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001售罄!提车需等两月

极氪001预售提前引发热议

9月22号晚上,一张模糊的手机截图在新能源车主的微信群和汽车媒体圈里突然火了。这张图看起来像是极氪内部工作群的聊天记录,里面有一句话特别显眼:“紧急通知:现款001全系卖光了,焕新001的预售提前到9月23号开始,上市和交付还是按原来的计划,十月中旬进行。”

这条消息一出来,网上立马炸锅了。有人晒出4S店销售确认的回复,有人翻出8月8号极氪之前发布的改款预告,还有人晒出自己“等焕新001已经等了三个月”的订单截图。

现在大多数新能源车企还在为库存发愁,用“直降三万”“免费升级配置”这些手段拼命抢市场,而极氪却直接上演了一波“卖断货”的操作,这在新能源车市里简直是一股清流。

但这不是偶然的“饥饿营销”,而是极氪过去一个月通过“神秘客户体验官”“客户服务公约”等一系列“反套路”动作,在用户和市场之间悄悄种下的“信任种子”,现在终于开花了。

极氪001售罄!提车需等两月-有驾
极氪001售罄!提车需等两月-有驾

极氪001逆市售罄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市场最火的词就是“内卷”: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已经降价三次了,蔚来全系车型也是一边降价一边加权益,小鹏G6直接降了两万,月销就破了万,问界M5改款之后,终端优惠都超过了四万……你看,降价、促销、清库存,几乎成了车企们的一种“本能反应”。

中汽协的数据也显示,到了6月份,新能源汽车的库存系数达到了1.8(警戒线是1.5),有些品牌的库存周期甚至超过了60天。当“库存焦虑”变成行业常态的时候,极氪001却能“售罄”,这简直有点反常。

不过,“售罄”背后,其实是因为极氪对库存控制得特别到位。有内部人士透露,自从8月8日极氪001发布了改款预告之后,销量反而逆势上涨——用户都知道“老款要退市”了,但并没有观望,反而更积极地下单了。

“一方面是因为老款的优惠确实挺实在,终端综合优惠大概2.5万左右;另一方面,用户对焕新款的期待,其实也是对极氪这个品牌的一种信任。”极氪一家门店的销售经理李哲说,“我们8月份的订单量比7月份增长了40%,很多客户都说‘先买老款过渡一下,以后再换焕新款’,这种信任度在以前的新能源市场还真不多见。”

加料不加价破库存

更关键的是,极氪这次没走传统的“老车清库存、新车涨价”那套路。焕新001的预售价是26.99万到32.99万,跟现在卖的差不多,甚至还在配置上加了不少东西,比如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这些。这波“加料不加价”的操作,让用户觉得买现款也不亏,反而更有吸引力,大家更愿意为现在的性价比和对焕新版本的期待买单。

当其他车企还在想怎么处理库存的时候,极氪已经用“用户信任”打破了新能源车市场的库存难题——不是用户不买,而是你有没有让别人敢买、放心买的底气。

极氪001售罄!提车需等两月-有驾

用户共创赢信任

极氪的“用户信任”到底是怎么来的?其实答案就藏在他们8月初启动的一个叫“神秘客户体验官计划”的项目里。听起来好像挺有噱头,但实际操作起来却特别实在。

极氪在全国找来了200个真实用户,包括已经买了车的车主和还没买车的潜在用户,让他们深度参与极氪001的开发测试。从座椅软硬、车机系统顺不顺,到智能驾驶辅助能覆盖哪些场景,这些体验官都能直接给研发团队提建议,而且他们的建议有没有被采纳,每周都会在官方App上公开。

有个叫王哥的体验官就说了:“我之前在测试报告里写过‘后排座椅靠背角度能不能调大5度’,没想到真的被采纳了。”他说当时是考虑到家里老人坐久了腰不舒服,结果一周后工程师就联系他,说模具已经调整好了。“这种感觉真的特别棒,比看再多广告都让人信服。”

据统计,这200个体验官一共提出了328条建议,其中有187条被采纳,采纳率达到了57%。更关键的是,极氪把整个“用户共创”的过程全都公开透明地展示出来,比如体验官的测试视频、建议被采纳的记录,还有研发团队是怎么回应的,都在官方渠道能看到。

用户参与产品定义

这不是一般的“用户调研”,而是把“产品怎么定义”的权力,实实在在地交到了用户手里。传统车企的逻辑是“我造什么,你买什么”,而极氪不一样,他们的逻辑是“你需要什么,我就造什么”。当用户发现自己的建议真的变成了车上的配置,他们买车的心态就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参与”。

就像李哲说的:“现在来店里看车的用户,一进门就问‘体验官说的那个座椅,焕新款真的改了吗?’——他们已经把自己当成产品的一部分了,买的不是一辆车,而是‘自己参与设计的车’。”

比“用户共创”更不一样的,是极氪8月底发布的《客户服务公约》。这份公约没有用一堆听起来很高级但没实际内容的词,比如“尊享服务”“极致体验”之类的,而是直接列出了12条“车企承诺”,每一条都直击用户的痛点:

