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与华为对决谁是新能源真正王者?
比亚迪vs华为造车谁才是新能源时代的“真王”?
“饱汉不知饿汉饥”,这是我刷到比亚迪和华为系汽车半年报时的第一反应。一个赚得盆满钵满,半年赚了155亿;另一个顶着“华为光环”,却只掏出29亿。这对比,属实有点扎眼,甚至还有点魔幻。为什么比亚迪跑这么快,赛力斯却像拖着尾巴跑?今天咱们聊点干货,顺道预测下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先说个数据震撼你的比亚迪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25万辆,就这,还不是它的高峰期。7月份出口量直接“吊打”特斯拉,一副“再造一个海外比亚迪”的架势。而真正的大秀,恐怕还得等到L3智能驾驶技术普及,甚至无人驾驶(L4)正式上台。燃油车的时代即将谢幕,新能源车就是妥妥的C位,而未来就是智能化“脑力战”与全球化“地盘战”!
为什么说比亚迪能笑到最后?答案看似简单,其实可能比你懂得还多。简单,比亚迪赢在了“一条龙”,全产业链。电池、电机、芯片到整车,甚至车载系统,人家的豪华套餐直接自己搞定,省时省钱又省心。而华为呢?它偏偏要搞联合模式。这种操作咋听起来很“高端大气国际范”,但仔细琢磨,你会发现,厂商要分一大块利润给华为,赛力斯等车企的收益自然被吃掉近三成。而当未来无人驾驶L4全面普及,那些搭载华为智能系统的车,怕不是利润会被压得更惨。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的优势还在数据。新能源汽车的“智慧”靠的是数据来训练算法,就像AI需要海量输入才能变得聪明。比亚迪销量大,车主多,用“人海战术”积累数据量,再优化升级系统,自然是又快又贴近用户需求。而华为说白了是“资源整合”,不同厂家硬件各异,系统开发成本高,优化更慢,这还怎么卷赢?
华为不是一无是处。再怎么说,有“华为大脑”撑着,赛力斯的产品体验确实不错,但维持一家科技公司品牌溢价唯有靠车企打出来,风险高且利润不可控,未免令人担忧。反观比亚迪,不仅造车,更在乘风代工大潮,通过生产手机、家电、服务器等电子产品,为“万物互联”的未来铺路,智能化体系完善得靠近闭环,与AI结合堪称无缝衔接。“燃油车终落幕,新能源迎大年”,黄仁勋对AI智能体的未来畅想似乎已量身定制给比亚迪。
给搓点料“华为顶着光环,赛力斯咋都难”,而比亚迪则在新能源的赛道上悄然建立起新能源‘帝国’。谁能笑到最后?未来或许我们将不仅看到一个新能源大王,还可能看到“AI新物种”的诞生。别眨眼,风口上的汽车工业已经不是跑得快,而是飞得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