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国车市再次迎来高光时刻。根据乘联分会最新数据,9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到224.1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1%。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市场绝对主力,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29.6万辆,渗透率高达57.8%,这意味着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车市“金九”成色足
9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突破224万辆,较历史最高水平还高出5万辆,呈现出年末政策退出前的强势增长特征。
今年以来,国内车市累计零售量已达1700.5万辆,同比增长9.2%,形成市场增速“前低中高后平”的走势。
崔东树分析,四季度车市在政策引导和高增长基础上有望延续平稳增长势头。
2026年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大概率完成从“全免”到“减半”的调整,这将刺激消费者在年底前集中购车。
从全球视野看,中国汽车市场表现同样抢眼。2025年1-8月,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份额达到68%,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新能源主导市场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速继续跑赢大盘。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长15.5%,环比增长16.2%,增幅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
前九月新能源车累计零售量已达886.6万辆,同比增长24.4%,按照这一增速,全年零售规模有望突破1200万辆。
从动力类型看,纯电动车型贡献了主要增长动力。9月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82.6万辆,同比增长28.5%,占新能源车总量的约64%。
插电混动和增程式车型销量分别为36万辆和10.9万辆,占比分别为28%和8%。
新能源出口同样表现亮眼。9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1.1万辆,同比增长96.5%,占乘用车出口总量的40.1%,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力量。
自主品牌碾压合资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明显。9月份,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78.1%,而主流合资品牌同期渗透率仅为7.4%,前者渗透率是后者的十倍以上。
从零售份额看,9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为70.1%,尽管同比下降了2.3个百分点,但仍占据主导地位。
新势力品牌表现抢眼,份额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达到20.2%。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和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增长。
相比之下,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仅为3.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特斯拉市场份额为5.5%,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面临来自中国品牌的激烈竞争。
技术领先构筑护城河
自主品牌的领先地位源于技术与产业链的深度布局。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等自主创新成果持续突破,垂直整合的供应链更形成成本优势。
反观合资品牌,转型滞后导致市场份额持续萎缩。大众、丰田等巨头仍受制于燃油车盈利模式,纯电平台开发缓慢,在800V高压快充、智能座舱等用户核心需求点上全面落后。
中国自主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高歌猛进,在海外市场也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1-9月,比亚迪海外销量突破70万辆,据易车数据显示,2025年8月,比亚迪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以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销量均超过了特斯拉。
全球格局加速重塑
比亚迪从2024年第四季度到2025年第三季度,已连续四个季度在全球纯电销量上领先特斯拉,奠定了其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2025年前三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达326万台,纯电车型贡献核心份额,占比49.26%,销量近160.6万台。
彭博社分析师预测,比亚迪今年将以较大优势超越特斯拉。比亚迪预计将交付约217万辆纯电动汽车,而对特斯拉的平均预估为161万辆。
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足迹已遍布11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制造业出海的重要代表。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由中国品牌主导的深刻变革。随着比亚迪连续四个季度在全球纯电销量上超越特斯拉,中国汽车工业终于实现了从技术追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转变。
十年前,很少有人能预料到中国自主品牌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57.8%,在“金九”旺季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
从追赶到领跑,从低价到高端,9 月的车市数据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底气。接下来的 "银十" 旺季,说不定还会有更多惊喜 —— 毕竟当国产车把 "好用、便宜、靠谱" 刻进骨子里,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答案,从来都很明确。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