- 不强制买保险

- 交车延期每天赔200元

- 维修报价要透明(配件价格、工时费都能在网站上查)

- 二手车置换不压价,还承诺比市场价高5%回收

- 用户投诉必须24小时内响应,48小时内给出解决方案……

这些规定,真的是在“反套路”,也真正让用户感受到了被尊重和重视。

极氪:透明化赢得信任

以前买车,销售总是说:“保险必须在店里买,不然就不给质保。”我们只能咬牙认了。刚提车的张女士就提到,“现在极氪的公约里写的是‘保险自愿’,我只在店里买了交强险,省了5000多块钱。这种不玩套路、真心实意的做法,比送我10次保养还让我放心。”

据统计,自从这个公约发布之后,极氪App的用户活跃度提升了62%,新增预约试驾量也增长了35%。

更让人意外的是,极氪还敢“自曝家丑”。公约里明确写着:“2024年因为交付延迟,一共补偿了用户127万元”“因为车机系统有bug,召回升级了2.3万台车”。这种主动暴露问题的做法,反而让很多用户觉得“挺真实”。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里,很多品牌都存在“宣传和实际不符”“售后推诿”的问题,而极氪用“透明化”的方式,打破了“车企=套路”的刻板印象。正如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说的:“用户不怕车企有问题,怕的是车企藏着问题。极氪的聪明之处,就是用‘坦诚’建立了‘信任杠杆’——你越敢说自己的不足,用户就越相信你的承诺。”

回到“提前预售”这件事本身:为什么极氪敢在现款卖完后立刻开启焕新预售?其实这背后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判断,而不是简单的“饥饿营销”。

灵活应对与信任背书

首先,是供应链的“灵活应对”。极氪跟宁德时代、宁德邦普这些关键供应商签了“柔性生产协议”,意思就是根据用户的订单数据来动态调整生产量,避免传统那种“先大批量生产,再慢慢卖”的模式,这样就能减少库存积压的风险。极氪的供应链负责人说:“我们8月份的订单里,有60%的人都说‘等焕新款’,所以提前开始预售,其实就是在把‘潜在的需求’变成‘实际的订单’,让供应链提前准备货,反而能缩短交车时间。”

其次,是竞争对手的“空窗期”。现在新能源中高端轿车市场(25万到35万这个价位),特斯拉Model 3刚改款上市,订单周期大概要3到4周;小鹏P7i、智己L7这些车型也已经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中间阶段,用户的新鲜感没那么强了。这时候极氪选择提前预售,正好填补了用户期待的“空档期”。“很多用户本来在Model 3和极氪焕新001之间犹豫,看到极氪这边‘卖光+提前预售’,就担心‘再不订就又要等很久’,反而加快了下单的决定。”李哲说。

更重要的是,“卖光”这个消息本身就是一个很强的“信任背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更愿意相信“别人的选择”——看到大家都在抢,就会下意识觉得“这车肯定不错”。极氪没有花大钱请水军刷好评,而是靠真实的订单和“卖光”的事实,制造出了“口碑传播”的效果,这种用户自发传播的效果,比任何广告都有效。

极氪001售罄!提车需等两月-有驾

用户资产经营新逻辑

极氪001的“卖光式预售”,其实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逻辑的一个大转弯:从以前的“比谁车好”,变成了“比谁更懂用户”;从“卖一辆算一辆”,变成了“把用户当资产来经营”。

以前传统车企眼里的“用户”,其实就是“消费者”,买完车就结束了,没什么后续了。但极氪不一样,他们把“用户”当成了“资产”来看。比如他们搞的体验官计划、服务公约这些措施,就是为了让用户不只是买一次车,而是成为长期参与其中的人。

数据显示,极氪App里有65%的月活用户不是车主,他们每天在社区发帖、讨论话题,甚至还会给极氪提产品建议。这些人虽然现在没买车,但他们在为品牌积累口碑、建立信任,是未来的潜在客户和传播者。

现在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了40%,产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续航、智能配置都差不多了,这时候用户更看重的是“信任感”和“参与感”。极氪的成功,不是因为它的车比别人好很多,而是因为它用了一套“反常规”的玩法,让用户觉得:“这家车企不会骗我”、“我的想法真的被重视了”。

用户主权时代来临

就像一位新能源行业的观察者说的:“以前车企比的是谁的电池更大、谁的芯片更强,现在比的是谁的用户更信任、谁的用户更愿意推荐。”极氪001卖断货,不是偶然,而是新能源车进入“用户主权时代”的一个信号。未来,只有真正赢得用户信任的车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

9月23号零点,焕新版的极氪001开始预售。记者去了一家门店,发现不到一个小时,系统就显示全国订单突破了5000台。有用户在社群里晒出自己的订单截图:“终于抢到了!怕像现款一样断货,直接锁单了。”这场因为“售罄”引发的预售热潮,还在持续。

对整个新能源行业来说,极氪的故事可能正在告诉大家:当车企真正把用户放在心上,市场就会用最实在的方式回报你——不是冷冰冰的销量数字,而是用户愿意用真金白银来“投票”的信任。这,或许才是新能源汽车竞争最该有的样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