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炸裂的。奇瑞风云A9还没上市,预售价就被爆了出来,15万上下。大家第一反应都挺统一:这么个“百万级”的车,定这么个价格,是不是疯了?800颗灯珠做星空格栅,车内行政沙发腿托按摩,四座布局像个小客厅,还带智能香氛、折叠桌板、语音全车控制……这些配置往上堆,原本以为这车怎么也得四五十万,结果直接下探到15万这个“亲民价”。不少人开始问了,这价格怎么可能撑住?你这不是赔本赚吆喝,亏到怀疑人生吗?
别急,咱慢慢拆一下。奇瑞风云A9这价钱确实是离谱,但离谱在哪儿呢?我们先看车企的数字,基本能看个轮廓。奇瑞虽然不算新能源领域的头部,但在国产品牌里,销量和营收算稳扎稳打的,去年卖了百万辆,营收也稳稳过千亿,看着挺硬。但问题就在于,这种高营收背后,利润率并不好看。比如它的新能源布局,研发投入一直压得挺狠,2022年研发支出接近50亿,占营收比例超过了5%。再看新能源车型的单车毛利率,基本被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吃得干干净净。也就是说,奇瑞现阶段在新能源上赚不了钱,甚至可能亏。咱再补一刀,奇瑞背后的账期压力也不小,经营性现金流一直在压,账面上看着营收漂亮,其实钱并不宽裕。
那风云A9怎么就敢定这么个“看着亏”的价格?这里就有意思了。15万上下的价格,不是它实际造车的成本,而是它愿意为这个车市场化投入的赌注。奇瑞这两年新能源车型的定价策略有点“反常识”,一个是它对低端市场没特别上心,另一个是它高端车型的定价反倒拉得非常有吸引力。你看它“星途”系列,妥妥的中高端定位,结果定价几乎是同等配置里最低的,卖得还不错。这多少能说明,奇瑞在赌一个未来——它在赌产品力越高,定价越低,能快速抢到市场份额,建立品牌高端形象。
但这就涉及一个很大的争议点: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玩法,能撑多久?会不会一下就亏到翻车?我们拉着同行比一下。传统车企里,吉利和长城也在尝试类似的路子。比如吉利的“银河”系列,定价就直接压到了20万以内,几乎是对飙合资品牌。长城的“沙龙”也在往高端走,但定价策略比奇瑞保守,成本控制得更紧一点。新势力里,明显走得更激进,小鹏、蔚来花钱砸研发,全线车型低毛利,甚至部分产品直接亏损。你看小鹏,账面亏得嗷嗷叫,但人家敢继续砸钱,因为赌的就是品牌认知和市场份额。外资品牌就相对保守了,传统的盈利模型还在,定价和成本控制很严谨,像大众、丰田这些,几乎不会做这种短期高赌注。
奇瑞风云A9的赌注其实并不是毫无章法的“乱花钱”,它更多是战略性投入。我们拆一下奇瑞最近的市场动作,能看到它非常重视“高端品牌形象”这个点。风云A9拉出来,就是一个典型的“标杆车型”打法,它的成本投入肯定很高,奇瑞之前的车型没这么玩过。但它的目标不是靠这辆车赚钱,而是靠这辆车拔高整个品牌的市场认知。你看它这次用的激光雷达、高端智驾配置,成本肯定撑不住,但这个车如果能带来品牌溢价,奇瑞后续推出的中端新能源车型就能直接吃这波溢价红利。再看奇瑞的研发策略,50亿的投入,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压在智驾系统和芯片性能上的,短期确实不赚,但长期有了积累,这部分技术能直接反哺到旗下所有车型。
总结一下,这事儿看着吓人,其实没那么危险。奇瑞风云A9的定价策略,是个有章法的赌注。它不是乱花钱,而是抓机会。这辆车虽然定价低,但它打的是长期收益,赌的是品牌认知和后续市场溢价。是不是风险高?是,失败了可能亏得特别惨。但是不是毫无章法的乱亏?不是,它有自己的战略路径。至于能不能走成,就看奇瑞接下来怎么继续铺它的品牌故事了。总之,别被“离谱定价”吓到,很多时候,汽车行业玩的是长线博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