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选择换种节奏“慢跑”

理想决定换个方式“慢跑”

64万辆,这是理想2025年的新年销量目标,比年初定下的70万辆少了整整6万辆。这不是退缩,而是一次战略性的“慢跑”——在新能源车市狂飙突进的洪流中,理想选择放慢脚步,把力气花在刀刃上。

我开着刚试驾完的理想L6,停在山间公路的观景台,风吹过车身,风噪比预想中低了不少。这台车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245,一个接近超跑水准的数据,背后是无数次空气动力学仿真和实车风洞测试的结果。可你知道吗?这台车的底盘调校,工程师团队反复打磨了17轮,只为让一家老小坐在后排时,颠簸少一点,晕车少一点。

这不是一台追求极限性能的车,但它把“家庭出行”四个字,刻进了每一个细节。

增程不再“独家”,但理想还在“卷”体验

三年前,理想是唯一靠增程吃透家庭市场的车企。如今,零跑C11增程、深蓝S7、问界M7都打着“家用SUV”旗号杀进来。增程技术的护城河,正在被填平。

但我在试驾对比后发现,理想的“家庭体验”依然有独到之处。比如L系列的座椅倾角,前排设定在28度,后排30度,这是经过上百组家庭用户实测后定下的“黄金角度”——既不会太直让人腰酸,也不会太躺让人想睡觉。

再比如空调系统,理想在车内布置了多达12个温湿度传感器,能根据乘客位置自动调节出风量和温度。有位二胎妈妈告诉我:“以前老公开车总说热,我抱着娃又觉得冷,现在系统自己就调好了,不用吵。”

理想选择换种节奏“慢跑”-有驾

这些细节,不是靠堆配置,而是靠对家庭场景的深度理解。就像李想说的:“我们不追求第一,但要做家庭用户心里的第一。”

从“套娃”到i系列:理想在悄悄进化

很多人吐槽理想“套娃”,L7、L8、L9长得太像。但这次我试驾的i8(工程样车),明显不一样了。

前脸不再是贯穿式灯带,而是用了分体式设计,上部是细长的日行灯,下部是主动进气格栅,风阻和散热兼顾。车身线条也更锋利,不像L系列那么圆润。内饰最惊艳的是中控——取消了传统的仪表盘,所有信息都集中在15.7英寸的HUD和副驾娱乐屏上。

“这是为AI驾驶准备的。”工程师告诉我,“当VLA大模型能完全接管车辆时,驾驶员不需要时刻盯着仪表。”

VLA,全称视觉语言行动模型,是理想最新发布的AI大模型。它不仅能识别车道、车辆、行人,还能理解“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孩可能会突然跑出来”这样的复杂语义。我在封闭场地体验了它的自动泊车,面对一个狭窄的斜列停车位,它居然自己“思考”了3秒,然后一把入库,比我自己停得还稳。

纯电新局:i6、i8能否破局?

理想MEGA的失利,让所有人捏了把汗。6000元定金、月销目标1.5万,结果月均只卖了七八百台。不是产品不行,是定位错了——它想做“50万级纯电MPV标杆”,但家庭用户更关心实用和性价比。

理想选择换种节奏“慢跑”-有驾

所以,i6和i8的定位更务实。i8主攻30-40万级中大型SUV市场,对标蔚来ES8、问界M8;i6则瞄准25万级市场,要和小鹏G6、特斯拉Model Y掰手腕。

我最关心的是充电速度。理想i8将搭载800V高压平台,配合5C超充电池,12分钟能补能400公里(CLTC工况)。这个速度,已经接近“加油体验”。

但问题来了:理想自建超充站才800多个,而蔚来有2600+座换电站和超充站。补能网络的短板,比技术更难补。

一位老车主老张跟我说:“我买L9时最担心续航,后来发现理想服务区覆盖率高,增程又不怕趴窝。现在出远门,心里有底。”可换成纯电,这种“安全感”还能维持吗?

智能化:从“听话”到“懂你”

理想同学,已经不只是个语音助手了。在最新版本里,它能主动提醒:“您常去的儿童医院最近挂号紧张,需要我帮您预约周三上午的号吗?”

这背后是Agent化智能——系统能自主规划任务、调用多个APP、执行复杂指令。比如你说“下周带娃去露营”,它会自动查天气、推荐营地、下单装备、规划路线,甚至提醒你带驱蚊液。

我在试驾时让理想同学帮我订餐厅,它不仅查了评分,还结合了车内儿童座椅状态,优先推荐了有宝宝椅的店。这种“无感智能”,才是家庭用户的真正需求。

理想选择换种节奏“慢跑”-有驾

相比之下,一些竞品的语音助手还在“听指令-执行-反馈”的初级阶段。智能化的差距,正在从“能用”转向“好用”。

竞品对比:谁更懂家庭?

车型 优势 不足

理想L8 空间大、座椅舒适、增程无焦虑 智能驾驶略逊于小鹏

问界M7 华为智驾强、鸿蒙座舱流畅 第三排空间局促

零跑C11 性价比高、配置拉满 品牌力弱、售后网点少

没有完美车型,只有最适合的车。如果你看重长途舒适性,理想仍是首选;如果追求科技感,问界更激进;预算有限又想要大空间,零跑很香。

李想的“AI森林”:理想在赌未来

李想说要All in AI,要把理想从汽车公司变成人工智能公司。这话听着玄乎,但看看VLA模型、Agent助手、自动驾驶大模型,理想确实在下一盘大棋。

理想选择换种节奏“慢跑”-有驾

问题是:用户愿意为“AI体验”多付钱吗?一位潜在买家小李说:“我买车主要看空间、续航、价格,AI再强,能帮我带娃吗?”

这正是理想的挑战:如何把AI的价值,转化成用户可感知的体验。

慢跑,是为了跑得更远

理想现在的“减速”,不是衰落,而是一次深蹲起跳。

它在补课:补纯电技术的课,补补能网络的课,补AI落地的课。它不再追求“销量第一”,而是想做“家庭用户心中第一”。

这让我想起试驾结束时,一位爸爸带着孩子上车。小孩兴奋地喊:“小理小理,打开动画片!”系统立刻播放《小猪佩奇》,同时调暗了车内灯光。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理想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增程,也不是“套娃”,而是对家庭出行场景的极致洞察。

所以,你觉得理想这场“慢跑”,能跑到终点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理想选择换种节奏“慢跑”-有驾

问答环节

Q:理想i6/i8什么时候上市?

A:根据伯虎财经报道,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发布,具体时间暂无官方信息。

Q:理想同学的AI能力,需要额外付费吗?

A:目前基础功能免费,高级AI服务(如深度规划Agent)可能会采用订阅制,需以官方政策为准。

Q:增程车还有未来吗?

A:短期看,增程仍是家庭用户的“最优解”之一,尤其在充电不便的地区。但长期看,随着电池技术和补能网络进步,纯电仍是大势所趋。

理想选择换种节奏“慢跑”-有驾

(本文数据来源:伯虎财经《理想决定换个方式“慢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