。
以前新能源汽车谁定标准?
特斯拉。
现在?
比亚迪说了算。
这就是行业升级,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得下血本。
比亚迪不光自己玩,还带着别人一起玩。
2025年,比亚迪把DM-i混动技术授权给了Stellantis集团,这集团旗下啥品牌都有。
你用我技术造车,我收授权费,技术标准还能推广。
这就是“用技术换市场”,不是死磕自己卖车,而是把自己的规则扩散到整个产业链。
以前中国车企是“单打独斗”,现在是“组团出击”,别人跟着你玩,还能帮你站队。
最有意思的,还是比亚迪看待市场的方式。
特斯拉死磕纯电路线,觉得未来只属于电动车。
可比亚迪两条腿走路,纯电+插混,哪个市场啥需求都能对上。
北欧喜欢纯电,南欧偏爱插混,没充电桩的地方插混更香,比亚迪就这样灵活切入各地市场。
你说特斯拉一根筋,比亚迪这就是满地找缝。
更别说比亚迪的工厂布局。
匈牙利工厂辐射欧盟,跳过关税;巴西工厂放南美,紧贴市场。
一边走技术授权,一边扩产能,把市场做大做深。
这不再是卖车那么简单,而是想建一个自己的产业生态圈。
你买我的技术,用我的标准,跟着我的节奏,谁还敢小看中国品牌?
说起来,大家老觉得中国车企只能在低端市场混,其实这不是事实。
光拿销量说事儿没用,关键看你能不能建立真正的技术护城河。
比亚迪这几年就是硬生生从“跟随者”变成了“定规矩的”,行业的天花板也被它抬高了。
特斯拉曾经是梦想的代名词,如今也得承认自己失去了垄断地位。
比亚迪不是昙花一现,是靠累积和创新换来的。
你说未来会怎样?
特斯拉会不会有翻盘机会?
我觉得,要是还只靠降价、打价格战,想把销量拉回去,够呛。
中国新能源市场这两年就是个“修罗场”,你不进步就等着被淘汰。
特斯拉要想翻身,得在技术和模式上再有突破,不然只能眼看着比亚迪越拉越远。
反过来说,比亚迪会不会高枕无忧?
那也未必。
行业发展太快,随时都有新变量。
比亚迪能不能持续创新,把技术壁垒一直筑得更高?
能不能让全球市场持续认同中国标准?
这里面没有一劳永逸的胜利,只有不断的挑战。
不过说到底,这场“新旧王者”的对决,已经不只是数字上的你追我赶,更是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市场布局的多维比拼。
你赢一时,未必赢一世;你领先一季,未必能领先下一年。
可不管怎么说,这一次,比亚迪是真正把中国车企的名字写进了世界新能源车的“教科书”里。
说回到咱们普通人,可能对特斯拉、比亚迪的争斗没那么关心,但你会发现,马路上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亲民,安全性能越来越高,综合体验也更好了。
这背后,就是企业你追我赶带来的好处。
以前咱们用的都是国外品牌,现在国产车不仅敢卖全球,还能定标准,谁能不骄傲?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中国品牌能在新能源车上突然逆袭?
答案其实不复杂:一是市场够大,需求够旺,大家敢于试错;二是政策支持,研发资金跟得上;三是企业家心气高,不服输,肯投入,舍得创新。
这些因素叠加到一起,就出现了中国新能源车的“奇迹”。
当然了,这场比赛还没结束,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圈,只会越来越“中国”。
你说这是不是挺自豪的一件事?
最后,给大家留个问题思考:你觉得,比亚迪能保持这个优势多久?
特斯拉会不会有一天再次反超?
还是说,下一匹“黑马”已经在路上?
等到答案揭晓的那天,说不定我们又见证了一次行业的大升级。
中国车企的故事,还远没讲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