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关店背后:中国工厂造车,中国人却不买?
上海前滩那家极星展厅关门快十天了,玻璃门上的招商电话贴了一层又一层。我绕着空荡荡的展厅转了三圈,脑子里就一个问题:这牌子去年在中国半年只卖了69台车,四月五月甚至吃零蛋,怎么好意思说“战略性调整”?
恕我直言,极星这波操作根本不是战略调整,是战略性摆烂。你们看官方通告写得冠冕堂皇,“转向线上销售”、“更好契合中国市场”,结果记者去扫码购车,系统早关了;想试驾,销售直接说没这服务。最后甩出一句“签完单自己来上海仓库提车”——这哪是买三十万的车,这分明是拼多多买大白菜。
最讽刺的是,这个在中国卖不动的品牌,偏偏要靠中国工厂续命。极星2在台州造,极星3在成都产,极星4从宁波生产线下来,全中国最成熟的汽车产业链给它打工,造出来的车扭头就运到欧洲。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卖出去的4.5万辆车,基本都是中国制造。合着咱们工人熬夜加班,是为了帮洋大人实现电动车自由?
我特意查了他们的清仓价,原价33.8万的单电机版现在16.9万甩卖,打对折比国产电动车还便宜。就这样月销量还能跌破个位数,说明什么?消费者宁愿多花十万买蔚来理想,也不愿省这个钱当冤大头。
更魔幻的是管理层。八年换七个中国区老大,最近半年全球团队大换血,这频率比网红店店长轮岗还勤快。你说这是造车呢还是玩抢椅子游戏?难怪车主群里有人吐槽:“去年买的极星4,今年售后电话永远忙音。”
看着仓库里那些五折处理的现车,我突然想起个细节:所有车都是2024年12月下线的,压了四个月才拿出来清仓。这四个月里极星中国区总经理又换了一茬,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是关掉全国最后一家门店。要我说,这哪是战略调整,分明是破罐子破摔前的最后清场。
现在他们喊着2025年要盈利,可过去五年亏了380亿,股价跌了九成,连纳斯达克都发退市警告了。靠着中国工厂代工赚点代工费,这生意模式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耳熟?像不像二十年前那些贴着洋牌子的山寨厂?
最后问各位一句:当你看见极星展厅变成招商中心,中国制造的极星车满世界跑,唯独中国人自己不买账——这到底是谁的耻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