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400亿!车主集体维权:小米至暗时刻是偶然还是必然

曾经凭借"性价比"横扫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小米集团,如今正面临着史上最严峻的考验。

一场高速公路车祸引发的连锁反应,让这家备受瞩目的科技巨头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股价暴跌20%,超300名车主集体维权,供应链告急,舆论沸腾......

这一系列危机的爆发,不禁让人思考:小米汽车的至暗时刻,到底是一场意外,还是早有预兆的必然?

作为互联网科技巨头跨界造车的代表,小米汽车的表现可以说是开局即巅峰。

在这个新能源车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代,小米汽车却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短短9个月,交付量就突破13.5万辆,这个数字简直让同行望尘莫及。

资本市场更是给出了热烈的反响,小米的股价简直坐上了火箭,从14.94港元一路飙升到59.45港元。

而这一切的辉煌,却在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中戛然而止。

就在安徽铜陵的高速公路上,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发生了严重车祸,造成3条鲜活的生命永远离开了人世。

市值蒸发400亿!车主集体维权:小米至暗时刻是偶然还是必然-有驾

这个痛心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全网掀起轩然大波。

更要命的是,紧接着又爆出了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

这个标价高达4.2万元的选装件,被车主们拆解后发现竟然只是个花架子,根本没有任何实际功效。

这下可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愤怒的车主们再也按捺不住了,300多位车主联合发起集体诉讼,要求退车赔偿。

市场对这一系列危机的反应可谓迅速而残酷。

小米的股价就像是坐上了过山车,单日暴跌20%,市值瞬间蒸发,跌破万亿港元大关。

连一向谨慎的摩根大通都坐不住了,直接给小米打出了"高估值预警"的标签。

从神坛跌落的速度之快,让人不禁感叹:原来站得越高,摔得就越痛。

表面上看,这些危机似乎都是偶然事件的叠加。

市值蒸发400亿!车主集体维权:小米至暗时刻是偶然还是必然-有驾

但细究其中的根源,却暴露出了小米在造车之路上的诸多短板。

首先就是供应链这个老大难问题。

电池良品率不足60%,这个数字简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毕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就相当于"心脏"啊。

激光雷达供应商产能持续告急,这又断了汽车的"眼睛"。

月产能才2万辆,年产缺口高达6万辆,这种产能水平简直就是在"用勺子舀海水"。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小米那股子互联网思维在汽车行业碰了个大钉子。

你敢信?他们通过空中升级,直接给SU7 Ultra解锁了1548匹马力。

但是要真想用上这么大的马力,还得去官方认可的赛道上考试拿"驾照"。

这操作可把车主们整不会了,纷纷吐槽这是"花钱买考试资格"。

市值蒸发400亿!车主集体维权:小米至暗时刻是偶然还是必然-有驾

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在作祟。

把汽车当成了手机,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完全忽视了汽车行业百年来形成的成熟规则。

产能建设这块更是让人直摇头。

北京亦庄工厂虽然开足马力,实行三班倒,但产能依旧捉襟见肘。

武汉第三工厂呢?因为和东风汽车在产能分配权上争得不可开交,现在直接陷入了僵局。

订单积压超10万辆,提车周期从3个月硬生生拖到半年。

这下可好,退单率直接飙升到18%,这简直就是一个灾难性的数字。

小米引以为傲的"性价比"策略,在汽车行业碰了一鼻子灰。

产品参数看着很唬人,什么"纽北调校底盘"、"4秒级加速"。

可实际体验下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市值蒸发400亿!车主集体维权:小米至暗时刻是偶然还是必然-有驾

在手机领域,出点小问题顶多是骂声一片。

但在汽车行业,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关乎生命安全。

这就是为什么老牌车企都是稳扎稳打,不敢轻易尝试的原因。

看来小米这次是真的踢到了铁板,互联网的那套"快速试错"在汽车行业行不通啊。

毕竟,这可不是改个系统升级包就能解决的问题。

所谓"隔行如隔山",造车真不是有钱就能玩得转的。

造车这条路,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走通的。

光是看看小米去年的财报就知道有多烧钱了。

汽车业务一年就亏了62个亿,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账上的可支配现金只剩337亿,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市值蒸发400亿!车主集体维权:小米至暗时刻是偶然还是必然-有驾

但要在汽车行业站稳脚跟,这点钱说实话还真不够看。

为了解决资金压力,小米只能选择高位折价配股融资425亿港元。

这一招立马就被市场诟病了,说是在"稀释股东权益"。

但小米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看看人家在供应链上的布局,简直就是下了一盘大棋。

通过参股赣锋锂业,小米算是在电池原材料上占了个先机。

投资激光雷达企业,则是为自动驾驶的未来做好了准备。

这种"轻资产"的供应链模式,确实很符合互联网企业的风格。

而且小米还有一个超级大杀器。

那就是高达6500万的月活用户基础。

市值蒸发400亿!车主集体维权:小米至暗时刻是偶然还是必然-有驾

这些铁杆米粉们,可都是潜在的消费者啊。

但问题是,现在的口碑危机,已经让不少米粉动摇了。

从"为发烧而生"到"为安全而战",这个转变说起来容易。

但要真正做到,那可是需要刀刀见血的改革。

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安全才是立身之本。

这个平衡,不是靠一句口号就能解决的。

小米汽车的至暗时刻,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偶然在于一场意外车祸成为导火索,必然在于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汽车工业的深层矛盾终将显现。

对小米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危机,更是一次转型的契机。

能否在保持创新活力的建立起更完善的品控体系,重塑消费者信任,将决定其能否真正在汽车行业站稳脚跟。

市值蒸发400亿!车主集体维权:小米至暗时刻是偶然还是必然-有驾

毕竟,在这个零容错的行业里,安全永远大于一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