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停车场的灯光从贵士车头的反射面硬生生地反弹进我的视网膜。这不是第一次面对新车谍照,但第一次被这样一个方方正正、棱角分明的大家伙晃了眼。现场有点像实验室冷柜里冻了太久的冻肉——光鲜,但疏离。不远处几个同行正低头拍摄,手里的镜头比新车前脸还大,话题中心却不是“贵士”这个久违的名字,而是“你看这格栅,电车味儿越来越重了吧?”奇怪的是,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如果你是汽车的忠实买家,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一只即将重生的“老贵士”。它夸张的新大灯组好像随时准备迎接一道闪电,前脸的格栅比上班族早晨的表情还凌厉。你站在这车前,问自己:这气势和空间,拿去送人接客、谈生意、甚至在三环堵车时做个临时会议室都没问题。但你不禁多想一步——它会不会就像那些过气的明星,改了造型却依然难以翻红?
日产贵士这个名字,几乎带着90年代的CD机味道,熟悉但又边缘。它的空间,设计,一直可以和丰田埃尔法掰手腕,骨头也不比那家硬。品质,你说“差一口气”?可能是缺了广告费。事实是,在国内它曾进口销售,结果连加价的丰田埃尔法都能让车主排队,而贵士只能血本无归地甩卖——甚至到最后,买它的人像买到一辆“外来的低调好车”,但没人愿意当它的“头号粉丝”。如果非要找个跟它遭遇类似的,可以看看那些“原装进口的家庭MPV”,懂的人少,喜欢的人更少。
现在,它又要面临一场新战役。国产新能源车,像是腾势D9和理想MEGA已经筑起了新的壁垒。全新贵士配备了据说3.5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厉害是厉害,可惜站在国内新能源车潮流面前,仿佛拿着清朝的龙虾钳子要和无人机打仗——未必不是好钢,但用错了地方。而从设计到动力,贵士的变化也很明显,越来越电车化了,前脸肥厚、底部前铲,运动的伪装下,是不是在向这个时代低头?设计师的笔尖和市场的风向,像是在画一场“盛世中年危机”,不丢人,但微妙得让人心跳慢一拍。
分析起来,一台车的成败从来不靠格栅的锋利度决定,更不靠涡轮的数量。证据链其实很简单:第一,贵士的“方正空间”确实给了家用乃至商用更多舒适感——但国内消费者好像更喜欢花里胡哨和高价标签。第二,配置和动力绝对不弱,只是新能源的方向正在打翻这一桌牌。第三,早年定位错误,“身份”尴尬,贵士被当成了“外来客”,而不是“家里人”,这本身就是个孤岛。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市场在变,“价格”、“影响力”、“能否贴合时代”,全都是贵士需要交卷的问题。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如果让我拆解贵士的头疼,我首先要看它的新前脸。这种电车式设计语言,肯定不是内燃机车的天然表达。设计师在拉扯中丢弃了温顺的MPV面孔,换上一副“我要打时代的脸”的装腔。厚重的线条,凌厉的进气格栅,夸张的大灯,比起以往更像在给自己贴标签,“你看我也跟新能源一样,会发光、会咆哮”。只不过这些光影间的创意,现在是被迫升级到新能源战局的一种“自救”。
推理起来,不难发现贵士目前的境况像是一场“专业选手走进了错位赛场”。动力系统是升级了,可惜全场都在讨论续航和充电速度;设计很先锋,可主流价值观偏偏往“绿牌”“智能网联”上凑热闹。甚至,以往那些“有点进口,有点高品质”的护身符,现在连价格都成了软肋。骨折价是对它最大的温柔,市场对它最大的无情。
当然,这种“无解”让人难免联想到很多行业里常见的职业无奈——你做得足够专业,但别人只想买气氛。像法医一样,尸检报告写得一丝不苟,可舆论只关心标题是不是吓人。贵士这事,某种程度也是“小众的好货遇到大潮的拍打”。有时候我也得自嘲一下,专业主义其实挺脆弱的,遇到大场面,一点情怀都救不了它。否则,这么多MPV车型,为啥贵士就是不火?不是它不够努力,是时代的变迁,压根就不问你的努力值。
放在车尾来看,方正的造型,垂直的后挡风玻璃,这些设计都在尽力守住一种MPV的底线。扰流板不过是给自己多制造点“运动感”,不过像极了中年人买个新鞋,强行告诉自己不老,实则一步步滑向“时代感缺失”的深渊。动力部分,3.5T双涡轮增压,如果落地国内,那无异于在新能源的大旗下面挖个地洞,自己养蛐蛐。排量越大,路越窄——自找的尴尬。
所以,贵士这次谍照曝光算是给行业出了道偏门考题:品质在线的好车,到底还能不能在国产新能源和消费升级的大潮中找到一条生路?我不做判断,只能说,现在的市场就像一台没停过的PCR仪,变量太多,结果总让人出乎意料。
其实每次面对这样的案例,我都想给自己提个问:如果你是贵士,有着好品质和落寞身影,你会选择坚守自己的设计初衷,还是向市场低头,去拥抱新能源的标签?或者,消费者的选择是不是最终会逼着所有曾经“专业”的玩家放弃自我,只剩下一团“流行的气氛”?这世道变化快,谁都没有标准答案。
你会怎么选?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